高一必修一化學知識點梳理

字號:

許多同學在復習高一必修一化學時,因為沒有對之前的知識進行總結梳理,導致整體復習效率不高。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必修一化學知識點梳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必修一化學知識點梳理 篇一
    1、伏加德羅常數:(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
    (1)科學上規(guī)定為: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
    如果某物質含有與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相同的粒子數,該物質的量為1mol。
    注意:不能認為6.02×10就是阿伏加德羅常數,也不能認為1mol粒子=6.02×10個-123N
    (2)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與粒子數間的關系n=NA
    2、區(qū)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離子、原子團、取代基的概念。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氣體元素、1~20號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3、理解原子量(相對原子量)、分子量(相對分子量)、摩爾質量、質量數的涵義及關系。
    4、同素異形體一定是單質,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基本相同。紅磷和白磷、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及C60等為同素異形體,H2和D2不是同素異形體,H2O和D2O也不是同素異形體。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為化學變化,但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5、同位素一定是同種元素,不同種原子,同位素之間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基本相同。
    6、同系物、同分異構是指由分子構成的化合物之間的關系。
    2.高一必修一化學知識點梳理 篇二
    分子的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
    3.高一必修一化學知識點梳理 篇三
    一、物質燃燒時的影響因素:
    ①氧氣的濃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氣充足時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時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氣的濃度不同,現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氣中燃燒是淡藍色火焰,在純氧中是藍色火焰。
    ③氧氣的濃度不同,反應程度也不同。如:鐵能在純氧中燃燒,在空氣中不燃燒。
    ④物質的'接觸面積不同,燃燒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燒與蜂窩煤的燃燒。
    二、影響物質溶解的因素:
    ①攪拌或振蕩。攪拌或振蕩可以加快物質溶解的速度。
    ②升溫。溫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質溶解的速度。
    ③溶劑。選用的溶劑不同物質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規(guī)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從左至右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依次遞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電子數相同、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從上至下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層數依次遞增。
    4.高一必修一化學知識點梳理 篇四
    常見的基本操作
    1、試紙的使用:
    (1)檢驗溶液:取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玻棒蘸取液體,沾在試紙中心
    (2)檢驗氣體:用鑷子夾取或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先用水濕潤,再放在集氣瓶口或導管口處
    2、儀器的洗滌:
    (1)洗凈的標準: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常見殘留物的洗滌
    容器里附有的油污熱的堿液;容器壁上附著的硫氫氧化鈉溶液或CS2;容器壁上附著的苯酚酒精;試管上的銀鏡稀XX
    3、藥品的取用:
    (1)取用粉末狀或小顆粒狀固體用藥匙,若藥匙不能伸入試管,可用小紙槽,要把藥品送入試管底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塊狀和大顆粒固體用鑷子夾取。
    (2)取少量液體可用膠頭滴管。取用較多的液體用傾注法,注意試劑瓶上的標簽向手心。向容量瓶、漏斗中傾注液體時,要用玻璃棒引流。
    4、濃硫酸的稀釋:把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的注入水里,并不斷攪動,使產生的熱量迅速的擴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濃硫酸中。
    5、沉淀的洗滌及檢驗
    (1)是否沉淀完全的判斷:(如檢驗溶液中的SOa2一是否沉淀完全)取少量靜置后的上層清液,滴加BaC12,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SO42-沉淀不完全。
    (2)沉淀的洗滌:沿玻璃棒向漏斗中加蒸餾水至水面沒過沉淀,等水濾出后,再次加水洗滌,連續(xù)幾次,即可把固體洗滌王凈。
    (3)判斷沉淀是否洗凈:(如沉淀中沾附有C1-)取少量洗滌液,向其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則說明沉淀未洗凈。反之,已洗凈。
    6、結晶:常用的結晶方法有冷卻結晶(適合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溶質)和蒸發(fā)結晶(適合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的溶質);將析出的晶體再進一步提純的方法是重結晶。
    5.高一必修一化學知識點梳理 篇五
    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
    同一周期中,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增強;同一族中,從上到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減弱。此外還有一些對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判斷依據,可以作為元素周期律的補充:隨著從左到右價層軌道由空到滿的逐漸變化,元素也由主要顯金屬性向主要顯非金屬性逐漸變化。
    隨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價電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屬性。元素的價氫氧化物的堿性越強,元素金屬性就越強;價氫氧化物的酸性越強,元素非金屬性就越強。
    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越穩(wěn)定,非金屬性越強。同一族的元素性質相近。具有同樣價電子構型的原子,理論上得或失電子的趨勢是相同的,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質相近的原因。以上規(guī)律不適用于稀有氣體。還有一些根據元素周期律得出的結論: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第一電離能就越小;非金屬性越強,其第一電子親和能就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軌道越“空”的元素越容易失去電子,軌道越“滿”的越容易得電子。周期表左邊元素常表現金屬性,從上至下依次增大,從左至右一次減小。周期表右邊元素常表現非金屬性,從上至下依次減小,從左至右一次增大。
    6.高一必修一化學知識點梳理 篇六
    化學結構
    1、半徑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徑從左下方到右上方減小(稀有氣體除外)。
    ②離子半徑從上到下增大,同周期從左到右金屬離子及非金屬離子均減小,但非金屬離子半徑大于金屬離子半徑。
    ③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質子數越大,半徑越小。
    2、化合價
    ①一般金屬元素無負價,但存在金屬形成的陰離子。
    ②非金屬元素除O、F外均有正價。且正價與最低負價絕對值之和為8。
    ③變價金屬一般是鐵,變價非金屬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質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并能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分子結構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電子穩(wěn)定結構,主要看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共價鍵數目對不對。鹵素單鍵、氧族雙鍵、氮族叁鍵、碳族四鍵。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構。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間結構: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
    ①掌握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極性共價鍵、非極性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概念。
    ②掌握四種晶體與化學鍵、范德華力的關系。
    ③掌握分子極性與共價鍵的極性關系。
    ④兩個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⑤常見的非極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數非金屬單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