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字號:

要學好高中生物,不僅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還要有勤奮的學習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一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tài)變?yōu)轱@著活躍狀態(tài)的過程。
    (2)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電信號也叫神經沖動。
    (3)興奮的傳導過程:靜息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負→受到刺激,興奮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為外負內正→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由于電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電流(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興奮向未興奮部位傳導
    (4)興奮的傳導的方向:雙向
    2.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二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信息傳遞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是進行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信息傳遞
    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信息傳遞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聲、熱、電、磁、溫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學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為信息:動物求偶時的舞蹈、運動等
    3、信息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信息還能夠調節(jié)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4、信息傳遞在農業(yè)生產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如短日照處理能使菊花提前開花;
    二是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如噴灑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類似物干擾害蟲交尾的環(huán)保型防蟲法。
    3.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三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
    2、地球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生物圈
    3、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
    可分為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和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包括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凍原生態(tài)系統(tǒng)、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等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等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
    4、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
    (1)成分:
    非生物成分:無機鹽、陽光、熱能、水、空氣等
    生產者:自養(yǎng)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最基本、最關鍵的的成分),還有一些化能合成細菌和光合細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生物成分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動物。它們能分解動植物遺體、糞便等,最終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2)營養(yǎng)結構:食物鏈、食物網
    同一種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以占有不同的營養(yǎng)級。植物(生產者)總是第一營養(yǎng)級;植食性動物(即一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yǎng)級;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所處的營養(yǎng)級不是一成不變的,如貓頭鷹捕食鼠時,則處于第三營養(yǎng)級;當貓頭鷹捕食吃蟲的小鳥時,則處于第四營養(yǎng)級。
    4.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四
    1、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3、兩條遺傳基本規(guī)律的精髓是:遺傳的不是性狀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
    4、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正確的選用實驗材料;現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再研究兩對或多對性狀的遺傳;應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基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而提出假說,再設計新的實驗來驗證。
    5、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說: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生物體再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6、減數_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的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_在減數_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_次。減數_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7、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lián)會。聯(lián)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做四分體。
    8、減數_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_
    9、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精子(父方),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方)。
    10、基因分離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_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著配子遺傳給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_程中,在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12、紅綠色盲、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它們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所以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lián),這種現象叫做伴性遺傳。
    13、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生物(如HIV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4、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脫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guī)律。
    15、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16、DNA分子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復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
    17、遺傳信息蘊藏在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之中,堿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
    18、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斷。
    19、RNA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這一過程稱為轉錄。
    20、游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就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叫做翻譯。
    5.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五
    DNA的結構和復制
    1、DNA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與T配對,G與C配對。
    2、DNA復制:是指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來合成子代DNA的過程。DNA的復制實質上是遺傳信息的復制。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兩條多脫氧核苷酸鏈配對的堿基從氫鍵處斷裂,于是部分雙螺旋鏈解旋為二條平行雙鏈,解開的兩條單鏈叫母鏈(模板鏈)
    4、DNA的半保留復制:在子代雙鏈中,有一條是親代原有的鏈,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
    5、人類基因組是指人體DNA分子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分析測定人類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
    6.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六
    (1)、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
    顯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性狀。
    隱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沒有表現出來的性狀。
    附:性狀分離:在雜種后代中出現不同于親本性狀的現象)
    (2)、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
    顯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
    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DNA分子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決定1對相對性狀的兩個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相同位置上)。
    (3)、純合子與雜合子
    純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fā)育成的個體(能穩(wěn)定的遺傳,不發(fā)生性狀分離):
    顯性純合子(如AA的個體)
    隱性純合子(如aa的個體)
    雜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fā)育成的個體(不能穩(wěn)定的遺傳,后代會發(fā)生性狀分離)
    (4)、表現型與基因型
    表現型:指生物個體實際表現出來的性狀。
    基因型: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