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奧數(shù)應用題及答案精選

字號:

應用題可以說是小學數(shù)學中最為重要的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及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做好應用題掉小學生非常重要,它是檢驗學生堆成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徑,而且小學生在解答應用題分過程中培養(yǎng)了數(shù)學思維能力、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以下是整理的《小學奧數(shù)應用題及答案精選》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奧數(shù)應用題及答案精選 篇一
    1、有兩筐西瓜,甲筐有8只,每只重6千克,乙筐有9只,每只重4千克。要使兩筐西瓜同樣重,甲筐里應拿出()只西瓜放到乙筐。
    答案:6×8=48(千克)
    9×4=36(千克)
    48-36=12(千克)
    12÷2=6(千克)6÷6=1(只)
    2、計數(shù)問題:同學們排隊做操,每行人數(shù)相同,每列人數(shù)也相等,小明從左數(shù)是第2個,從右數(shù)是第3個,從前數(shù)是第6個,從后數(shù)是第7個。一共有()個同學在做操。
    解答:2+3-1=4(個)
    6+7-1=12(個)
    4×12=48(個)
    2.小學奧數(shù)應用題及答案精選 篇二
    1、王英、趙明、李剛三人約好每人報名參加學校運動會的跳遠、跳高、100米跑、200米跑四項中的一項比賽,問:報名的結果會出現(xiàn)多少種不同的情形?
    解答:三人報名參加比賽,彼此互不影響獨立報名。所以可以看成是分三步完成,即一個人一個人地去報名。首先,王英去報名,可報4個項目中的一項,有4種不同的報名方法。其次,趙明去報名,也有4種不同的報名方法。同樣,李剛也有4種不同的報名方法。滿足乘法原理的條件,可由乘法原理解決。
    解:由乘法原理,報名的結果共有4×4×4=64種不同的情形。
    2、由數(shù)字1、2、3、4、5、6共可組成多少個沒有重復數(shù)字的四位奇數(shù)?
    解答:
    分析要組成四位數(shù),需一位一位地確定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字,即分四步完成,由于要求組成的`數(shù)是奇數(shù),故個位上只有能取1、3、5中的一個,有3種不同的取法;十位上,可以從余下的五個數(shù)字中取一個,有5種取法;百位上有4種取法;千位上有3種取法,故可由乘法原理解決。
    解:由1、2、3、4、5、6共可組成3×4×5×3=180個沒有重復數(shù)字的四位奇數(shù)。
    3.小學奧數(shù)應用題及答案精選 篇三
    1、小華今年12歲,他的媽媽今年48歲,多少年以前媽媽的年齡是小華的5倍?多少年以后媽媽的年齡是小華的3倍?
    解:首先,不管是今年或今年前、今年后的若干年,小華和他的媽媽年齡的差都是相同的,媽媽的年齡比小華大48-12=36(歲)。
    當媽媽的年齡是小華的5倍時,把那時小華的年齡作為1份,媽媽的年齡是這樣的5份,比小華多5-1=4(份),所以那時小華是:36÷4=9(歲),是在今年前12-9=3(年)。
    當媽媽的年齡是小華的3倍時,把那時小華的年齡作為1份,媽媽的年齡是這樣的3份,比小華3-1=2(份),所以那時小華是:36÷2=18(歲),是在今年后18-12=6(年)。
    答:3年以前,媽媽的年齡是小華的5倍,6年以后,媽媽的年齡是小華的3倍。
    2、小芬家由小芬和她的父母組成,小芬的父親比母親大4歲,今年全家年齡的和是72歲,10年前這一家全家年齡的和是44歲。今年三人各是多少歲?
    解:一家人年齡的和今年與10年前比較增加了72-44=28(歲),而如果按照三人計算10年后應增加3×10=30(歲),只能是小芬少了2歲,即小芬8年前出生,今年是8歲,今年父親是(72-8+4)÷2=34(歲),今年母親是34-4=30(歲)。
    答:今年父親34歲,母親30歲,小芬8歲。
    4.小學奧數(shù)應用題及答案精選 篇四
    1、學校買15盒彩色粉筆,每盒50枝,用去10盒。還剩多少枝沒有用?
    50×(15-10)=250(枝)
    2、海天機械廠第一,二,三車間各生產(chǎn)了6箱零件,每箱120個,一共生產(chǎn)零件多少個?
    120×(6×3)=2160(個)
    3、一臺織布機一小時織布21米,5小時4臺同樣的織布機共織布多少米?
    21×5×4=420(米)
    4、汽車從南京開往上海,每小時行60千米,3小時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車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時行完。平均每小時要行多少千米?
    (60×3)÷2=90(千米)
    5、劉師傅23天共加工4255個零件,王師傅平均每天比劉師傅多加工18個。王師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個?
    4255÷23+18=203(個)
    5.小學奧數(shù)應用題及答案精選 篇五
    1、兒子今年10歲,5年前母親的年齡是他的6倍,母親今年多少歲?
    分析與解析:兒子今年10歲,5年前的年齡為5歲,那么5年前母親的年齡為5×6=30(歲),因此母親今年是:30+5=35(歲)。
    2、修一條公路,原計劃60人工作,80天完成。現(xiàn)在工作20天后,又增加了30人,這樣剩下的部分再用多少天可以完成?
    分析與解析:
    (1)修這條公路共需要多少個勞動日(總量)?
    60×80=4800(勞動日)。
    (2)60人工作20天后,還剩下多少勞動日?
    4800-60×20=3600(勞動日)。
    (3)剩下的工程增加30人后還需多少天完成?
    3600÷(60+30)=40(天)。
    解:(60×80-60×20)÷(60+30)=40(天)。
    答:再用40天可以完成。
    6.小學奧數(shù)應用題及答案精選 篇六
    1、小明看一本書,前3天每天看12頁,后2天一共看了20頁,那么第6天從第幾頁看起?
    12×3+20=36+20=56(頁)
    2、4個小朋友相互寄1張賀卡,一共要寄多少張?若互相握手,要握多少次?
    4×3=12(張)
    3+2+1=6(次)
    3、紅星小學計劃20天收集樹種120千克。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收集2千克,收集這批樹種實際用了多少天?
    120÷(120÷20+2)=120÷8=15(天)
    4、食堂買來280千克大米,計劃吃7天。實際每天比計劃少吃5千克,這批大米實際吃了多少天?
    280÷(280÷7-5)=280÷35=8(天)
    5、小玲看一本290頁的小說,前4天每天看20頁。以后每天看30頁,再用幾天可以看完?
    (290-4×20)÷30=210÷30=7(天)
    7.小學奧數(shù)應用題及答案精選 篇七
    1、汽車往返于A,B兩地,去時速度為40千米/時,要想來回的平均速度為48千米/時,回來時的速度應為多少?
    2、趙伯伯為鍛煉身體,每天步行3小時,他先走平路,然后上山,最后又沿原路返回.假設趙伯伯在平路上每小時行4千米,上山每小時行3千米,下山每小時行6千米,在每天鍛煉中,他共行走多少米?
    答案
    1、解答:假設AB兩地之間的距離為480÷2=240(千米),那么總時間=480÷48=10(小時),回來時的速度為240÷(10-240÷4)=60(千米/時)。
    2、解答:設趙伯伯每天上山的路程為12千米,那么下山走的路程也是12千米,上山時間為12÷3=4小時,下山時間為12÷6=2小時,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為:12×2÷(4+2)=4(千米/時),由于趙伯伯在平路上的速度也是4千米/時,所以,在每天鍛煉中,趙伯伯的平均速度為4千米/時,每天鍛煉3小時,共行走了4×3=12(千米)=12000(米)。
    8.小學奧數(shù)應用題及答案精選 篇八
    1、有兩組數(shù),第一組9個數(shù)的和是63,第二組的平均數(shù)是11,兩個組中所有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8。問:第二組有多少個數(shù)?
    解:設第二組有x個數(shù),則63+11x=8×(9+x),解得x=3。
    2、小明參加了六次測驗,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兩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兩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幾分?
    解:第三、四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4分,比后兩次的成績和少4分,推知后兩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8分。因為后三次的成績和比前三次的成績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3、媽媽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5天要去一次百貨商店。媽媽平均每星期去這兩個商店幾次?(用小數(shù)表示)
    解:每20天去9次,9÷20×7=3。15(次)。
    4、乙、丙兩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
    解:以甲數(shù)為7份,則乙、丙兩數(shù)共13×2=26(份)
    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數(shù)是(26+7)/3=11(份)
    因此甲乙丙三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是11:7。
    5、五年級同學參加校辦工廠糊紙盒勞動,平均每人糊了76個。已知每人至少糊了70個,并且其中有一個同學糊了88個,如果不把這個同學計算在內(nèi),那么平均每人糊74個。糊得最快的同學最多糊了多少個?
    解:當把糊了88個紙盒的同學計算在內(nèi)時,因為他比其余同學的平均數(shù)多88-74=14(個),而使大家的平均數(shù)增加了76-74=2(個),說明總人數(shù)是14÷2=7(人)。因此糊得最快的同學最多糊了
    74×6-70×5=94(個)。
    9.小學奧數(shù)應用題及答案精選 篇九
    1、商場里有甲、乙兩種襯衣各1200件,一個星期后,共賣出1750件,還剩多少件?
    解:1200×2-1750
    2、某區(qū)優(yōu)良種子推廣站,用200粒玉米種子做發(fā)芽試驗,結果有14粒沒有發(fā)芽,求發(fā)芽率。
    解:(200-14)÷200×100%
    3、一臺拖拉機耕地,4/5小時耕了5/8公頃,照這樣計算,這臺拖拉機1小時可以耕地多少公頃?
    解:5/8÷4/5
    4、某化工廠采用新技術后,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7天用的原料,現(xiàn)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xiàn)在比過去每天節(jié)約多少噸原料?
    解:14×17÷7-14
    5、一項工程,甲隊獨做10天完成,乙隊的工效是甲的2/3?,F(xiàn)兩隊合做,幾天能完成這項工程?
    解:1÷(1/10+1/10×2/3)
    10.小學奧數(shù)應用題及答案精選 篇十
    1、小新的家與學校相距290米。一天他上學走了50米后,發(fā)現(xiàn)沒有帶鉛筆盒,又返回家去拿鉛筆盒,然后再到學校去。這樣他從家到學校一共走了多少米?
    列式:50×2+290;
    2、李明數(shù)學、語文、自然三科考試的平均成績是84分,已知數(shù)學成績是96分,語文成績是80分,自然成績是多少?
    列式:84×3-(96+80);
    3、某屆城市運動會按計劃需要準備金牌752枚,為了留有余地,實際制造了810枚,實際比計劃多制造了百分之幾?
    列式:(810-752)÷752×100%;
    4、時新服裝廠生產(chǎn)一批西服,原計劃每天生產(chǎn)150套,24天可以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chǎn)180套,實際生產(chǎn)了多少天?
    解:設實際生產(chǎn)了x天。
    180x=150×4,
    x=20。
    5、一個長方體,長、寬、高的比是5:2:1,棱長的總和是160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解:160÷4=40(厘米);
    40×5/8=25(厘米);
    40×2/8=10(厘米);
    40×1/8=5(厘米);
    25×10×5=1250(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