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二字出現(xiàn)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簡稱,即考察事物的形態(tài)和變化,總結研究它們的規(guī)律的意思。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下學期物理公式歸納》,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下學期物理公式歸納 篇一
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t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v0+at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向心加速度的關系:a=ω2ra=v2/ra=4π2r/T2
力對物體做功的計算式:W=FL
牛頓第二定律:F=ma
曲線運動的線速度:v=s/t
曲線運動的角速度:ω=θ/t
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v=ωr
周期和頻率的關系:Tf=1
功率的計算式:P=W/t
動能定理:W=mvt2/2-mv02/2
重力勢能的計算式:Ep=mgh
2.高一下學期物理公式歸納 篇二
功和能(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義式){W:功(J),F(xiàn):恒力(N),s:位移(m),α:F、s間的夾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體的質量,g=9.8m/s2≈10m/s2,hab:a與b高度差(hab=ha-hb)}
3.電場力做功:Wab=qUab{q:電量(C),Uab:a與b之間電勢差(V)即Uab=φa-φb}
4.電功:W=UIt(普適式){U:電壓(V),I:電流(A),t:通電時間(s)}
5.功率:P=W/t(定義式){P:功率[瓦(W)],W:t時間內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時間(s)}
6.汽車牽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時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車以恒定功率啟動、以恒定加速度啟動、汽車行駛速度(vmax=P額/f)
8.電功率:P=UI(普適式){U:電路電壓(V),I:電路電流(A)}
9.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電流強度(A),R: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10.純電阻電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動能:Ek=mv2/2{Ek:動能(J),m:物體質量(kg),v:物體瞬時速度(m/s)}
12.重力勢能:EP=mgh{EP:重力勢能(J),g:重力加速度,h:豎直高度(m)(從零勢能面起)}
13.電勢能:EA=qφA{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從零勢能面起)}
14.動能定理(對物體做正功,物體的動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ΔEK:動能變化ΔEK=(mvt2/2-mvo2/2)}
15.機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變化(重力做功等于物體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WG=-ΔEP
3.高一下學期物理公式歸納 篇三
功
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W)等于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
3.功的公式:W=Fs;單位:W→焦;F→牛頓;s→米。(1焦=1?!っ?.
4.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螺絲、盤山公路也是斜面)
6.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單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4.高一下學期物理公式歸納 篇四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5.高一下學期物理公式歸納 篇五
1.重力:G=mg(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shù)(N/m),x:形變量(m)}
3.滑動摩擦力:F=μFN{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shù),F(xiàn)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1.高一下學期物理公式歸納 篇一
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t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v0+at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向心加速度的關系:a=ω2ra=v2/ra=4π2r/T2
力對物體做功的計算式:W=FL
牛頓第二定律:F=ma
曲線運動的線速度:v=s/t
曲線運動的角速度:ω=θ/t
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v=ωr
周期和頻率的關系:Tf=1
功率的計算式:P=W/t
動能定理:W=mvt2/2-mv02/2
重力勢能的計算式:Ep=mgh
2.高一下學期物理公式歸納 篇二
功和能(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義式){W:功(J),F(xiàn):恒力(N),s:位移(m),α:F、s間的夾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體的質量,g=9.8m/s2≈10m/s2,hab:a與b高度差(hab=ha-hb)}
3.電場力做功:Wab=qUab{q:電量(C),Uab:a與b之間電勢差(V)即Uab=φa-φb}
4.電功:W=UIt(普適式){U:電壓(V),I:電流(A),t:通電時間(s)}
5.功率:P=W/t(定義式){P:功率[瓦(W)],W:t時間內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時間(s)}
6.汽車牽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時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車以恒定功率啟動、以恒定加速度啟動、汽車行駛速度(vmax=P額/f)
8.電功率:P=UI(普適式){U:電路電壓(V),I:電路電流(A)}
9.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電流強度(A),R: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10.純電阻電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動能:Ek=mv2/2{Ek:動能(J),m:物體質量(kg),v:物體瞬時速度(m/s)}
12.重力勢能:EP=mgh{EP:重力勢能(J),g:重力加速度,h:豎直高度(m)(從零勢能面起)}
13.電勢能:EA=qφA{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從零勢能面起)}
14.動能定理(對物體做正功,物體的動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ΔEK:動能變化ΔEK=(mvt2/2-mvo2/2)}
15.機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變化(重力做功等于物體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WG=-ΔEP
3.高一下學期物理公式歸納 篇三
功
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W)等于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
3.功的公式:W=Fs;單位:W→焦;F→牛頓;s→米。(1焦=1?!っ?.
4.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螺絲、盤山公路也是斜面)
6.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單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4.高一下學期物理公式歸納 篇四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5.高一下學期物理公式歸納 篇五
1.重力:G=mg(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shù)(N/m),x:形變量(m)}
3.滑動摩擦力:F=μFN{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shù),F(xiàn)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