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fā)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于向人請教,結果是郁郁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以下是為您整理的《初二歷史期中下冊考點》,供大家查閱。
1.初二歷史期中下冊考點 篇一
1.對農業(yè)的改造
(1)時間:1953年—1956年
(2)改造方式:引導農民參加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2.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
(1)時間:1954年—1956年
(2)方式:先是公私合營,后來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實現(xiàn)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中的創(chuàng)舉)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義:
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xiàn)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三大改造的實質:
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
5.三大改造的缺點:
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
2.初二歷史期中下冊考點 篇二
一、探索中的良好開端與失誤
1、良好開端——中共八大召開
(1)背景:
①國際背景,20世紀50年代中期,世界經濟與科技迅速發(fā)展。
②國內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對國內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確的分析。
國內主要矛盾:建立先進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農業(yè)國的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
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的矛盾
(2)時間與地點:1956年,北京
(3)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現(xiàn)國家工業(yè)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4)意義:這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2、失誤
(1)主要表現(xiàn):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2)主要標志: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
(3)失誤原因:
①由于中國剛剛從革命戰(zhàn)爭轉向社會主義建設,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fā)展階段認識不足。②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③急于求成。④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guī)律。
(4)影響:
①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
②使國家和人民面臨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經濟困難。
(5)調整:
1961年春,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恢復發(fā)展生產。經過努力,不久就取得明顯成效。
二、建設成就與模范人物
(1)建設成就
①主要工業(yè)產品都有很大增長,石油工業(yè)尤為突出。大慶油田建成結束了中國靠“洋油”的時代,實現(xiàn)原油和石油新產品全部自給。
②新興的電子工業(yè)、原子能工業(yè)、航天工業(yè)從無到有地發(fā)展起來。
(2)模范人物及其先進事跡
①鄧稼先:為中國研制原子 彈、氫彈,被譽為“兩彈元勛”
(注:“兩彈一星”指的是原子 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wèi)星)
②王進喜:參加大慶油田會戰(zhàn),為中國實現(xiàn)原油和石油產品自給作出貢獻,被譽為“鐵人”
③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治理風沙,被譽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黨的好干部”
3.初二歷史期中下冊考點 篇三
第1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一、第_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
1、時間地點:1949年9月在北平舉行。
2、主要任務:籌備建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3、內容:
①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作用)
②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③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京為首都;
④采用公元紀年;
⑤決定在首都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二、開國大典
1、時間:1949年10月1日。
2、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①(國內意義)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②(國際意義)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3、如何理解“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從此擺脫了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獲得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人民從此政治上當家作主,經濟上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國家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將不斷提高。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時間:1951年
2、西藏首席談判代表:阿沛·阿旺晉美
3、意義:祖國大陸獲得了統(tǒng)一,各族人民實現(xiàn)了大團結。
第2課可愛的人
一、保家衛(wèi)國
1、原因:
(1)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
(2)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
2、時間:1950年10月~1953年7月
3、目的:保家衛(wèi)國
4、經過與結果: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朝鮮戰(zhàn)場上中國 軍隊五戰(zhàn)五捷,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中國人民志愿軍凱旋而歸。
5、英雄人物的事跡:
①黃繼光,舍身堵槍口,掩護戰(zhàn)友奪回陣地。
②邱少云,為保證潛伏部隊安全,嚴守紀律,烈火燒身,紋絲不動。
6、勝利原因:
①戰(zhàn)爭是正義的、反侵略戰(zhàn)爭,得到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
②黨的英明決策和正確指揮;
③志愿軍和朝鮮軍民的英勇戰(zhàn)斗。
7、意義:
保衛(wèi)了中國國家安全,贏得了安定的國內建設環(huán)境,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維護了亞洲與世界和平。
8、值得人們學習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精神(“可愛的人”的原因)
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
第3課土地改革
1、背景(原因):封建的剝削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后,新解放區(qū)的農民迫切要求獲得土地。
2、時間:1950年
3、內容: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4、實施:1950年冬開始,在新解放區(qū)開始分期分批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地主也獲得應得的一份,自食其力。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牌——土地改革
5、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三億多無地或少地的農民獲得了土地。
6、土地改革完成的意義
①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廣大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鞏固了人民政權。
②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yè)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為國家的工業(yè)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