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會考物理知識點

字號: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是知識的源泉,是人類進(jìn)步的階梯。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使自己的羽翼豐滿,才能“鯤鵬展翅沖霄漢”。為各位同學(xué)整理了《高二會考物理知識點》,希望對你的學(xué)習(xí)有所幫助!
    1.高二會考物理知識點 篇一
    電場力作功:電場中某點的電勢,等于單位正電荷由該點移到參考點(零勢點)時電場力作的功;
    1、電勢具有相對性,和零勢面的選擇有關(guān);
    2、電勢是標(biāo)量,單位是伏特V;
    3、電勢差和電勢間的關(guān)系:UAB=φA-φB;
    4、電勢沿電場線的方向降低;電場力要作功,則兩點電勢差不為零,就不是等勢面;
    5、相同電荷在同一等勢面的任意位置,電勢能相同;
    原因:電荷從一電移到另一點時,電場力不作功,所以電勢能不變;
    6、電場線總是由電勢高的地方指向電勢低的地方;
    7、等勢面的畫法:相另等勢面間的距離相等
    2.高二會考物理知識點 篇二
    電場線:電場線是人們?yōu)榱诵蜗蟮拿枋鲭妶鎏匦远藶榧僭O(shè)的線。
    1、電場線不是客觀存在的線;
    2、電場線的形狀:電場線起于正電荷終于負(fù)電荷;G:\用鋸木屑觀測電場線.
    (1)只有一個正電荷:電場線起于正電荷終于無窮遠(yuǎn);
    (2)只有一個負(fù)電荷:起于無窮遠(yuǎn),終于負(fù)電荷;
    (3)既有正電荷又有負(fù)電荷:起于正電荷終于負(fù)電荷;
    3、電場線的作用:
    (1)表示電場的強弱:電場線密則電場強(電場強度大);電場線疏則電場弱電場強度小);
    (2)表示電場強度的方向:電場線上某點的切線方向就是該點的場強方向;
    4、電場線的特點:
    (1)電場線不是封閉曲線;
    (2)同一電場中的電場線不向交
    3.高二會考物理知識點 篇三
    三種產(chǎn)生電荷的方式:
    1、摩擦起電:
    (1)正點荷: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
    (2)負(fù)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
    (3)實質(zhì):電子從一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物體;
    2、接觸起電:
    (1)實質(zhì):電荷從一物體移到另一物體;
    (2)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后電荷平分;
    (3)電荷的中和:等量的異種電荷相互接觸,電荷相合抵消而對外不顯電性,這種現(xiàn)象叫電荷的中和;
    3、感應(yīng)起電:把電荷移近不帶電的導(dǎo)體,可以使導(dǎo)體帶電;
    (1)電荷的基本性質(zhì):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實質(zhì):使導(dǎo)體的電荷從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應(yīng)起電時,導(dǎo)體離電荷近的一端帶異種電荷,遠(yuǎn)端帶同種電荷
    4.高二會考物理知識點 篇四
    構(gòu)成物質(zhì)的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平衡位置:當(dāng)分子間的引力等于斥力時,分子所處的位置;此時分子間的距離為r0;
    2、當(dāng)分子間的距離r=r0時,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為零;
    3、當(dāng)r﹤r0時,引力小于斥力,分子力表現(xiàn)為斥力;
    4、當(dāng)r﹥r0分子間的距離時,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現(xiàn)為引力;
    5、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始終同是存在;
    6、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加而減小,但引力減小的快;隨距離的減小而增大,斥力增大得快。
    5.高二會考物理知識點 篇五
    動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
    1、數(shù)學(xué)表達(dá)式:w合=mvt2/2-mv02/2
    2、適用范圍: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變力的功;
    3、應(yīng)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優(yōu)點:只考慮物體的初、末態(tài),不管其中間的運動過程;
    4、應(yīng)用動能定理解題的步驟:
    (1)對物體進(jìn)行正確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確定物體的初態(tài)和末態(tài),表示出初、末態(tài)的動能;
    (3)應(yīng)用動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6.高二會考物理知識點 篇六
    開普勒的三大定律:
    1、開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說明:在中學(xué)間段,若無特殊說明,一般都把行星的運動軌跡認(rèn)為是圓;
    2、開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掃過的面積相等;
    3、開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zhuǎn)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R3/T2=K;
    說明:
    (1)R表示軌道的半長軸,T表示公轉(zhuǎn)周期,K是常數(shù),其大小之與太陽有關(guān);
    (2)當(dāng)把行星的軌跡視為圓時,R表示愿的半徑;
    (3)該公式亦適用與其它天體,如繞地球運動的衛(wèi)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