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冊期末地理知識點

字號:

學習任何一門科目都離不開對知識點的總結,尤其是同學們在學習地理時,更要總結各個知識點,這樣也方便同學們?nèi)蘸蟮膹土?。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下冊期末地理知識點》,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下冊期末地理知識點 篇一
    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
    (2)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經(jīng)度地帶性):受海陸分布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nèi)部產(chǎn)生的有規(guī)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中緯度地區(qū)(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從沿海到內(nèi)陸出現(xiàn):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qū),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shù)乃疅釥顩r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于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2.高一下冊期末地理知識點 篇二
    1.四季劃分依據(jù)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變化。
    2.劃分的方法有三種:
    (1)物候四季:3、4、5月為春季,6、7、8月為夏季,9、10、11月為秋季,12、1、2月為冬季。
    (2)傳統(tǒng)四季:以“四立”為起始點。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為起始點。
    3.五帶的劃分依據(jù)是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界限是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
    4.黃赤交角與回歸線、極圈之間的關系
    ⑴黃赤交角的度數(shù)等于南北回歸線的緯度數(shù),與極圈的緯度數(shù)互余。
    ⑵如果黃赤交角變小,南北回歸線度數(shù)變小,極圈度數(shù)增大,從而使熱帶和寒帶的范圍縮小,溫帶范圍擴大。如果黃赤交角變大,南北回歸線緯度變大,極圈緯度減小,熱帶和寒帶的范圍擴大,溫帶范圍縮小。
    3.高一下冊期末地理知識點 篇三
    1.判斷南北極
    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jù)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jīng)度,東經(jīng)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jié)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維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jīng)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jīng)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jīng)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jīng)線為18點,依據(jù)每隔15°,時間相差1小時,每1°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jīng)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jù)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jīng)度數(shù)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qū)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4.高一下冊期末地理知識點 篇四
    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
    (2)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經(jīng)度地帶性):受海陸分布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nèi)部產(chǎn)生的有規(guī)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中緯度地區(qū)(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從沿海到內(nèi)陸出現(xiàn):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qū),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shù)乃疅釥顩r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于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5.高一下冊期末地理知識點 篇五
    氣候
    1、冬溫分布特點及原因
    我國冬溫分布特點是南曖北寒、南北溫差大。主要原因是我國跨緯大,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緯度越高,白晝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越低,因而北方獲得熱量大大小于南方,氣溫低得多;同時,北方由于靠近冬季風源地,深受冬季風影響,更加劇北方的寒冷,使南北溫差增大。
    2、夏溫分布特點及其原因。
    我國夏溫分布特點是全國大多高溫、南北溫差小。主要原因是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我國南、北方正午太陽高度都較高,同時我國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從而使北方能補償一些因正午太陽高度較低南方而少獲得的熱量;另外由于受夏季風影響程度不同,使北方比南方陰雨天少,光照時數(shù)也更多一些。
    3、溫度帶劃分及其分布
    我國根據(jù)≥10℃積溫自北向南劃分五個溫度帶,即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_熱帶、熱帶,同時另有一個獨特的青藏高原氣候區(qū)。
    4、降水分布規(guī)律和原因
    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是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東南沿海>1000mm,秦淮一線800mm,西北非季風區(qū)<400mm,南疆中部<50mm。原因是東南沿海近海受夏季風的影響大,越往西北內(nèi)陸影響越小。
    5、降水時間分配規(guī)律及原因
    我國降水時間分配規(guī)律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際變化大。主要由夏季風形成鋒面雨帶進退規(guī)律決定的。正常年份,5月份到達南嶺一帶,6月份到達長江中下游一帶,7、8月份華北東北一帶,9月份南撤,10月份退出中國大陸。有的年份,夏季風進退規(guī)律反常,造成年際變化大。我國的季風區(qū)就是指能受夏季風明顯影響的地區(qū),界線是大一陰一賀一巴一岡一線。
    6、干濕地區(qū)劃分及分布
    我國根據(jù)降水量和蒸發(fā)量的關系,自東南向西北分布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和干旱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