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歸納

字號: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多刷題,多見識更多的題型,讓自己的大腦知識儲備更多。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歸納》,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歸納 篇一
    力的合成與分解
    (1)若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僅受兩個力作用,這兩個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即二力平衡
    (2)若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三個力作用,則這三個力中的任意兩個力的合力一定與另一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3)若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力的作用,則宜用正交分解法處理,此時的平衡方程可寫成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分析受力情況;
    ③建立適當坐標;
    ④列出平衡方程
    2.高一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歸納 篇二
    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達式Ep=mgh是標量單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guān)系
    W重=-ΔEp
    重力勢能的變化由重力做功來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點:只和初末位置有關(guān),跟物體運動路徑無關(guān)
    重力勢能是相對性的,和參考平面有關(guān),一般以地面為參考平面
    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和參考平面無關(guān)
    (4)彈性勢能:物體由于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彈性勢能存在于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中,跟形變的大小有關(guān)
    彈性勢能的變化由彈力做功來量度
    3.高一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歸納 篇三
    1.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zhì)點,小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zhì)點。
    2.平動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zhì)點,轉(zhuǎn)動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zhì)點。
    3.參考系不一定是不動的,只是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4.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運動情況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時間軸上n秒時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時間,是第n個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時刻。
    6.忽視位移的矢量性,只強調(diào)大小而忽視方向。
    7.物體做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對性,必須選一個參考系,選不同的參考系時,物體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yīng)打出輕重合適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橫線,應(yīng)調(diào)整一下振針距復寫紙的高度,使之增大一點。
    10.使用計時器打點時,應(yīng)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
    11.釋放物體前,應(yīng)使物體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
    12.使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時,應(yīng)注意把兩條白紙帶正確穿好,墨粉紙盤夾在兩紙帶間;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時,應(yīng)讓紙帶通過限位孔,壓在復寫紙下面。
    13.“速度”一詞是比較含糊的統(tǒng)稱,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不同,一般指瞬時速率、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率四個概念中的一個,要學會根據(jù)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義。平常所說的“速度”多指瞬時速度,列式計算時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著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學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響,很難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而初中所學的“速度”就是現(xiàn)在所學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體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8.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19.物體的速度變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20.加速度的正、負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體的加速度為負值,物體不一定做減速運動。
    22.物體的加速度減小時,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時,速度可能減小。
    23.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時,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24.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線上。
    25.位移圖象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
    26.解題前先搞清兩坐標軸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圖象與速度圖象混淆。
    27.圖象是曲線的不表示物體做曲線運動。
    4.高一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歸納 篇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qū)別,實際應(yīng)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于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于宏觀物體,不適用于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于微觀粒子
    注:平衡狀態(tài)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tài),或者是勻速轉(zhuǎn)動。
    7.質(zhì)點動力學有兩類基本問題:一是已知貭點的運動,求作用于質(zhì)點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質(zhì)點上的力,求質(zhì)點的運動
    8.動力學的基本內(nèi)容包括質(zhì)點動力學、質(zhì)點系動力學、剛體動力學、達朗貝爾原理等。以動力學為基礎(chǔ)而發(fā)展出來的應(yīng)用學科有天體力學、振動理論、運動穩(wěn)定性理論,陀螺力學、外彈道學、變質(zhì)量力學,以及正在發(fā)展中的多剛體系統(tǒng)動力學、晶體動力學等。
    9.質(zhì)點動力學有兩類基本問題:一是已知質(zhì)點的運動,求作用于質(zhì)點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質(zhì)點上的力,求質(zhì)點的運動。
    5.高一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歸納 篇五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它包括平動,轉(zhuǎn)動和振動等運動形式.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需要選定參照物(即假定為不動的物體),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它的運動的描述就會不同,通常以地球為參照物來研究物體的運動.
    2.質(zhì)點:用來代替物體的只有質(zhì)量沒有形狀和大小的點,它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僅憑物體的大小不能做視為質(zhì)點的依據(jù)。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是從物體運動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況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質(zhì)點在某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粗略描述.
    ②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軌跡上質(zhì)點所在點的切線方向指向前進的一側(cè).瞬時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精確描述.
    (2)速率:
    ①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②平均速率:質(zhì)點在某段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率.在一般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變化率.
    (2)定義: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Δv跟發(fā)生這個變化所用時間Δt的比值,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與速度變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與v的方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