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兒童詩詞大全10首

字號:

古詩詞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不但意境深邃,語言也簡潔明了,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能力,加上,近年來的教育改革,古詩詞的比重也增加了不少,也一直是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下面是分享的適合兒童詩詞大全10首。歡迎閱讀參考!
    1.適合兒童詩詞大全 篇一
    早發(fā)白帝城
    朝代:唐朝|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古詩簡介
    《早發(fā)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翻譯/譯文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2.適合兒童詩詞大全 篇二
    敕勒歌
    朝代:南北朝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古詩簡介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翻譯/譯文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3.適合兒童詩詞大全 篇三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張志和〔唐代〕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來游去。
    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釋
    漁歌子: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雙調,五十字,仄韻。《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真卿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于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簡稱。
    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鱖(guì)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箬(ruò)笠:竹葉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
    不須:不一定要。
    4.適合兒童詩詞大全 篇四
    憶江南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譯文
    江南好,我對江南的美麗風景曾經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時候,晨光映照的岸邊紅花,比熊熊的火焰還要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注釋
    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卑础稑犯娂罚骸啊畱浗稀幻稀虬资显~,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諳(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
    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
    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5.適合兒童詩詞大全 篇五
    望天門山
    李白〔唐代〕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滾滾東流到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兩岸青山互相對峙美景難分高下,一只小船從西邊落日的地方悠悠駛來。
    注釋
    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
    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楚江: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開:劈開,斷開。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一作“直北”?;兀夯劁?,回轉。指這一段江水由于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并更加洶涌。
    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現。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6.適合兒童詩詞大全 篇六
    長相思·山一程
    納蘭性德〔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fā)。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帳篷外風聲不斷,雪花不住,嘈雜的聲音打碎了思鄉(xiāng)的夢,想到遠隔千里的家鄉(xiāng)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注釋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
    榆關:即今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
    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聒(guō):聲音嘈雜,這里指風雪聲。
    故園:故鄉(xiāng),這里指北京。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7.適合兒童詩詞大全 篇七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宋代〕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溪橋一作:溪頭)
    譯文
    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田里稻花飄香,蛙聲陣陣,似乎在告訴人們今年是一個豐收年。
    天邊幾顆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現在眼前。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鳴蟬:蟬叫聲。
    舊時:往日。
    茅店: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
    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見:同“現”,顯現,出現。
    8.適合兒童詩詞大全 篇八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元代〕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fā)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注釋
    天凈沙:曲牌名,屬越調。又名“塞上秋”。
    枯藤:枯萎的枝蔓?;桫f: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
    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天涯: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
    9.適合兒童詩詞大全 篇九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宋代〕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一
    時常記起溪邊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優(yōu)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
    盡了酒宴興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
    奮力把船劃出去呀!奮力把船劃出去!劃船聲驚起了一群鷗鷺。
    譯文二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被美景陶醉而流連忘返。
    游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劃船,不小心劃進了荷花池深處。
    劃呀,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譯文三
    曾記得一次溪亭飲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著了道路。
    興盡之后很晚才往回劃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
    怎么渡,怎么渡?(最終)驚起水邊滿灘鷗鷺。
    10.適合兒童詩詞大全 篇十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注釋
    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fā)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一(yí)歲除:一年已盡,“一”字用在第四聲(去聲)字的前面時,“一”變調,讀第二聲(陽平)。除,逝去。
    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千門萬戶:形容門戶眾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