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提高語文興趣能幫你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一
1、慮雍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7、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脊軒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脊軒志》)
9、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姚鼐《登泰山記》)
1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2、寧溘死以XX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屈原《離騷》)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
1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離騷》)
1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16、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17、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孔雀東南飛》)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19、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20、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2.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二
詞類活用
1.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
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壯。
2.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
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動用法,使……受苦。
3.名詞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
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
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孺卿從祠河東后土
祠:名詞做動詞,祭祀
(5)惠等哭,輿歸營
輿:名詞做動詞,抬。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3.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三
一詞多義
負
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轉)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使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僥幸)
②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以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為)
4.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四
詞類活用:
吾師道也(名詞“師”用作動詞,學習)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師”用作動詞,表自動,從師。下文“則恥師焉”“師道之不得”同此)
或師焉(名詞“師”用作動詞,從師學習)
不恥相師(名詞“師”用作動詞,表自動,學習)
吾從而師之(名詞“師”活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而恥學于師(形容詞“恥”活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孔子師郯子(名詞“師”活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形容詞“惑”活用作名詞,疑難問題)
5.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五
一詞多義
①適:
始適還家門:適,出嫁
處分適兄意:適,適合,依照
適得府吏書:適,剛才
適彼樂土:適,往、到
②為
為詩云爾(做;動詞)
非為織作遲(是;動詞)
始爾未為久(算;動詞)
阿母為汝求(替;介詞)
時時為安慰(作為;介詞)
自名為鴛鴦(叫做;動詞)
③謝
謝家來貴人(辭別;動詞)
阿母謝媒人(辭謝;動詞)
多謝后事人(勸告;動詞)
④若
今若譴此婦(如果;連詞)
腰若流紈素(像;動詞)
君既若見錄(如此;代詞)
⑤故
大人故嫌遲:故,仍舊
故作不良計:故,故意
知是故人來:故,舊的
君何以與項伯有故:故,舊交情、老交情
⑥得
幸復得此婦:得到
汝豈得自由:能夠
⑦應
汝可去應之:答應
六合正相應:合適
零淚應聲落:隨著
以我應他人:應許
⑧舉
舉動自專由:動作
莫令事不舉:成功
舉手長勞勞:舉起
舉言謂新婦:開口,發(fā)言
舉身赴清池:躍身,縱身
⑨區(qū)區(qū)
何乃太區(qū)區(qū):愚蠢
感君區(qū)區(qū)懷:情意真摯
⑩相
誓不相隔卿(副詞,表示一方對一方的動作)
葉葉相交通(副詞,互相)
兒已薄祿相(名詞,命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動詞,幫助)
6.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六
以手撫膺坐長嘆(古義:徒,空。今義:作動詞。)
叢菊兩開他日淚(古義:往日,過去。今義:以后,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無邊落木蕭蕭下(古義:樹葉。今義:樹木。)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義:第二年。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古義:因此寫了。今義:表原因。)
老大嫁作商人婦。(古義:年紀大了。今義:長子,長兄等。)
朝來暮去顏色故。(古義:容貌。今義:色彩。)
又聞此語重唧唧。(古義:嘆息聲。今義:一般指蟲鳴。)
凄凄不似向前聲。(古義:剛才。今義:朝著前面。)
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古義:黃河。今義:泛指河流。)
(古義:谷物收成不好。今義:兇惡,厲害。)
棄甲曳兵而走。(古義:逃跑。今義:行,走路。)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古義: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義:保養(yǎng)身體。)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同意、認可。)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義:這樣,卻。今義:轉折連詞。)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義:不要歸咎。今義:沒有罪過。)
金就礪則利。(古義:指金屬制的刀劍。今義:黃金。)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古義:檢查。今義:參加、參見等。)
用心一也。(古義:用,使用;心,心力。今義:集中注意力,存心。)
蟹六跪而二螯(古義:足,腳。今義:兩膝彎曲,單膝或雙膝著地。)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古義:安置,安身。今義: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物身上。)
流血漂櫓。(古義:盾牌。今義:指劃船的工具。)
以為桂林、象郡。高中英語(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贏糧而景從。(古義:背負,擔負。今義:獲得,獲勝。)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義:崤山以東。今義:山東省。)
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有專門學問的人。)
吾從而師之。(古義:跟隨并且。今義:表因果的連詞。)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義:無論。今義:沒有。)
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古義:一般人,普通人。今義:許多人。)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古義:風尚。今義:道路,道德。)
小學而大遺。(古義:在小的方面學習。今義:指與中學、大學相對的“小學”。)
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不需要。)
1.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一
1、慮雍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7、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脊軒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脊軒志》)
9、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姚鼐《登泰山記》)
1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2、寧溘死以XX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屈原《離騷》)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
1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離騷》)
1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16、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17、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孔雀東南飛》)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19、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20、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2.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二
詞類活用
1.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
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壯。
2.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
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動用法,使……受苦。
3.名詞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
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
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孺卿從祠河東后土
祠:名詞做動詞,祭祀
(5)惠等哭,輿歸營
輿:名詞做動詞,抬。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3.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三
一詞多義
負
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轉)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使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僥幸)
②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以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為)
4.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四
詞類活用:
吾師道也(名詞“師”用作動詞,學習)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師”用作動詞,表自動,從師。下文“則恥師焉”“師道之不得”同此)
或師焉(名詞“師”用作動詞,從師學習)
不恥相師(名詞“師”用作動詞,表自動,學習)
吾從而師之(名詞“師”活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而恥學于師(形容詞“恥”活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孔子師郯子(名詞“師”活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形容詞“惑”活用作名詞,疑難問題)
5.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五
一詞多義
①適:
始適還家門:適,出嫁
處分適兄意:適,適合,依照
適得府吏書:適,剛才
適彼樂土:適,往、到
②為
為詩云爾(做;動詞)
非為織作遲(是;動詞)
始爾未為久(算;動詞)
阿母為汝求(替;介詞)
時時為安慰(作為;介詞)
自名為鴛鴦(叫做;動詞)
③謝
謝家來貴人(辭別;動詞)
阿母謝媒人(辭謝;動詞)
多謝后事人(勸告;動詞)
④若
今若譴此婦(如果;連詞)
腰若流紈素(像;動詞)
君既若見錄(如此;代詞)
⑤故
大人故嫌遲:故,仍舊
故作不良計:故,故意
知是故人來:故,舊的
君何以與項伯有故:故,舊交情、老交情
⑥得
幸復得此婦:得到
汝豈得自由:能夠
⑦應
汝可去應之:答應
六合正相應:合適
零淚應聲落:隨著
以我應他人:應許
⑧舉
舉動自專由:動作
莫令事不舉:成功
舉手長勞勞:舉起
舉言謂新婦:開口,發(fā)言
舉身赴清池:躍身,縱身
⑨區(qū)區(qū)
何乃太區(qū)區(qū):愚蠢
感君區(qū)區(qū)懷:情意真摯
⑩相
誓不相隔卿(副詞,表示一方對一方的動作)
葉葉相交通(副詞,互相)
兒已薄祿相(名詞,命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動詞,幫助)
6.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六
以手撫膺坐長嘆(古義:徒,空。今義:作動詞。)
叢菊兩開他日淚(古義:往日,過去。今義:以后,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無邊落木蕭蕭下(古義:樹葉。今義:樹木。)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義:第二年。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古義:因此寫了。今義:表原因。)
老大嫁作商人婦。(古義:年紀大了。今義:長子,長兄等。)
朝來暮去顏色故。(古義:容貌。今義:色彩。)
又聞此語重唧唧。(古義:嘆息聲。今義:一般指蟲鳴。)
凄凄不似向前聲。(古義:剛才。今義:朝著前面。)
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古義:黃河。今義:泛指河流。)
(古義:谷物收成不好。今義:兇惡,厲害。)
棄甲曳兵而走。(古義:逃跑。今義:行,走路。)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古義: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義:保養(yǎng)身體。)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同意、認可。)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義:這樣,卻。今義:轉折連詞。)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義:不要歸咎。今義:沒有罪過。)
金就礪則利。(古義:指金屬制的刀劍。今義:黃金。)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古義:檢查。今義:參加、參見等。)
用心一也。(古義:用,使用;心,心力。今義:集中注意力,存心。)
蟹六跪而二螯(古義:足,腳。今義:兩膝彎曲,單膝或雙膝著地。)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古義:安置,安身。今義: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物身上。)
流血漂櫓。(古義:盾牌。今義:指劃船的工具。)
以為桂林、象郡。高中英語(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贏糧而景從。(古義:背負,擔負。今義:獲得,獲勝。)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義:崤山以東。今義:山東省。)
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有專門學問的人。)
吾從而師之。(古義:跟隨并且。今義:表因果的連詞。)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義:無論。今義:沒有。)
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古義:一般人,普通人。今義:許多人。)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古義:風尚。今義:道路,道德。)
小學而大遺。(古義:在小的方面學習。今義:指與中學、大學相對的“小學”。)
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不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