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好又短的文言文及翻譯10篇

字號:

學習文言文可以了解歷史,學習古代文化,欣賞古代文學,研究古代文明。下面是分享的又好又短的文言文及翻譯10篇。歡迎閱讀參考!
    1.又好又短的文言文及翻譯 篇一
    公而忘私
    【原文】
    郭子儀初與李光弼俱為安思順牙將,不相能,雖同席不交談。后子儀代思順為將,光弼恐見誅,乃跪請曰:“死所甘心,但乞貸妻子?!弊觾x趨堂下,握其手曰:“今國亂主辱,非公不能定,仆豈敢懷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義,即薦之為節(jié)度使,遂同破賊,無纖毫猜忌。
    【翻譯】
    剛開始郭子儀與李光弼同為安思順的麾下將領(lǐng)時,二人的(關(guān)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談。后來子儀代替思順當上將軍后,光弼害怕被誅殺,于是(對子儀)下跪請罪說:“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過我的妻子和兒女?!弊觾x走下堂來,握住他的手說:“如今國家動 亂,君主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儀又怎能心懷私怨呢!”于是一邊流著眼淚一邊(對李光弼)用忠義之道加以勉勵,并立即推薦他為節(jié)度使,兩人一起攻破亂賊,沒有絲毫猜忌了。
    2.又好又短的文言文及翻譯 篇二
    陋室銘
    劉禹錫〔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臺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之人,來往的沒有知識淺薄之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jīng)。沒有弦管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3.又好又短的文言文及翻譯 篇三
    愛蓮說
    周敦頤〔宋代〕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就很多人了!
    4.又好又短的文言文及翻譯 篇四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魏晉〕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為他的住宅旁邊種著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只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每當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lǐng)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里貧窮常常不能得到滿足。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風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边@話大概說的就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5.又好又短的文言文及翻譯 篇五
    薛譚學謳
    列子〔先秦〕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徹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藝,就自以為已經(jīng)學完了,于是就告辭回去。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設(shè)宴送行。秦青打著節(jié)拍,高聲歌唱悲歌。高昂的歌聲振動了林木,美妙的嗓音響徹了云霄。薛譚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來繼續(xù)學習。從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說要回去。
    6.又好又短的文言文及翻譯 篇六
    龍說
    朝代:唐朝|作者:韓愈
    龍噓氣成云,云固弗靈于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靈怪矣哉。
    云,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云,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
    易曰:“云從龍?!奔仍唬骸褒?,云從之矣?!?BR>    翻譯/譯文
    龍吐出的氣形成云,云本來不比龍靈異。但是龍乘著這股云氣,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處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電,變化神奇莫測,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淪。這云也是很神奇靈異的呢!
    云,是龍的能力使它有靈異的。至于龍的靈異,卻不是云的能力使它這樣子的。但是龍沒有云,就不能顯示出它的靈異。失去它所憑借的云,實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怪??!龍所憑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
    《周易》說:“云跟隨著龍。”那么既然叫做龍,就應該有云跟隨著它??!
    7.又好又短的文言文及翻譯 篇七
    炳燭而學
    【原文】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昂尾槐T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釋】
    (1)晉平公:春秋時晉國國君。
    (2)師曠:晉國的樂師。因為他是盲音樂師,世稱“師曠”。
    (3)欲:想要。
    (4)暮:晚,遲。
    (5)何:為什么。
    (6)炳燭:燃燭照明。炳,<動詞>點燃。
    (7)乎:呢。
    (8)安有:哪有。
    (9)為人臣:做臣子的。
    (10)戲:戲弄。
    (11)盲臣:師曠是一位盲樂師,故自稱“盲臣”。
    (12)安敢:怎敢。
    (13)聞:聽說。
    (14)少:少年(年輕時)。
    (15)好:努力。
    (16)陽:陽光。
    (17)壯:壯年,古人三十歲以上為壯年。
    (18)炳燭之明:點燃蠟燭照明。炳:點燃。
    (19)孰與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孰與:與比哪一個…。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20)善哉:說得好啊。善:好。
    【翻譯】
    晉平公向師曠詢問道:“我年紀七十了,想學習,恐怕已經(jīng)晚了。”師曠說:“為什么不點燃蠟燭學習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卻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盲眼的我怎么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習,好像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擁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晉平公說:“說得好啊!”
    8.又好又短的文言文及翻譯 篇八
    孟母三遷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子也。”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衒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吾子也?!睆歪憔訉W宮之旁;孟子乃嬉為設(shè)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
    譯文
    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鬧市處,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學了些做買賣和屠 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庇謱⒓野岬綄W校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本驮谶@里定居下來了。
    9.又好又短的文言文及翻譯 篇九
    莊子一則
    莊周〔先秦〕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譯文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體積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好像懸掛在天空中的云。這只鵬鳥啊,在海水運動的時候?qū)⒁w到南海去。南海是個天然形成的水池?!洱R諧》是一本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書?!洱R諧》記載說:“大鵬遷徙到南海的時候,翅膀擊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而離開”。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jié)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中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10.又好又短的文言文及翻譯 篇十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蛞够璧?,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譯文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jīng)脫去衣服上 床睡覺。有時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么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lǐng)悟了六經(jīng)的主旨,后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