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奧數(shù)題時,經(jīng)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問題能否轉(zhuǎn)化成舊問題解決,化新為舊,透過表面,抓住問題的實質(zhì),將問題轉(zhuǎn)化成自己熟悉的問題去解答。轉(zhuǎn)化的類型有條件轉(zhuǎn)化、問題轉(zhuǎn)化、關(guān)系轉(zhuǎn)化、圖形轉(zhuǎn)化等。 以下是整理的《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一
1、一條路長100米,從頭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樹,共栽多少棵樹?
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樹10+1=11棵。
2、12棵柳樹排成一排,在每兩棵柳樹中間種3棵桃樹,共種多少棵桃樹?
3×(12-1)=33棵。
3、一根200厘米長的木條,要鋸成10厘米長的小段,需要鋸幾次?
200÷10=20段,20-1=19次。
4、螞蟻爬樹枝,每上一節(jié)需要10秒鐘,從第一節(jié)爬到第13節(jié)需要多少分鐘?
從第一節(jié)到第13節(jié)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圍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ㄆ灾車?0米長。需放多少盆菊花?
20÷1×1=20盆
2.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二
1、765×213÷27+765×327÷27
解:原式=765÷27×(213+327)=765÷27×540=765×20=15300
2、(9999+9997+…+9001)-(1+3+…+999)
解:原式=(9999-999)+(9997-997)+(9995-995)+……+(9001-1)
=9000+9000+……+9000(500個9000)
=4500000
3、19981999×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解:(19981998+1)×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19981998×19991998-19981998×19991999+19991998
=19991998-19981998
=10000
3.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三
1、甲、乙兩人沿400米環(huán)形跑道練習跑步,兩人同時從跑道的同一地點向相反方向跑去。相遇后甲比原來速度增加2米/秒,乙比原來速度減少2米/秒,結(jié)果都用24秒同時回到原地。求甲原來的速度。
解:因為相遇前后甲、乙兩人的速度和不變,相遇后兩人合跑一圈用24秒,所以相遇前兩人合跑一圈也用24秒,即24秒時兩人相遇。
設甲原來每秒跑x米,則相遇后每秒跑(x+2)米。因為甲在相遇前后各跑了24秒,共跑400米,所以有24x+24(x+2)=400,解得x=7又1/3米。
2、甲、乙兩車分別沿公路從A,B兩站同時相向而行,已知甲車的速度是乙車的1.5倍,甲、乙兩車到達途中C站的時刻分別為5:00和16:00,兩車相遇是什么時刻?
解:9∶24。解:甲車到達C站時,乙車還需16-5=11(時)才能到達C站。乙車行11時的路程,兩車相遇需11÷(1+1.5)=4.4(時)=4時24分,所以相遇時刻是9∶24。
4.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四
1、這5個數(shù),18,36,54,a,90的排列規(guī)律,推知a=?
【解析】由題中已知的數(shù),我們得出這樣的規(guī)律,36-18=18,54-26=18。由此我們可以推出a-54=18,90-a=18由以上2個式子,我們可以求出aa-54=18a=18+54=72
【答案】a=72
2、在數(shù)列3、6、9、……、201種共有多少個數(shù)?如果繼續(xù)寫下去,第201個數(shù)是多少?
【解析】(1)在這個等差數(shù)列種,首項是3,末項是201,公差是3。根據(jù)公式項數(shù)=(末項-首項)÷公差+1,便可求出。
(2)末項=首項+公差×(項數(shù)-1)
【解】:1項數(shù)=(201-3)÷3+1=198÷3+1=66+1=672末項=3+3×(201-1)=3+3×200=3+600=603
【答案】一共有67個數(shù),第201個數(shù)是603
5.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五
1、小王以每秒3米的速度沿著鐵路跑步,迎面開來一列長147米的火車,它的行使速度每秒18米。問:火車經(jīng)過小王身旁的時間是多少?
147÷(3+18)=7(秒)
答:火車經(jīng)過小王身旁的時間是7秒。
2、小王以每秒3米的速度沿著鐵路跑步,后面開來一列長150米的火車,它的行使速度每秒18米。問:火車經(jīng)過小王身旁的時間是多少?
150÷(18-3)=10(秒)
答:火車經(jīng)過小王身旁的時間是10秒。
3、長150米的火車,以每秒18米的速度穿越一條長300米的隧道。問火車穿越隧道(進入隧道直至完全離開)要多少時間?
(150+300)÷18=25(秒)
答:火車穿越隧道要25秒。
6.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六
1、學校里組織興趣小組,合唱隊的人數(shù)是器樂隊人數(shù)的3倍,舞蹈隊的人數(shù)比器樂隊少8人,舞蹈隊有24人,合唱隊有多少人?
【解析】因為舞蹈隊有24人,舞蹈隊的人數(shù)比器樂隊少8人,所以器樂隊有24+8=32人;又因為合唱隊的人數(shù)是器樂隊人數(shù)的3倍,所以合唱隊的人數(shù)是32×3=96人。
2、小強在計算除法時,把除數(shù)76寫成67,結(jié)果得到的商是15還余5。正確的商應該是幾?
【解析】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余數(shù)=15×67+5=1010
因為1010÷76=13……22,所以正確的商為13
3、一個書架有3層書,共有270本,從第一層拿出20本放到第二層,從第三層拿出17本放到第二層,這時三層書架中書的本數(shù)相等,原來每層各有幾本書?
【解析】三層書架中書的本數(shù)相等時每層書架有書的本數(shù)為:270÷3=90本;
說明原來第二層有90-20-17=53本,第一層有90+20=110本,第三層有90+17=107本。
7.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七
1、小強、小清、小玲、小紅四人中,小強不是最矮的,小紅不是的,但比小強高,小玲不比大家高。請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把名子寫出來。
【解析】簡單邏輯推理題,因為小強不是最矮的,小紅不是的,但比小強高,所以小強只能是第三高的,小紅是第二高的;而小玲不比大家高,說明小玲最矮,此外就是小清;即從高到矮的順序為:小清、小紅、小強、小玲。
2、用0、6、7、8、9這五個數(shù)字組成各個數(shù)位上數(shù)字不相同的兩位數(shù)共有多少個?
【解析】兩位數(shù)由個位和十位組成,而十位上一定不能為0,所以可能有6、7、8、9中的4種情況;
而個位上除掉十位上的數(shù)字以外,還有4種可能,所以根據(jù)乘法原理可得:組成各個數(shù)位上數(shù)字不相同的兩位數(shù)共有4×4=16個。
8.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八
1、輪船從A城到B城需行3天,而從B城到A城需行4天。從A城放一個無動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
解:輪船順流用3天,逆流用4天,說明輪船在靜水中行4-3=1(天),等于水流3+4=7(天),即船速是流速的7倍。所以輪船順流行3天的路程等于水流3+3×7=24(天)的路程,即木筏從A城漂到B城需24天。
2、小明和小軍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若兩人按原定速度前進,則4時相遇;若兩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多1千米/時,則3時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每時多走1千米,兩人3時共多走6千米,這6千米相當于兩人按原定速度1時走的距離。所以甲、乙兩地相距6×4=24(千米)
9.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九
兩列火車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36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4千米。兩車錯車時,甲車上一乘客發(fā)現(xiàn):從乙車車頭經(jīng)過他的車窗時開始到乙車車尾經(jīng)過他的車窗共用了14秒,求乙車的車長。
分析首先應統(tǒng)一單位:甲車的速度是每秒鐘36000÷3600=10(米),乙車的速度是每秒鐘54000÷3600=15(米)。本題中,甲車的運動實際上可以看作是甲車乘客以每秒鐘10米的速度在運動,乙車的運動則可以看作是乙車車頭的運動,因此,我們只需研究下面這樣一個運動過程即可:從乙車車頭經(jīng)過甲車乘客的車窗這一時刻起,乙車車頭和甲車乘客開始作反向運動14秒,每一秒鐘,乙車車頭與甲車乘客之間的距離都增大(10+15)米,因此,14秒結(jié)束時,車頭與乘客之間的距離為(10+15)×14=350(米)。又因為甲車乘客最后看到的是乙車車尾,所以,乙車車頭與甲車乘客在這段時間內(nèi)所走的路程之和應恰等于乙車車身的長度,即:乙車車長就等于甲、乙兩車在14秒內(nèi)所走的路程之和。
解:(10+15)×14
=350(米)
答:乙車的車長為350米。
10.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十
A、B兩地相距80千米,上午10時整,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甲到達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達A地后也立即返回,上午12時他們第二次相遇,此時甲走的路程比乙多10千米,甲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解:到甲、乙第二次相遇時,路程和就是A、B兩地距離和的3倍,
時間為:12-10=2(小時)
速度和等于路程除以時間:80×3÷(12-10)=120(千米/時)
速度差為10÷2=5(千米/時)
甲速=(速度和+速度差)÷2乙速=(速度和-速度差)÷2
甲速:(120+5)÷2=62.5(千米/時)。
答:甲每小時行62.5千米。
、
1.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一
1、一條路長100米,從頭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樹,共栽多少棵樹?
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樹10+1=11棵。
2、12棵柳樹排成一排,在每兩棵柳樹中間種3棵桃樹,共種多少棵桃樹?
3×(12-1)=33棵。
3、一根200厘米長的木條,要鋸成10厘米長的小段,需要鋸幾次?
200÷10=20段,20-1=19次。
4、螞蟻爬樹枝,每上一節(jié)需要10秒鐘,從第一節(jié)爬到第13節(jié)需要多少分鐘?
從第一節(jié)到第13節(jié)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圍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ㄆ灾車?0米長。需放多少盆菊花?
20÷1×1=20盆
2.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二
1、765×213÷27+765×327÷27
解:原式=765÷27×(213+327)=765÷27×540=765×20=15300
2、(9999+9997+…+9001)-(1+3+…+999)
解:原式=(9999-999)+(9997-997)+(9995-995)+……+(9001-1)
=9000+9000+……+9000(500個9000)
=4500000
3、19981999×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解:(19981998+1)×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19981998×19991998-19981998×19991999+19991998
=19991998-19981998
=10000
3.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三
1、甲、乙兩人沿400米環(huán)形跑道練習跑步,兩人同時從跑道的同一地點向相反方向跑去。相遇后甲比原來速度增加2米/秒,乙比原來速度減少2米/秒,結(jié)果都用24秒同時回到原地。求甲原來的速度。
解:因為相遇前后甲、乙兩人的速度和不變,相遇后兩人合跑一圈用24秒,所以相遇前兩人合跑一圈也用24秒,即24秒時兩人相遇。
設甲原來每秒跑x米,則相遇后每秒跑(x+2)米。因為甲在相遇前后各跑了24秒,共跑400米,所以有24x+24(x+2)=400,解得x=7又1/3米。
2、甲、乙兩車分別沿公路從A,B兩站同時相向而行,已知甲車的速度是乙車的1.5倍,甲、乙兩車到達途中C站的時刻分別為5:00和16:00,兩車相遇是什么時刻?
解:9∶24。解:甲車到達C站時,乙車還需16-5=11(時)才能到達C站。乙車行11時的路程,兩車相遇需11÷(1+1.5)=4.4(時)=4時24分,所以相遇時刻是9∶24。
4.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四
1、這5個數(shù),18,36,54,a,90的排列規(guī)律,推知a=?
【解析】由題中已知的數(shù),我們得出這樣的規(guī)律,36-18=18,54-26=18。由此我們可以推出a-54=18,90-a=18由以上2個式子,我們可以求出aa-54=18a=18+54=72
【答案】a=72
2、在數(shù)列3、6、9、……、201種共有多少個數(shù)?如果繼續(xù)寫下去,第201個數(shù)是多少?
【解析】(1)在這個等差數(shù)列種,首項是3,末項是201,公差是3。根據(jù)公式項數(shù)=(末項-首項)÷公差+1,便可求出。
(2)末項=首項+公差×(項數(shù)-1)
【解】:1項數(shù)=(201-3)÷3+1=198÷3+1=66+1=672末項=3+3×(201-1)=3+3×200=3+600=603
【答案】一共有67個數(shù),第201個數(shù)是603
5.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五
1、小王以每秒3米的速度沿著鐵路跑步,迎面開來一列長147米的火車,它的行使速度每秒18米。問:火車經(jīng)過小王身旁的時間是多少?
147÷(3+18)=7(秒)
答:火車經(jīng)過小王身旁的時間是7秒。
2、小王以每秒3米的速度沿著鐵路跑步,后面開來一列長150米的火車,它的行使速度每秒18米。問:火車經(jīng)過小王身旁的時間是多少?
150÷(18-3)=10(秒)
答:火車經(jīng)過小王身旁的時間是10秒。
3、長150米的火車,以每秒18米的速度穿越一條長300米的隧道。問火車穿越隧道(進入隧道直至完全離開)要多少時間?
(150+300)÷18=25(秒)
答:火車穿越隧道要25秒。
6.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六
1、學校里組織興趣小組,合唱隊的人數(shù)是器樂隊人數(shù)的3倍,舞蹈隊的人數(shù)比器樂隊少8人,舞蹈隊有24人,合唱隊有多少人?
【解析】因為舞蹈隊有24人,舞蹈隊的人數(shù)比器樂隊少8人,所以器樂隊有24+8=32人;又因為合唱隊的人數(shù)是器樂隊人數(shù)的3倍,所以合唱隊的人數(shù)是32×3=96人。
2、小強在計算除法時,把除數(shù)76寫成67,結(jié)果得到的商是15還余5。正確的商應該是幾?
【解析】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余數(shù)=15×67+5=1010
因為1010÷76=13……22,所以正確的商為13
3、一個書架有3層書,共有270本,從第一層拿出20本放到第二層,從第三層拿出17本放到第二層,這時三層書架中書的本數(shù)相等,原來每層各有幾本書?
【解析】三層書架中書的本數(shù)相等時每層書架有書的本數(shù)為:270÷3=90本;
說明原來第二層有90-20-17=53本,第一層有90+20=110本,第三層有90+17=107本。
7.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七
1、小強、小清、小玲、小紅四人中,小強不是最矮的,小紅不是的,但比小強高,小玲不比大家高。請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把名子寫出來。
【解析】簡單邏輯推理題,因為小強不是最矮的,小紅不是的,但比小強高,所以小強只能是第三高的,小紅是第二高的;而小玲不比大家高,說明小玲最矮,此外就是小清;即從高到矮的順序為:小清、小紅、小強、小玲。
2、用0、6、7、8、9這五個數(shù)字組成各個數(shù)位上數(shù)字不相同的兩位數(shù)共有多少個?
【解析】兩位數(shù)由個位和十位組成,而十位上一定不能為0,所以可能有6、7、8、9中的4種情況;
而個位上除掉十位上的數(shù)字以外,還有4種可能,所以根據(jù)乘法原理可得:組成各個數(shù)位上數(shù)字不相同的兩位數(shù)共有4×4=16個。
8.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八
1、輪船從A城到B城需行3天,而從B城到A城需行4天。從A城放一個無動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
解:輪船順流用3天,逆流用4天,說明輪船在靜水中行4-3=1(天),等于水流3+4=7(天),即船速是流速的7倍。所以輪船順流行3天的路程等于水流3+3×7=24(天)的路程,即木筏從A城漂到B城需24天。
2、小明和小軍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若兩人按原定速度前進,則4時相遇;若兩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多1千米/時,則3時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每時多走1千米,兩人3時共多走6千米,這6千米相當于兩人按原定速度1時走的距離。所以甲、乙兩地相距6×4=24(千米)
9.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九
兩列火車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36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4千米。兩車錯車時,甲車上一乘客發(fā)現(xiàn):從乙車車頭經(jīng)過他的車窗時開始到乙車車尾經(jīng)過他的車窗共用了14秒,求乙車的車長。
分析首先應統(tǒng)一單位:甲車的速度是每秒鐘36000÷3600=10(米),乙車的速度是每秒鐘54000÷3600=15(米)。本題中,甲車的運動實際上可以看作是甲車乘客以每秒鐘10米的速度在運動,乙車的運動則可以看作是乙車車頭的運動,因此,我們只需研究下面這樣一個運動過程即可:從乙車車頭經(jīng)過甲車乘客的車窗這一時刻起,乙車車頭和甲車乘客開始作反向運動14秒,每一秒鐘,乙車車頭與甲車乘客之間的距離都增大(10+15)米,因此,14秒結(jié)束時,車頭與乘客之間的距離為(10+15)×14=350(米)。又因為甲車乘客最后看到的是乙車車尾,所以,乙車車頭與甲車乘客在這段時間內(nèi)所走的路程之和應恰等于乙車車身的長度,即:乙車車長就等于甲、乙兩車在14秒內(nèi)所走的路程之和。
解:(10+15)×14
=350(米)
答:乙車的車長為350米。
10.小學生寒假奧數(shù)練習題及答案 篇十
A、B兩地相距80千米,上午10時整,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甲到達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達A地后也立即返回,上午12時他們第二次相遇,此時甲走的路程比乙多10千米,甲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解:到甲、乙第二次相遇時,路程和就是A、B兩地距離和的3倍,
時間為:12-10=2(小時)
速度和等于路程除以時間:80×3÷(12-10)=120(千米/時)
速度差為10÷2=5(千米/時)
甲速=(速度和+速度差)÷2乙速=(速度和-速度差)÷2
甲速:(120+5)÷2=62.5(千米/時)。
答:甲每小時行62.5千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