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源遠(yuǎn)流長、博大精深,漢語成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語言文化之一,而成語的存在為漢語增添了一絲精彩!下面是分享的兒童成語故事簡短10篇。歡迎閱讀參考!
1.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一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lǐng)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dān)心貽誤戰(zhàn)機(jī),心里很是著急??墒?,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qū)В那膯査哼@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yuǎn)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jì)于事。腦筋一轉(zhuǎn),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望梅止渴:故事出自《世說新語》。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2.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二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并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于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四十六天按兵不動,項羽對此十分不滿,于是要求進(jìn)軍決戰(zhàn),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zhàn)后待秦軍力竭之后才進(jìn)攻。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宋義仍舊自顧飲酒,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jìn)營帳殺了宋義,并聲稱他叛國反楚。于是將士們擁護(hù)項羽為上將軍。
隨后,項羽率所有軍隊悉數(shù)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過黃河之后下令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zhàn),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正是這樣,楚軍戰(zhàn)士以一當(dāng)十,殺聲驚天動地。經(jīng)過九次激戰(zhàn),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xiāo)勇善戰(zhàn)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zhàn)勝后,項羽于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看項羽。
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拼死一戰(zhàn),決心很大。
3.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三
大材小用
南宋杰出的詞人辛棄疾(1140-1207),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多次向朝廷建議出兵北伐收復(fù)被金國占領(lǐng)的土地。由于受到主和派大臣的排擠,他的主張始終未被采納。1201年,當(dāng)辛棄疾在紹興任職時,宋朝皇帝下令召見他。
他的朋友,另一位愛國詩人陸游認(rèn)為這是辛棄疾向皇帝當(dāng)面陳述主張的好機(jī)會,于是寫了一首詩贈給他,詩中有”大材小用古所嘆”的句子。意思是大的人才用在小地方。從來都是可悲的事情。陸游惋惜辛棄疾雖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但無法施展。
【大的材料用在小處,比喻使用不適當(dāng),造成浪費。】
4.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四
刮目相看
三國時,吳國著 名大將呂蒙,幼年時家境貧困,沒有讀過書。吳國國君孫權(quán)曾勸呂蒙要好好學(xué)習(xí)??墒菂蚊烧f﹔”軍隊里事情太多,沒有時間讀書。”孫權(quán)說﹔”過去許多著 名的軍事家,都是在戎馬忙亂之中刻苦讀書的,你也可以堅持自學(xué)啊?!?BR> 呂蒙從此發(fā)憤讀書,進(jìn)步很快。都督魯肅,平素對呂蒙有些輕視,后來,經(jīng)人勸說后,才勉強(qiáng)去拜訪呂蒙。呂蒙熱情招待他,并問魯肅此次去新駐地對防守有何打算﹕魯肅滿不在乎。隨口答應(yīng)道﹔”尚未考慮,到時候看著辦吧?!眳蚊膳u了魯肅對待職務(wù)不嚴(yán)肅的態(tài)度,同時獻(xiàn)計五條,當(dāng)場提筆寫出。
魯肅頓時改變 態(tài)度,撫摸著他的背,親切地說﹔”我一直認(rèn)為你能武不能文,現(xiàn)在學(xué)識如此淵博,你已經(jīng)不是以前的阿蒙了﹖”呂蒙笑道﹔”人們?nèi)觳灰?,便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何況隔了這么久呢﹖”出自《三國志》
【擦亮眼睛去看,比喻用新的眼光看待一個人,改變舊的看法?!?BR> 5.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五
朝三暮四
宋朝有一個人在他家養(yǎng)了一大批的猴子,大家都叫他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話,因此,他更加的疼愛這些能通人語的小動物,經(jīng)??s減家中的口糧,來滿足猴子的食欲。
有一年,村子里鬧了饑荒,狙公不得不縮減猴子的食糧,但他怕猴子們不高興,就先和猴子們商量,他說:“從明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nèi)w果子,晚上再給你們四顆,好嗎?”猴子們聽說他們的食糧減少,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來,表現(xiàn)出非常生氣的樣子。
狙公看了,馬上就改口說:“這樣好了,我每天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nèi)w,夠吃了吧!”猴子們聽說早上己經(jīng)從三顆變成了四顆,以為食糧已經(jīng)增加了,都高興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鬧了。以后的人就從這則的寓言說,狙公所說的話,加以引申,凡是見到有人反復(fù)不定,剛才說過的話不算數(shù);或是做事的時候常變更,剛決定的事情,不一會兒又改變了,我們就說他是“朝三暮四”。
6.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六
一鼓作氣
春秋時期,有一次齊國攻打魯國。當(dāng)時,齊國強(qiáng)大,魯國弱小,魯國的國君魯莊公動員全國的軍隊準(zhǔn)備抵抗。魯國有一個精通兵法、很有謀略的人叫曹劌(ɡuì),他自告奮勇,請求跟魯莊公一同參戰(zhàn)。
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率領(lǐng)軍隊在魯國的長勺與齊軍作戰(zhàn)。雙方剛擺好了陣勢,魯莊公就要擊鼓進(jìn)攻。曹劌說:“時機(jī)未到,不能進(jìn)攻?!饼R國擊了三次鼓,發(fā)了三次進(jìn)攻的命令,曹劌才對魯莊公說:“好了,現(xiàn)在可以進(jìn)攻了?!庇谑牵斳姽穆曊鹛?,士兵們像潮水一樣沖向齊軍,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逃命。莊公正想下令追擊,曹劌卻又阻止,并下車細(xì)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觀察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后說:“現(xiàn)在可以追擊了!”莊公當(dāng)即下令追擊。魯軍乘勝前進(jìn),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魯莊公問曹劌:“為什么要等齊軍擊鼓三次以后,你才讓我下令出兵呢?”曹劌答道:“打仗時主要是靠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的斗志最旺盛;第二次擊鼓的時候,大家的士氣就會有些低落了;到了第三次擊鼓的時候,士兵的勇氣就全消失了。等齊軍的三通鼓擊完,我們才擊鼓沖鋒,這時齊兵的勇氣已經(jīng)衰竭,而我方的士氣正是最旺盛的時候。因此,一鼓作氣,打敗了齊軍?!?BR> 成語“一鼓作氣”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緒高漲時,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勵的意思。鼓,敲戰(zhàn)鼓;作,振作。
7.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七
自相矛盾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夸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這——”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fā)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呆了半天,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最后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客有鬻矛與盾者,譽(yù)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他兩又譽(yù)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比藨?yīng)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
釋義“矛”古代一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盾”,古代用來保護(hù)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觸。
8.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八
對牛彈琴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yì),善于彈琴。他的琴聲優(yōu)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后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風(fēng)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不遠(yuǎn)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fā),突發(fā)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diào),仍然低著頭繼續(xù)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fā)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dú)發(fā)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后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qū)ν庑腥苏f內(nèi)行話,白白浪費時間;現(xiàn)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9.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九
多多益善
韓信是漢高祖劉邦的大將軍。為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朝,立下輝煌功績。但是,在漢高祖六年之時,有人告密說韓信意圖謀反,劉邦本來就對韓信有戒心,于是設(shè)計將韓信捉拿起來。不過,因證據(jù)不足,不久又釋放了他。韓信知道,劉邦嫉妒自己的才干,常悶悶不樂,借故推說有病而不上朝,閑居家中,進(jìn)行消極反抗。
漢高祖劉邦也心知肚明,不想丟失了這位良將,所以常同韓信談話聊天,挽回關(guān)系。有一次閑聊時,劉邦問韓信:“像我這樣的人,可以帶領(lǐng)多少兵馬?”韓信回答說:“最多也就帶上十萬人。”劉邦又問道:“你要是帶兵可以帶多少呢?”韓信說:“我當(dāng)然是愈多愈好啦!”劉邦追問:“你可帶的兵多多益善,怎么會被我抓住了呢?”韓信回答說“這是兩回事了,陛下雖然不可帶兵太多,但是陛下善于使用將帥,所以我才被你抓住了?!弊源?,“多多益善”流傳開來。
“多多益善”簡言之是愈多愈好。這個成語還可以在它前面加上“韓信將兵”變成八字,亦即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10.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十
熟能生巧
北宋時候有一個叫陳堯咨的人,十分善于射箭,當(dāng)時的人都明白他是一個百發(fā)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對他很敬佩。陳堯咨受到大家稱贊之后,覺得自己的本領(lǐng)已是天下無雙,便驕傲自滿起來。
一天,陳堯咨又在靶場表演他那百步穿楊的絕技。一箭射出,把又細(xì)又軟的柳枝條射斷了。觀眾們看得大聲喝彩,并要求他再來一次。這時有個賣油的老頭正從那里經(jīng)過,看了后,卻笑著說:“這有什么了不起,只但是手法熟練些罷了!”陳堯咨聽了,不禁大怒,喝道:“你這老頭有什么本領(lǐng),竟敢藐(miǎo)視我?”老頭回答:“我哪里敢藐視你,我只是從幾十年的斟(zhēn)油經(jīng)驗中,明白做熟了的事情,便會找出竅門來的道理。”說著,便從他的油擔(dān)上取下一個葫蘆,葫蘆口上放一枚方孔銅錢,然后打了一勺油,高舉油勺往葫蘆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條線似的穿過錢孔進(jìn)入葫蘆中。油倒完了,把銅錢拿起來給大家看,錢孔周圍竟沒有一絲油漬(zì),大家看了都贊嘆不已。老頭微笑著對陳堯咨說:“我這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罷了?!标悎蜃陕犃?,一聲不響便掉頭走了。
之后的人便根據(jù)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這個成語,用來說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辦法來。
1.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一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lǐng)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dān)心貽誤戰(zhàn)機(jī),心里很是著急??墒?,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qū)В那膯査哼@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yuǎn)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jì)于事。腦筋一轉(zhuǎn),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望梅止渴:故事出自《世說新語》。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2.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二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并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于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四十六天按兵不動,項羽對此十分不滿,于是要求進(jìn)軍決戰(zhàn),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zhàn)后待秦軍力竭之后才進(jìn)攻。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宋義仍舊自顧飲酒,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jìn)營帳殺了宋義,并聲稱他叛國反楚。于是將士們擁護(hù)項羽為上將軍。
隨后,項羽率所有軍隊悉數(shù)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過黃河之后下令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zhàn),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正是這樣,楚軍戰(zhàn)士以一當(dāng)十,殺聲驚天動地。經(jīng)過九次激戰(zhàn),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xiāo)勇善戰(zhàn)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zhàn)勝后,項羽于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看項羽。
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拼死一戰(zhàn),決心很大。
3.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三
大材小用
南宋杰出的詞人辛棄疾(1140-1207),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多次向朝廷建議出兵北伐收復(fù)被金國占領(lǐng)的土地。由于受到主和派大臣的排擠,他的主張始終未被采納。1201年,當(dāng)辛棄疾在紹興任職時,宋朝皇帝下令召見他。
他的朋友,另一位愛國詩人陸游認(rèn)為這是辛棄疾向皇帝當(dāng)面陳述主張的好機(jī)會,于是寫了一首詩贈給他,詩中有”大材小用古所嘆”的句子。意思是大的人才用在小地方。從來都是可悲的事情。陸游惋惜辛棄疾雖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但無法施展。
【大的材料用在小處,比喻使用不適當(dāng),造成浪費。】
4.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四
刮目相看
三國時,吳國著 名大將呂蒙,幼年時家境貧困,沒有讀過書。吳國國君孫權(quán)曾勸呂蒙要好好學(xué)習(xí)??墒菂蚊烧f﹔”軍隊里事情太多,沒有時間讀書。”孫權(quán)說﹔”過去許多著 名的軍事家,都是在戎馬忙亂之中刻苦讀書的,你也可以堅持自學(xué)啊?!?BR> 呂蒙從此發(fā)憤讀書,進(jìn)步很快。都督魯肅,平素對呂蒙有些輕視,后來,經(jīng)人勸說后,才勉強(qiáng)去拜訪呂蒙。呂蒙熱情招待他,并問魯肅此次去新駐地對防守有何打算﹕魯肅滿不在乎。隨口答應(yīng)道﹔”尚未考慮,到時候看著辦吧?!眳蚊膳u了魯肅對待職務(wù)不嚴(yán)肅的態(tài)度,同時獻(xiàn)計五條,當(dāng)場提筆寫出。
魯肅頓時改變 態(tài)度,撫摸著他的背,親切地說﹔”我一直認(rèn)為你能武不能文,現(xiàn)在學(xué)識如此淵博,你已經(jīng)不是以前的阿蒙了﹖”呂蒙笑道﹔”人們?nèi)觳灰?,便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何況隔了這么久呢﹖”出自《三國志》
【擦亮眼睛去看,比喻用新的眼光看待一個人,改變舊的看法?!?BR> 5.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五
朝三暮四
宋朝有一個人在他家養(yǎng)了一大批的猴子,大家都叫他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話,因此,他更加的疼愛這些能通人語的小動物,經(jīng)??s減家中的口糧,來滿足猴子的食欲。
有一年,村子里鬧了饑荒,狙公不得不縮減猴子的食糧,但他怕猴子們不高興,就先和猴子們商量,他說:“從明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nèi)w果子,晚上再給你們四顆,好嗎?”猴子們聽說他們的食糧減少,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來,表現(xiàn)出非常生氣的樣子。
狙公看了,馬上就改口說:“這樣好了,我每天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nèi)w,夠吃了吧!”猴子們聽說早上己經(jīng)從三顆變成了四顆,以為食糧已經(jīng)增加了,都高興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鬧了。以后的人就從這則的寓言說,狙公所說的話,加以引申,凡是見到有人反復(fù)不定,剛才說過的話不算數(shù);或是做事的時候常變更,剛決定的事情,不一會兒又改變了,我們就說他是“朝三暮四”。
6.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六
一鼓作氣
春秋時期,有一次齊國攻打魯國。當(dāng)時,齊國強(qiáng)大,魯國弱小,魯國的國君魯莊公動員全國的軍隊準(zhǔn)備抵抗。魯國有一個精通兵法、很有謀略的人叫曹劌(ɡuì),他自告奮勇,請求跟魯莊公一同參戰(zhàn)。
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率領(lǐng)軍隊在魯國的長勺與齊軍作戰(zhàn)。雙方剛擺好了陣勢,魯莊公就要擊鼓進(jìn)攻。曹劌說:“時機(jī)未到,不能進(jìn)攻?!饼R國擊了三次鼓,發(fā)了三次進(jìn)攻的命令,曹劌才對魯莊公說:“好了,現(xiàn)在可以進(jìn)攻了?!庇谑牵斳姽穆曊鹛?,士兵們像潮水一樣沖向齊軍,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逃命。莊公正想下令追擊,曹劌卻又阻止,并下車細(xì)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觀察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后說:“現(xiàn)在可以追擊了!”莊公當(dāng)即下令追擊。魯軍乘勝前進(jìn),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魯莊公問曹劌:“為什么要等齊軍擊鼓三次以后,你才讓我下令出兵呢?”曹劌答道:“打仗時主要是靠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的斗志最旺盛;第二次擊鼓的時候,大家的士氣就會有些低落了;到了第三次擊鼓的時候,士兵的勇氣就全消失了。等齊軍的三通鼓擊完,我們才擊鼓沖鋒,這時齊兵的勇氣已經(jīng)衰竭,而我方的士氣正是最旺盛的時候。因此,一鼓作氣,打敗了齊軍?!?BR> 成語“一鼓作氣”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緒高漲時,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勵的意思。鼓,敲戰(zhàn)鼓;作,振作。
7.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七
自相矛盾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夸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這——”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fā)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呆了半天,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最后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客有鬻矛與盾者,譽(yù)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他兩又譽(yù)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比藨?yīng)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
釋義“矛”古代一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盾”,古代用來保護(hù)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觸。
8.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八
對牛彈琴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yì),善于彈琴。他的琴聲優(yōu)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后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風(fēng)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不遠(yuǎn)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fā),突發(fā)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diào),仍然低著頭繼續(xù)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fā)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dú)發(fā)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后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qū)ν庑腥苏f內(nèi)行話,白白浪費時間;現(xiàn)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9.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九
多多益善
韓信是漢高祖劉邦的大將軍。為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朝,立下輝煌功績。但是,在漢高祖六年之時,有人告密說韓信意圖謀反,劉邦本來就對韓信有戒心,于是設(shè)計將韓信捉拿起來。不過,因證據(jù)不足,不久又釋放了他。韓信知道,劉邦嫉妒自己的才干,常悶悶不樂,借故推說有病而不上朝,閑居家中,進(jìn)行消極反抗。
漢高祖劉邦也心知肚明,不想丟失了這位良將,所以常同韓信談話聊天,挽回關(guān)系。有一次閑聊時,劉邦問韓信:“像我這樣的人,可以帶領(lǐng)多少兵馬?”韓信回答說:“最多也就帶上十萬人。”劉邦又問道:“你要是帶兵可以帶多少呢?”韓信說:“我當(dāng)然是愈多愈好啦!”劉邦追問:“你可帶的兵多多益善,怎么會被我抓住了呢?”韓信回答說“這是兩回事了,陛下雖然不可帶兵太多,但是陛下善于使用將帥,所以我才被你抓住了?!弊源?,“多多益善”流傳開來。
“多多益善”簡言之是愈多愈好。這個成語還可以在它前面加上“韓信將兵”變成八字,亦即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10.兒童成語故事簡短 篇十
熟能生巧
北宋時候有一個叫陳堯咨的人,十分善于射箭,當(dāng)時的人都明白他是一個百發(fā)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對他很敬佩。陳堯咨受到大家稱贊之后,覺得自己的本領(lǐng)已是天下無雙,便驕傲自滿起來。
一天,陳堯咨又在靶場表演他那百步穿楊的絕技。一箭射出,把又細(xì)又軟的柳枝條射斷了。觀眾們看得大聲喝彩,并要求他再來一次。這時有個賣油的老頭正從那里經(jīng)過,看了后,卻笑著說:“這有什么了不起,只但是手法熟練些罷了!”陳堯咨聽了,不禁大怒,喝道:“你這老頭有什么本領(lǐng),竟敢藐(miǎo)視我?”老頭回答:“我哪里敢藐視你,我只是從幾十年的斟(zhēn)油經(jīng)驗中,明白做熟了的事情,便會找出竅門來的道理。”說著,便從他的油擔(dān)上取下一個葫蘆,葫蘆口上放一枚方孔銅錢,然后打了一勺油,高舉油勺往葫蘆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條線似的穿過錢孔進(jìn)入葫蘆中。油倒完了,把銅錢拿起來給大家看,錢孔周圍竟沒有一絲油漬(zì),大家看了都贊嘆不已。老頭微笑著對陳堯咨說:“我這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罷了?!标悎蜃陕犃?,一聲不響便掉頭走了。
之后的人便根據(jù)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這個成語,用來說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辦法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