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xué)是自然科學(xué)與社會科學(xué)的交叉,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區(qū)域性的特點。為各位同學(xué)整理了《高二地理上學(xué)期知識點總結(jié)》,希望對你的學(xué)習(xí)有所幫助!
1.高二地理上學(xué)期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一
1、向東增加的是東經(jīng),向西增加的是西經(jīng)。
2、20.W—0.—160.E為東半球,160.E—180.—20.W為西半球。
3、根據(jù)經(jīng)緯網(wǎng)判方向,先看緯線南北方,在在劣弧范圍內(nèi)看地球自轉(zhuǎn)方向。
4、晨線與赤道相交點所在經(jīng)線是6:00,昏線與赤道相交點所在經(jīng)線是18:00。
5、太陽直射經(jīng)線是12:00所在經(jīng)線。
6、上午等于下午,丄半夜等于下半夜,日出時間=12-晝長÷2,日落時間=12+晝長÷2。
7、極晝和極夜出現(xiàn)和消失的時間以6月22日或12月22日對稱。
8、太陽直射X.,則(90-X.)~90.出現(xiàn)極晝或極夜。
9、黃赤交角的度數(shù)就是北半球熱帶的度數(shù),也就是回歸線的度數(shù),是北半球出現(xiàn)極晝或極夜的度數(shù),也是北極圈度數(shù)的余角。
10、今天范圍:0:00經(jīng)線—(向東)—180.。昨天范圍:180.—0:00經(jīng)線。
11、北半球:夏半年,太陽從東北升,西北落:冬半年,從東南升,西南落;春秋分,正東升,正西落。
12、赤道上永遠6:00升,18:00落,晝夜等長。太陽直射北半球,則北半球晝>夜,越向北,晝越長。
13、北極點或南極點的太陽高度一天中無變化,其值的大小就是太陽直射的緯度。
14、如果某兩點在太陽直射點同一方向,則這兩點的緯度差=兩點的正午太陽高度差。
15、南北回歸線間某點的緯度=│夏至日高度-冬至日高度│÷2
16、晨昏線與緯度相切點的緯度等于太陽直射點緯度的余角,此切點所在經(jīng)線為12:00或0:00,此切點如果有極晝,則0:00日出,24:00日落。
17、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晨昏線向西移,太陽直射點也向西移。
18、大圓航線:經(jīng)線圈、赤道、晨昏圈。同一半球兩點的最短航線向高緯度方向凸出。
19、東邊地點總比西邊地點早(時間上要加),也就是先看到日出(要在同一緯線上)。
20、過180.時向東加一天,但鐘點不變,向西減一天,鐘點不變。
21、國際標準時是指0.經(jīng)線地方時。
22、時區(qū)數(shù)=經(jīng)度數(shù)÷15.(四舍五入)經(jīng)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一小時。
23、正午太陽高度角=90度-(當?shù)鼐暥?或-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用“+”時表示,當?shù)嘏c太陽直射點位于同一半球。用“-”時表示,當?shù)嘏c太陽直射點位于不同一半球。
24、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7月初,地球位于遠日點,公轉(zhuǎn)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點,公轉(zhuǎn)速度最快。
25、地圖任意兩點相對高度:(n-1)d
2.高二地理上學(xué)期知識點總結(jié) 篇二
1、春分日(3月21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jīng)線重合。
2、根據(jù)等壓線決定風(fēng)向的步驟
①高壓垂直指向低壓
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東西兩半球的劃分西經(jīng)20°和東經(jīng)160°的經(jīng)線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jīng)線重合。
5、大氣環(huán)流的好處調(diào)整全球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構(gòu)成的重要因素。
6、天體系統(tǒng)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zhuǎn),構(gòu)成天體系統(tǒng)。
7、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連接?xùn)|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千米;
8、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連接南北的線。相對的兩條經(jīng)線組成一個經(jīng)線圈。
9、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點由各種形態(tài)的物質(zhì)構(gòu)成,在不斷運動和發(fā)展變化。
11、地球公轉(zhuǎn)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
12、已知經(jīng)度求時區(qū)數(shù)經(jīng)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
15、地轉(zhuǎn)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壓線與風(fēng)力大小低壓中心,高壓中心。等壓線越密集,風(fēng)力越大。
17、晝夜長短的決定夏半年,越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南白晝越長。
18、天體的分類星云恒星行星衛(wèi)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zhì)。
19、地球自轉(zhuǎn)的周期恒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
20、地球的赤道周長4萬千米
21、太陽直射點的決定與該點的切線方向垂直,地方時為12點。
22、月相變化規(guī)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東東(下弦月)
23、地球自轉(zhuǎn)的地理好處晝夜更替不一樣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24、本初子午線0°經(jīng)線,透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
25、國際日期變更線180°經(jīng)線(理論上),不透過陸地(實際)。
26、東西方向的決定無限方向,沿著自轉(zhuǎn)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zhuǎn)方向為向西。
27、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23°26′和66°34′緯線
28、夏至日(6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jīng)線交角。
29、南北緯的決定度數(shù)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30、熱力環(huán)流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構(gòu)成的空氣環(huán)流。
3.高二地理上學(xué)期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三
馬六甲海峽: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之間;溝通南海—印度洋的安達里海。太平洋—印度洋航運的咽喉要道,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霍爾木茲海峽:伊朗—阿拉伯半島之間,溝通波斯灣—阿拉伯海。波斯灣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峽”。
白令海峽:楚科奇半島―阿拉斯加半島;溝通北冰洋―太平洋。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太平洋和北冰洋間通道。
曼德海峽:阿拉伯半島—非洲大陸之間;溝通紅?!《妊?。溝通紅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土耳其海峽:黑海―愛琴海、地中海之間。黑海出地中海的門戶,亞歐分界線。
直布羅陀海峽:伊比利亞半島——非洲大陸;溝通地中?!笪餮?。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門戶,亞歐航線必經(jīng)的要道。
英吉利海峽:大不列顛島—歐洲大陸;溝通北?!人归_灣。北海—大西洋航運要道,世界貨運最繁忙、通過船只最多的海峽。
麥哲倫海峽:南美大陸—火地島之間;溝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大型輪船和航運要道。
德雷克海峽:南美洲—南極半島之間;溝通大西洋—南太平洋。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各國科考隊赴南極考察必經(jīng)之道。
莫桑比克海峽: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島之間。溝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長的海峽。
4.高二地理上學(xué)期知識點總結(jié) 篇四
0°經(jīng)線:
穿過的點:倫敦、直布羅陀海峽東側(cè)、幾內(nèi)亞灣。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倫敦、巴黎(0°東側(cè))、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幾內(nèi)亞灣等。
東經(jīng)30°:
穿過的點:摩爾曼斯克港、土耳其海峽東側(cè)、開羅(尼羅河)。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摩爾曼斯克(30°東側(cè))、莫斯科(30°東側(cè))、東歐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處、黑海、小亞細亞半島(西側(cè))、地中海、開羅、尼羅河、東非高原(西側(cè))、南非高原(東側(cè))等。
東經(jīng)60°:
穿過的點:烏拉爾山脈、咸海、霍爾木茲海峽東側(c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烏拉爾山脈、咸海、伊郎高原、阿拉伯半島東側(cè)、阿拉伯海等。
東經(jīng)90°:
穿過的點:葉尼塞河、阿爾泰山、恒河三角洲。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葉尼塞河(西西伯利亞平原與中西伯利亞高原界河)、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灣等。
東經(jīng)120°:
穿過的點:大興安嶺、渤海、杭州、臺灣西岸、菲律賓群島、澳大利亞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東側(cè))、大興安嶺(東側(cè))、北京(西側(cè))、山東半島、遼東灣、上海杭州(東側(cè))、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澳大利亞西部。
東經(jīng)150°:
穿過的點:東西伯利亞山地、堪培拉(悉尼)。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東西伯利亞山地、千島群島、大分水嶺、堪培拉、悉尼等。
180°:
即國際日期變更線,穿過太平洋中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島、新西蘭等。
西經(jīng)150°:
穿過的點:美國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島東部。
西經(jīng)120°:
穿過的點:(溫哥華、西雅圖、圣佛朗西斯科)東側(cè)、洛杉磯
西側(c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脈。
西經(jīng)90°:
穿過的點:哈得孫灣、五大湖(西)、新奧爾良。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哈得孫灣(西部)、密西西比河(東)、五大湖(西)、新奧爾良、墨西哥灣、中美洲。
西經(jīng)60°:
穿過的點:紐芬蘭島(西部)、不宜諾斯艾利斯、南極半島。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紐芬蘭島(西部)、加勒比海(東部)、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拉普拉塔河口)、南極半島。
西經(jīng)30°:
穿過大西洋中部。
西經(jīng)20°:
東西半球分界線,從大西洋上經(jīng)過。主要地理事物有格陵蘭島(東部)、冰島。
東經(jīng)160°:
東西半球分界線,從太平洋上經(jīng)過。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東西伯利亞山地、千島群島、澳大利亞東部水域。
赤道:
穿過的點:非洲中部、東南亞、南美洲北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剛果盆地、東非高原(維多利亞湖)、馬來群島、亞馬孫平原等。
北回歸線:
穿過主要點:北非、紅海、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中國華南(滇、桂、粵、臺)、夏威夷群島、墨西哥高原、墨西哥灣等。
30°N:
穿過主要點:北非(開羅)、(幼法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兩河河口、西亞、南亞、中國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杭州)、夏威夷群島、美國南部(新奧爾良)
40°N:
穿過主要點:伊比利亞半島(馬德里)、撒丁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土耳其海峽、小亞細亞半島、里海、中亞、塔爾木盆地(喀什)、酒泉、內(nèi)蒙古高原、華北(北京)、渤海、朝鮮、日本(本洲北部)、美國中部(五大湖以南)、美東部(費城)
50°N:
穿過主要點:英吉利海峽、西歐平原、中歐平原南部、東歐平原(里海北側(cè))、阿爾泰山、蒙古北側(cè)、中國東北北部、阿留申群島、美加國界線北側(cè)、五大湖北側(cè)、紐芬蘭島
北極圈:
穿過主要點:冰島南側(c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北部、白令海峽、美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部。
南回歸線:
穿過主要點:非洲南部、澳大利亞中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馬達加斯加島、澳大利亞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嶺、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里約熱內(nèi)盧(巴西)。
5.高二地理上學(xué)期知識點總結(jié) 篇五
(一)某一時刻的太陽高度:
(1)晝半球上的太陽高度大于零,值出現(xiàn)在正午,即地方時12點時。
(2)夜半球上的太陽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現(xiàn)在子夜,即地方時0點時。
(3)晨昏線(圈)上太陽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陽高度:
(1)太陽直射那一條緯線正午太陽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陽高度相同的緯線有兩條,這兩條緯線分布在直射緯線的兩側(cè),與直射緯線的緯差相等。
(3)某一條緯線上的正午太陽高度等于90°減去該緯線與直射緯線的緯差。
(三)二分二至太陽高度分布規(guī)律:
(1)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為90°,正午太陽高度從赤道向兩極逐漸減小。
(2)夏至?xí)r,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上太陽高度為90°,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全年的值,南半球達到最小值。
(3)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為90°,正午太陽高度從赤道向兩極逐漸減小。
(4)冬至?xí)r,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回歸線上太陽高度為90°,南回歸線南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全年的值,北半球達到最小值。
1.高二地理上學(xué)期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一
1、向東增加的是東經(jīng),向西增加的是西經(jīng)。
2、20.W—0.—160.E為東半球,160.E—180.—20.W為西半球。
3、根據(jù)經(jīng)緯網(wǎng)判方向,先看緯線南北方,在在劣弧范圍內(nèi)看地球自轉(zhuǎn)方向。
4、晨線與赤道相交點所在經(jīng)線是6:00,昏線與赤道相交點所在經(jīng)線是18:00。
5、太陽直射經(jīng)線是12:00所在經(jīng)線。
6、上午等于下午,丄半夜等于下半夜,日出時間=12-晝長÷2,日落時間=12+晝長÷2。
7、極晝和極夜出現(xiàn)和消失的時間以6月22日或12月22日對稱。
8、太陽直射X.,則(90-X.)~90.出現(xiàn)極晝或極夜。
9、黃赤交角的度數(shù)就是北半球熱帶的度數(shù),也就是回歸線的度數(shù),是北半球出現(xiàn)極晝或極夜的度數(shù),也是北極圈度數(shù)的余角。
10、今天范圍:0:00經(jīng)線—(向東)—180.。昨天范圍:180.—0:00經(jīng)線。
11、北半球:夏半年,太陽從東北升,西北落:冬半年,從東南升,西南落;春秋分,正東升,正西落。
12、赤道上永遠6:00升,18:00落,晝夜等長。太陽直射北半球,則北半球晝>夜,越向北,晝越長。
13、北極點或南極點的太陽高度一天中無變化,其值的大小就是太陽直射的緯度。
14、如果某兩點在太陽直射點同一方向,則這兩點的緯度差=兩點的正午太陽高度差。
15、南北回歸線間某點的緯度=│夏至日高度-冬至日高度│÷2
16、晨昏線與緯度相切點的緯度等于太陽直射點緯度的余角,此切點所在經(jīng)線為12:00或0:00,此切點如果有極晝,則0:00日出,24:00日落。
17、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晨昏線向西移,太陽直射點也向西移。
18、大圓航線:經(jīng)線圈、赤道、晨昏圈。同一半球兩點的最短航線向高緯度方向凸出。
19、東邊地點總比西邊地點早(時間上要加),也就是先看到日出(要在同一緯線上)。
20、過180.時向東加一天,但鐘點不變,向西減一天,鐘點不變。
21、國際標準時是指0.經(jīng)線地方時。
22、時區(qū)數(shù)=經(jīng)度數(shù)÷15.(四舍五入)經(jīng)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一小時。
23、正午太陽高度角=90度-(當?shù)鼐暥?或-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用“+”時表示,當?shù)嘏c太陽直射點位于同一半球。用“-”時表示,當?shù)嘏c太陽直射點位于不同一半球。
24、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7月初,地球位于遠日點,公轉(zhuǎn)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點,公轉(zhuǎn)速度最快。
25、地圖任意兩點相對高度:(n-1)d
2.高二地理上學(xué)期知識點總結(jié) 篇二
1、春分日(3月21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jīng)線重合。
2、根據(jù)等壓線決定風(fēng)向的步驟
①高壓垂直指向低壓
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東西兩半球的劃分西經(jīng)20°和東經(jīng)160°的經(jīng)線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jīng)線重合。
5、大氣環(huán)流的好處調(diào)整全球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構(gòu)成的重要因素。
6、天體系統(tǒng)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zhuǎn),構(gòu)成天體系統(tǒng)。
7、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連接?xùn)|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千米;
8、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連接南北的線。相對的兩條經(jīng)線組成一個經(jīng)線圈。
9、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點由各種形態(tài)的物質(zhì)構(gòu)成,在不斷運動和發(fā)展變化。
11、地球公轉(zhuǎn)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
12、已知經(jīng)度求時區(qū)數(shù)經(jīng)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殘月
15、地轉(zhuǎn)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壓線與風(fēng)力大小低壓中心,高壓中心。等壓線越密集,風(fēng)力越大。
17、晝夜長短的決定夏半年,越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南白晝越長。
18、天體的分類星云恒星行星衛(wèi)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zhì)。
19、地球自轉(zhuǎn)的周期恒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
20、地球的赤道周長4萬千米
21、太陽直射點的決定與該點的切線方向垂直,地方時為12點。
22、月相變化規(guī)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東東(下弦月)
23、地球自轉(zhuǎn)的地理好處晝夜更替不一樣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24、本初子午線0°經(jīng)線,透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
25、國際日期變更線180°經(jīng)線(理論上),不透過陸地(實際)。
26、東西方向的決定無限方向,沿著自轉(zhuǎn)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zhuǎn)方向為向西。
27、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23°26′和66°34′緯線
28、夏至日(6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jīng)線交角。
29、南北緯的決定度數(shù)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30、熱力環(huán)流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構(gòu)成的空氣環(huán)流。
3.高二地理上學(xué)期知識點總結(jié) 篇三
馬六甲海峽: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之間;溝通南海—印度洋的安達里海。太平洋—印度洋航運的咽喉要道,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霍爾木茲海峽:伊朗—阿拉伯半島之間,溝通波斯灣—阿拉伯海。波斯灣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峽”。
白令海峽:楚科奇半島―阿拉斯加半島;溝通北冰洋―太平洋。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太平洋和北冰洋間通道。
曼德海峽:阿拉伯半島—非洲大陸之間;溝通紅?!《妊?。溝通紅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土耳其海峽:黑海―愛琴海、地中海之間。黑海出地中海的門戶,亞歐分界線。
直布羅陀海峽:伊比利亞半島——非洲大陸;溝通地中?!笪餮?。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門戶,亞歐航線必經(jīng)的要道。
英吉利海峽:大不列顛島—歐洲大陸;溝通北?!人归_灣。北海—大西洋航運要道,世界貨運最繁忙、通過船只最多的海峽。
麥哲倫海峽:南美大陸—火地島之間;溝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大型輪船和航運要道。
德雷克海峽:南美洲—南極半島之間;溝通大西洋—南太平洋。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各國科考隊赴南極考察必經(jīng)之道。
莫桑比克海峽: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島之間。溝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長的海峽。
4.高二地理上學(xué)期知識點總結(jié) 篇四
0°經(jīng)線:
穿過的點:倫敦、直布羅陀海峽東側(cè)、幾內(nèi)亞灣。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倫敦、巴黎(0°東側(cè))、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幾內(nèi)亞灣等。
東經(jīng)30°:
穿過的點:摩爾曼斯克港、土耳其海峽東側(cè)、開羅(尼羅河)。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摩爾曼斯克(30°東側(cè))、莫斯科(30°東側(cè))、東歐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處、黑海、小亞細亞半島(西側(cè))、地中海、開羅、尼羅河、東非高原(西側(cè))、南非高原(東側(cè))等。
東經(jīng)60°:
穿過的點:烏拉爾山脈、咸海、霍爾木茲海峽東側(c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烏拉爾山脈、咸海、伊郎高原、阿拉伯半島東側(cè)、阿拉伯海等。
東經(jīng)90°:
穿過的點:葉尼塞河、阿爾泰山、恒河三角洲。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葉尼塞河(西西伯利亞平原與中西伯利亞高原界河)、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灣等。
東經(jīng)120°:
穿過的點:大興安嶺、渤海、杭州、臺灣西岸、菲律賓群島、澳大利亞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東側(cè))、大興安嶺(東側(cè))、北京(西側(cè))、山東半島、遼東灣、上海杭州(東側(cè))、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澳大利亞西部。
東經(jīng)150°:
穿過的點:東西伯利亞山地、堪培拉(悉尼)。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東西伯利亞山地、千島群島、大分水嶺、堪培拉、悉尼等。
180°:
即國際日期變更線,穿過太平洋中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島、新西蘭等。
西經(jīng)150°:
穿過的點:美國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島東部。
西經(jīng)120°:
穿過的點:(溫哥華、西雅圖、圣佛朗西斯科)東側(cè)、洛杉磯
西側(c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脈。
西經(jīng)90°:
穿過的點:哈得孫灣、五大湖(西)、新奧爾良。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哈得孫灣(西部)、密西西比河(東)、五大湖(西)、新奧爾良、墨西哥灣、中美洲。
西經(jīng)60°:
穿過的點:紐芬蘭島(西部)、不宜諾斯艾利斯、南極半島。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紐芬蘭島(西部)、加勒比海(東部)、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拉普拉塔河口)、南極半島。
西經(jīng)30°:
穿過大西洋中部。
西經(jīng)20°:
東西半球分界線,從大西洋上經(jīng)過。主要地理事物有格陵蘭島(東部)、冰島。
東經(jīng)160°:
東西半球分界線,從太平洋上經(jīng)過。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東西伯利亞山地、千島群島、澳大利亞東部水域。
赤道:
穿過的點:非洲中部、東南亞、南美洲北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剛果盆地、東非高原(維多利亞湖)、馬來群島、亞馬孫平原等。
北回歸線:
穿過主要點:北非、紅海、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中國華南(滇、桂、粵、臺)、夏威夷群島、墨西哥高原、墨西哥灣等。
30°N:
穿過主要點:北非(開羅)、(幼法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兩河河口、西亞、南亞、中國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杭州)、夏威夷群島、美國南部(新奧爾良)
40°N:
穿過主要點:伊比利亞半島(馬德里)、撒丁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土耳其海峽、小亞細亞半島、里海、中亞、塔爾木盆地(喀什)、酒泉、內(nèi)蒙古高原、華北(北京)、渤海、朝鮮、日本(本洲北部)、美國中部(五大湖以南)、美東部(費城)
50°N:
穿過主要點:英吉利海峽、西歐平原、中歐平原南部、東歐平原(里海北側(cè))、阿爾泰山、蒙古北側(cè)、中國東北北部、阿留申群島、美加國界線北側(cè)、五大湖北側(cè)、紐芬蘭島
北極圈:
穿過主要點:冰島南側(c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北部、白令海峽、美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部。
南回歸線:
穿過主要點:非洲南部、澳大利亞中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馬達加斯加島、澳大利亞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嶺、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里約熱內(nèi)盧(巴西)。
5.高二地理上學(xué)期知識點總結(jié) 篇五
(一)某一時刻的太陽高度:
(1)晝半球上的太陽高度大于零,值出現(xiàn)在正午,即地方時12點時。
(2)夜半球上的太陽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現(xiàn)在子夜,即地方時0點時。
(3)晨昏線(圈)上太陽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陽高度:
(1)太陽直射那一條緯線正午太陽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陽高度相同的緯線有兩條,這兩條緯線分布在直射緯線的兩側(cè),與直射緯線的緯差相等。
(3)某一條緯線上的正午太陽高度等于90°減去該緯線與直射緯線的緯差。
(三)二分二至太陽高度分布規(guī)律:
(1)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為90°,正午太陽高度從赤道向兩極逐漸減小。
(2)夏至?xí)r,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上太陽高度為90°,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全年的值,南半球達到最小值。
(3)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為90°,正午太陽高度從赤道向兩極逐漸減小。
(4)冬至?xí)r,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回歸線上太陽高度為90°,南回歸線南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全年的值,北半球達到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