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頻道從寧波市教育局了解到,2024年浙江寧波市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工作的通知已公布,考試時間是2024年6月第三周,具體時間和考試要求以省教育廳通知為準。具體如下:

各區(qū)(縣、市)教育局,寧波高新區(qū)教育文體局,寧波前灣新區(qū)教育文體和旅游局,各直屬學校,市教育考試院:
根據《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實施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全省統(tǒng)一命題的通知》(浙教基〔2023〕51號)要求,為做好我市2024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以下簡稱中考)工作,現(xiàn)將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中考組織
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guī)定學習要求的程度,兼顧學生畢業(yè)和升學需要,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yè)和升學的主要依據。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統(tǒng)一要求,由各設區(qū)市組織實施,所有初中畢業(yè)班學生均需參加。
(一)考試科目和內容
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設定的全部科目納入中考范圍,其中,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和體育與健康等6門科目為全省統(tǒng)一考試科目,成績計入中考總分。2024年,我市英語學科采用全省統(tǒng)一聽力考試,分值20分;科學學科繼續(xù)實驗操作測試,按等級制計算;體育與健康學科考試另行通知。
音樂、美術、勞動和綜合實踐活動科目作為考核科目,由學校根據考試標準實施考核,成績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2024年中考計分考試科目、分值、形式和時長如下:

考試時間是2024年6月第三周,具體時間和考試要求以省教育廳通知為準。
(二)考試組織和實施
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學科由省考試院統(tǒng)一命題,組織考試、閱卷、成績評定和發(fā)布工作由市教育考試院統(tǒng)籌各地共同實施。學校、教師等不得對外公布考生成績。
體育與健康學科日常考核由初中學校自行組織,集中測試由市教育考試院統(tǒng)籌各地共同實施。大市內回戶籍地考生體育考試可在原就讀學校參加,考試成績各地相互承認。大市外回戶籍地考生須回到中考報名地參加體育考試,不參加考試視作自動放棄。
(三)初中綜合素質評價
2024年初中綜合素質測評按照《寧波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南(2018版)》執(zhí)行,在品德表現(xiàn)、運動健康、藝術素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四個維度基礎上增加科學能力維度,采取寫實性描述評價和等第評價相結合方式,全面客觀評價學生初中階段綜合素質表現(xiàn)。
綜合素質評價由各地指導學校規(guī)范做好評價組織及等第認定工作,科學設定等第比例。其中科學能力維度等第根據科學實驗測試成績判定,科學實驗測試內容和組織與2023年保持一致,成績以等級制計算,其中9-10分為A等,6-8分為B等,5分及以下為C等。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高中段學校自主招生和定向分配招生的重要依據或前置條件(2024年,定向分配招生綜合素質評價等第要求2A2B及以上)。
大市內回戶籍地考生科學實驗操作測試可在原就讀學校參加,各維度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各地相互承認。大市外回戶籍地考生須回到中考報名地參加科學實驗測試,不參加測試視作自動放棄,成績判為C等。大市外回戶籍地考生憑原初中學校相關證明材料,可確定綜合素質評價其他維度等第,原則上均判為B等。
二、中考報名
(一)報名對象和報名條件
1.具有本省戶籍和本市初中學籍的應屆初三學生。
2.具有在甬臺胞,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永久居民身份和本市初中學籍的應屆初三學生。
3.具有其他戶籍和本市初中學籍的應屆初三學生,此類學生報考普通高中須具有本市初中連續(xù)完整的3年學習經歷和學籍,且父(母)(或法定監(jiān)護人)一方近3年內有1年及以上社會保險證明。
4.具有本市戶籍和其他地市初中學籍的應屆初三學生。
5.18周歲以下(2006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歷屆初中畢(結)業(yè)生報名須具有本市初中畢(結)業(yè)證書,其中非本省戶籍報考普通高中須具有本市初中連續(xù)完整的3年學習經歷和學籍,且在初中學習階段父(母)(或法定監(jiān)護人)一方有1年及以上社會保險證明。
6.高中段學校在籍學生不能參加中考報名。
(二)報名時間和報名辦法
2024年中考報名時間為2024年3月5日至3月9日。
中考報名工作由市教育考試院具體負責。應屆初三學生基本信息由“浙江省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tǒng)”直接對接至“寧波市中考中招信息管理系統(tǒng)”。
寧波大市內應屆、歷屆初中畢(結)業(yè)生向初中學籍所在學校報名,由其學籍所在學校統(tǒng)一完成網上報名。回戶籍地考生向戶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報名,由戶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資格審核。
回寧波大市外戶籍地升學的考生可申請借考,考試成績作為初中畢業(yè)成績。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各地要建立健全中考領導小組及相關工作機制,全面負責中考工作的組織、管理、監(jiān)督、考核和評閱,切實保障考生權益,確保中考工作平穩(wěn)有序。
(二)嚴格管理。各地要依托學籍系統(tǒng)等大數據信息,嚴格排查,防止在籍學生缺考、漏考。各初中學校要精準掌握在籍學生未在當地報名的原因、去向情況。
(三)強化責任。各地要落實報名點學校報名審核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強報名資格審核,對證件、材料、戶籍學籍等信息進行嚴格核查,確保程序規(guī)范、信息準確。
(四)完善服務。各地要認真做好中考政策和報名辦法的宣傳解讀工作,廣泛利用數字化工具及時做好學生家長的指導服務,回應社會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