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帶翻譯名篇閱讀

字號:

左傳,相傳為左丘明著,是中國古代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下面是分享的左傳帶翻譯名篇閱讀。歡迎閱讀參考!
    1.左傳帶翻譯名篇閱讀 篇一
    燭之武退秦師
    左丘明〔先秦〕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o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BR>    (選自《左傳》)
    譯文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假如派燭之武去見秦穆公,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编嵨墓饬?。燭之武推辭說:“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鄭文公說:“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xiàn)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然而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狈Φ臇|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jīng)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這是您所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有滿足的時候呢?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一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秦伯就回國了。
    晉國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就沒有我的今天。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lián)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2.左傳帶翻譯名篇閱讀 篇二
    周鄭交質
    左丘明〔先秦〕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惫手茑嵔毁|。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譯文
    鄭武公、鄭莊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分權給虢公,鄭莊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說:“沒有的事。”于是周王、鄭國交換人質:周平王的兒子狐在鄭國做人質,鄭莊公的兒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質。
    周平王死后,周王室準備讓虢公掌政。四月,鄭國的祭足帥軍隊收割了溫邑的麥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鄭互相仇恨。
    君子說:“信用不發(fā)自心中,盟約抵押也沒用。開誠布公互相諒解地行事,用禮教約束,即使沒有抵押,誰能離間他們呢?假如有真誠的信用,山澗溪流中的浮萍,蕨類水藻這樣的菜,裝在竹筐鐵鍋一類的器物里,用低洼處溝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獻給王公為食,何況君子締結兩國的盟約,按禮去做,又哪里用得著人質???《國風》中有《采蘩》、《采蘋》,《大雅》中有《行葦》、《泂酌》詩,都是昭示忠信的?!?BR>    3.左傳帶翻譯名篇閱讀 篇三
    子魚論戰(zhàn)
    左丘明〔先秦〕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zhàn)。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备ヂ牎6辉录核人?,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奔葷闯闪?,又以告。公曰:“未可?!奔汝惗髶糁螏煍】?。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弊郁~曰:“君未知戰(zhàn)。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明恥教戰(zhàn),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BR>    譯文
    楚軍攻打宋國以援救鄭國。宋襄公將要迎戰(zhàn),大司馬公孫固勸阻說,“上天遺棄商朝已經(jīng)很久了,君王要振興它,不可,這樣做是得不到寬恕的。”襄公不聽。宋襄公和楚國人在泓水交戰(zhàn)。宋軍已經(jīng)排成戰(zhàn)斗的行列,楚國人沒有全部渡過泓水。子魚說:“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宋襄公說:“不行。”楚軍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陣勢,(子魚)再次報告(宋襄公)。宋襄公說:“還不行?!保ǔ姡[好陣勢(宋軍)才攻擊楚軍。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國君的衛(wèi)士被殺絕了。
    國人都責備宋襄公。襄公說:“君子不再傷害已經(jīng)受傷的人,不俘虜頭發(fā)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憑借險隘的地形阻擊敵人。我雖然是亡國者的后代,(也)不攻擊沒有排成陣勢的敵人?!弊郁~說:“主公不懂得作戰(zhàn)。面對強大的敵人,(敵人)因地勢險阻而未成陣勢,這是上天幫助我們;阻礙并攻擊他們,不也可以嗎?還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現(xiàn)在強大的,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很大的人,能俘虜就抓回來,還管什么頭發(fā)斑白的敵人?教導士兵作戰(zhàn),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來鼓舞戰(zhàn)斗的勇氣,教戰(zhàn)士掌握戰(zhàn)斗的方法,就是為了殺死敵人。(敵人)受傷卻還沒有死,為什么不能再殺傷他們?如果憐惜(他們,不愿)再去傷害受傷的敵人,不如一開始就不傷害他們;憐惜頭發(fā)斑白的敵人,不如(對敵人)屈服。軍隊憑借有利的時機而行動,鑼鼓用來鼓舞士兵的勇氣。利用有利的時機,當(敵人)遇到險阻,(我們)可以進攻。聲氣充沛盛大,增強士兵的戰(zhàn)斗意志,攻擊未成列的敵人是可以的。”
    4.左傳帶翻譯名篇閱讀 篇四
    臧僖伯諫觀魚
    左丘明〔先秦〕
    春,公將如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君將納民于軌物者也。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農(nóng)隙以講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shù)軍實。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也。鳥獸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則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BR>    公曰:“吾將略地焉。”遂往,陳魚而觀之。僖伯稱疾不從。
    書曰:“公矢魚于棠。”非禮也,且言遠地也。
    譯文
    春天,隱公準備到棠地觀看漁民捕魚。臧僖伯進諫說:“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講習祭祀、軍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禮器和兵器,那么,國君就不要親自去接觸它。國君是把民眾引向社會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的人。所以,講習大事以法度為準則進行衡量,叫做‘軌’,選取材料制作器物以顯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軌、物,叫做亂政。屢屢亂政,這就是所以敗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獵活動,都是在農(nóng)閑時節(jié)進行,并(借這個機會)講習軍事。每三年演練一次,回國都要對軍隊進行休整。并要到宗廟進行祭告,宴飲慶賀,清點軍用器物和獵獲物。(在進行這些活動的時候,)要(使車馬、服飾、旌旗等)文彩鮮艷,貴賤分明,等級井然,少長有序:這都是講習大事的威儀啊!鳥獸的肉不能拿來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齒、骨角和毛羽不能用來制作軍事器物,這樣的鳥獸,君主就不會去射它,這是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啊!至于山林川澤的物產(chǎn),一般器物的材料,這都是仆役們?nèi)ッ?,有關官吏按職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應涉足的事。”隱公說:“我準備到那里去巡視。”于是就去了(棠地),讓漁民把各種漁具都擺出來捕魚,他在那里觀賞。僖伯推說有病沒有隨同前往?!洞呵铩飞险f:“隱公在棠地陳設漁具?!保ㄟ@是說他棠地觀魚這一行為)不合禮法啊,并且說他去的地方遠離國都。
    5.左傳帶翻譯名篇閱讀 篇五
    吳許越成
    左丘明〔先秦〕
    吳王夫差敗越于夫椒,報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
    吳子將許之。伍員曰:“不可。臣聞之:‘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粲羞^澆殺斟灌以伐斟鄩,滅夏后相。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焉,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今吳不如過,而越大于少康,或將豐之,不亦難乎?勾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棄勞,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讎。于是乎克而弗取,將又存之,違天而長寇讎,后雖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蠻夷,而長寇讎,以是求伯,必不行矣?!?BR>    弗聽。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譯文
    吳王夫差在夫椒打敗越軍,報了槜李之仇,趁勢攻進越國。越王勾踐帶領披甲持盾的五千人守住會稽山,并派大夫文種,通過吳國的太宰嚭向吳王求和。吳王打算答應他。
    伍員說:“萬萬不可!臣聽說:‘樹立品德,必須灌溉辛勤;掃除禍害,必須連根拔盡’。從前過國的澆,殺了斟灌又攻打斟鄩,滅了夏王相。相的妻子后緡方懷孕,從城墻的小洞里逃走,回到有仍,生了少康。少康后來做了有仍的牧正,他對澆恨極了,又能警惕戒備。澆派椒四處搜尋少康,少康逃奔有虞,在那里做了庖正,躲避禍害。虞思兩個女兒嫁給他,封他在綸邑,有田一成,不過十里,有眾一旅,不過五百。但他能布施德政,開始謀劃,收集夏朝的余部,使其專心供職。他派女艾去澆那里刺探消息,派季舒去引誘澆的弟弟豷,終于滅亡過國和戈國,恢復夏禹的功業(yè),祭祀夏的祖先,以配享天帝,維護了夏朝的天命?,F(xiàn)在吳國不如過國,越國卻大于少康,如果讓越國強盛起來,吳國豈不就難辦了嗎?勾踐這個人能夠親近臣民,注重施布恩惠??鲜┒骰荩筒皇裥?;親近臣民,就不會忽略有功之人。他與我國土地相連,世代有仇,現(xiàn)在我們戰(zhàn)勝了他,不但不加以消滅,反而打算保全他,這真是違背天命而助長仇敵,將來后悔也來不及了!姬姓的衰亡,指日可待呀。我國處在蠻夷之間,而又助長仇敵,這樣謀霸業(yè),行不通?。 眳峭醪宦?。伍員退下來,對人說:“越國用十年時間聚集財富,再用十年時間教育和訓練人民,二十年后,吳國的宮殿怕要變成池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