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在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中的內(nèi)容涵蓋廣泛,以致于對后世文學(xué)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文章內(nèi)容樸素卻又極致真理,真乃是人人必讀的國學(xué)寶典。下面是分享的道德經(jīng)具有哲理的話集錦。歡迎閱讀參考!
1.道德經(jīng)具有哲理的話集錦 篇一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二章
【翻譯講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為美,一定是因?yàn)橛械某髳?;天下皆知善之所以為善,一定是有了惡?BR> 【感悟】美與丑,善與惡相對立而存在。
2、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二十八章
【翻譯講解】:深知本性雄強(qiáng),卻守持雌柔,(將成為)天下所歸的溝溪。深知本性潔白,卻守持混沌昏黑的態(tài)勢,(將成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榮耀,卻安守卑辱的位置,(將成為)天下歸附的川谷。
【感悟】此句成為歷眾多名士的訴求。
3、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五十二章
【翻譯講解】:塞信私欲的通道,關(guān)閉情感的門戶,終身不會窘困。
【感悟】老子此語,道出潔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八十一章
【翻譯講解】:大自然的規(guī)律,利于萬物而不加害萬物,圣人所遵從的原則,是給天下人帶來好處但卻不與之爭利。
【感悟】老子對“道”作了總結(jié)性論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觀?!笆ト酥?,為而不爭”是他的政治觀。
5、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章
【翻譯講解】:孕育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為萬物盡力而不自恃己勞,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感悟】器小易滿,海納百川。淺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總是謙虛的。
2.道德經(jīng)具有哲理的話集錦 篇二
1、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三十七章
【翻譯講解】:大道永遠(yuǎn)順應(yīng)自然而無為,但沒有一件事不是它所為。
【感悟】這是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命題。無為并非什么都不做,無不為是對無為的作用的評價。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二十四章
【翻譯講解】:踮起腳跟不能久立,跨步過大無法遠(yuǎn)行。自以為有見識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見功,自高自大的人不會有長進(jìn)。
【感悟】體現(xiàn)了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只有不違背自然,不去強(qiáng)以為意,才能達(dá)到目的。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五章
【翻譯講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nèi)巫匀弧?BR> 【感悟】此句為老子理論的綱領(lǐng),闡述了老子“道”的理論中與天、地、人之間的基本關(guān)系。“道法自然”,指出人類社會與自然界都必須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4、輕則失根,躁則失君?!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二十六章
【翻譯講解】:輕率就會失去根本,躁動就會失去主宰。
【感悟】《老子校詁》云:“重謂寡欲自重,輕謂縱欲自輕,二者皆以治身言。靜謂清靜無為,躁謂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國言?!?BR> 5、物壯則老?!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三十章
【翻譯講解】:事物達(dá)到強(qiáng)盛之時,也就走向衰老。
【感悟】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3.道德經(jīng)具有哲理的話集錦 篇三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八章
【翻譯講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樣,水是天地間善的極致,給萬物提供滋養(yǎng),而自己卻安居其下而不與之爭。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列夫托爾斯泰在日記中寫道:“做人應(yīng)該像老子所說的如水一般。沒有障礙,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壩,停下來;堤壩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為方形;容器是圓的,它成為圓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強(qiáng)?!?BR> 2、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二十二章
【翻譯講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為是,反而能更彰顯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業(yè);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長期有所長進(jìn);因?yàn)椴粻?,所以天下都難與之爭。
【感悟】“不爭”被道家視為一種天道自然準(zhǔn)則,它實(shí)際上是一種以不爭為爭的君子之術(shù)和處世之方。
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七章
【翻譯講解】:天地長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其不是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長生,老子以天地體現(xiàn)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類社會。
4、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二十三章
【翻譯講解】:狂暴的颶風(fēng)刮不一早晨,傾盆大雨下不一天。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弛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出處:《道德經(jīng)》第十二章
【翻譯講解】:五顏六色使人眼花繚亂,五音(鏗鏘)使人聽覺不敏,五味悅口使人口味敗壞,馳馬打獵使人心發(fā)狂,珍貴的財物使人偷和搶。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張禁欲,而是反對縱欲。
4.道德經(jīng)具有哲理的話集錦 篇四
1、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六十三章
【翻譯講解】:輕易就許下諾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難。
【感悟】一諾千金,言出則必行。遇事思慮周詳,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五章
【翻譯講解】:天地?zé)o所偏私,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圣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作自息。
【感悟】芻狗是古代祭祀時用草扎的狗,人們盡管把他裝飾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愛他,也不是恨他,人們對待芻狗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圣人無偏愛,還百姓以自然。
3、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出處:《道德經(jīng)》第四十章
【譯解】天下萬物生于(看得見的)具體事物(有),而具體事物(有)由看不見的“道”產(chǎn)生。
【感悟】這是老子關(guān)于宇宙觀的診斷。
4、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四十章
【翻譯講解】:天網(wǎng)廣大無邊,網(wǎng)眼雖稀,卻不會有一點(diǎn)失漏。
【感悟】這與“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樣的道理。
5、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七十九章
【翻譯講解】:天道對人無所偏愛,但其結(jié)果卻是常常幫助善人。
【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無為而任自然,但其結(jié)果卻是常常幫助善良的人。
5.道德經(jīng)具有哲理的話集錦 篇五
1、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三十六章
【翻譯講解】:要讓其收縮,必先讓其張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強(qiáng)他;要廢除他,就先讓他興盛,要想奪取他,就先給予他。
【感悟】老子通過四對矛盾運(yùn)動的分析,闡述了他的辯證法思想。他把這一原則歸結(jié)為“柔弱勝剛強(qiáng)”,并認(rèn)為作戰(zhàn)和治國不能離開這一原則。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三章
【翻譯講解】: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jī)智,能認(rèn)識自己的才叫聰明。能戰(zhàn)勝別人只能說明有力氣,戰(zhàn)勝自己才叫剛強(qiáng)。知道滿足者(總感到)自己富有,身體力行者(才說明)他有遠(yuǎn)大的志向。
【感悟】此為老子精神修養(yǎng)論。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戰(zhàn)勝自己,實(shí)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勝者強(qiáng)”實(shí)為千古名言。
3、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四十一章
【翻譯講解】:最方正的東西卻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貴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的聲音聽不到聲音,的形象沒有形跡。
【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釋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難以理解。因?yàn)榇蟮谰哂袩o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難以體察,是“無狀之狀,萬物之象”。
4、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四十三章
【翻譯講解】:天下最柔的東西,反而能馳騁穿越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之中。
【感悟】“柔弱勝剛強(qiáng)”,這是老子對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5、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出處:《道德經(jīng)》第四十四章
【翻譯講解】:過分愛惜名聲必帶來大的損傷,過多的積聚財物,必定給自己帶來不幸。知足的人就不會遭受恥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給自己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長久平安。
【感悟】常人多輕身而徇名利,貪得而至危亡?!爸恪?、“知止”應(yīng)當(dāng)成為人們在生活中奉行的一個原則。
1.道德經(jīng)具有哲理的話集錦 篇一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二章
【翻譯講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為美,一定是因?yàn)橛械某髳?;天下皆知善之所以為善,一定是有了惡?BR> 【感悟】美與丑,善與惡相對立而存在。
2、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二十八章
【翻譯講解】:深知本性雄強(qiáng),卻守持雌柔,(將成為)天下所歸的溝溪。深知本性潔白,卻守持混沌昏黑的態(tài)勢,(將成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榮耀,卻安守卑辱的位置,(將成為)天下歸附的川谷。
【感悟】此句成為歷眾多名士的訴求。
3、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五十二章
【翻譯講解】:塞信私欲的通道,關(guān)閉情感的門戶,終身不會窘困。
【感悟】老子此語,道出潔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八十一章
【翻譯講解】:大自然的規(guī)律,利于萬物而不加害萬物,圣人所遵從的原則,是給天下人帶來好處但卻不與之爭利。
【感悟】老子對“道”作了總結(jié)性論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觀?!笆ト酥?,為而不爭”是他的政治觀。
5、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章
【翻譯講解】:孕育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為萬物盡力而不自恃己勞,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感悟】器小易滿,海納百川。淺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總是謙虛的。
2.道德經(jīng)具有哲理的話集錦 篇二
1、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三十七章
【翻譯講解】:大道永遠(yuǎn)順應(yīng)自然而無為,但沒有一件事不是它所為。
【感悟】這是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命題。無為并非什么都不做,無不為是對無為的作用的評價。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二十四章
【翻譯講解】:踮起腳跟不能久立,跨步過大無法遠(yuǎn)行。自以為有見識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見功,自高自大的人不會有長進(jìn)。
【感悟】體現(xiàn)了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只有不違背自然,不去強(qiáng)以為意,才能達(dá)到目的。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五章
【翻譯講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nèi)巫匀弧?BR> 【感悟】此句為老子理論的綱領(lǐng),闡述了老子“道”的理論中與天、地、人之間的基本關(guān)系。“道法自然”,指出人類社會與自然界都必須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4、輕則失根,躁則失君?!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二十六章
【翻譯講解】:輕率就會失去根本,躁動就會失去主宰。
【感悟】《老子校詁》云:“重謂寡欲自重,輕謂縱欲自輕,二者皆以治身言。靜謂清靜無為,躁謂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國言?!?BR> 5、物壯則老?!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三十章
【翻譯講解】:事物達(dá)到強(qiáng)盛之時,也就走向衰老。
【感悟】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3.道德經(jīng)具有哲理的話集錦 篇三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八章
【翻譯講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樣,水是天地間善的極致,給萬物提供滋養(yǎng),而自己卻安居其下而不與之爭。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列夫托爾斯泰在日記中寫道:“做人應(yīng)該像老子所說的如水一般。沒有障礙,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壩,停下來;堤壩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為方形;容器是圓的,它成為圓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強(qiáng)?!?BR> 2、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二十二章
【翻譯講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為是,反而能更彰顯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業(yè);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長期有所長進(jìn);因?yàn)椴粻?,所以天下都難與之爭。
【感悟】“不爭”被道家視為一種天道自然準(zhǔn)則,它實(shí)際上是一種以不爭為爭的君子之術(shù)和處世之方。
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七章
【翻譯講解】:天地長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其不是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長生,老子以天地體現(xiàn)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類社會。
4、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二十三章
【翻譯講解】:狂暴的颶風(fēng)刮不一早晨,傾盆大雨下不一天。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弛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出處:《道德經(jīng)》第十二章
【翻譯講解】:五顏六色使人眼花繚亂,五音(鏗鏘)使人聽覺不敏,五味悅口使人口味敗壞,馳馬打獵使人心發(fā)狂,珍貴的財物使人偷和搶。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張禁欲,而是反對縱欲。
4.道德經(jīng)具有哲理的話集錦 篇四
1、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六十三章
【翻譯講解】:輕易就許下諾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難。
【感悟】一諾千金,言出則必行。遇事思慮周詳,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五章
【翻譯講解】:天地?zé)o所偏私,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圣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作自息。
【感悟】芻狗是古代祭祀時用草扎的狗,人們盡管把他裝飾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愛他,也不是恨他,人們對待芻狗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圣人無偏愛,還百姓以自然。
3、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出處:《道德經(jīng)》第四十章
【譯解】天下萬物生于(看得見的)具體事物(有),而具體事物(有)由看不見的“道”產(chǎn)生。
【感悟】這是老子關(guān)于宇宙觀的診斷。
4、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四十章
【翻譯講解】:天網(wǎng)廣大無邊,網(wǎng)眼雖稀,卻不會有一點(diǎn)失漏。
【感悟】這與“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樣的道理。
5、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七十九章
【翻譯講解】:天道對人無所偏愛,但其結(jié)果卻是常常幫助善人。
【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無為而任自然,但其結(jié)果卻是常常幫助善良的人。
5.道德經(jīng)具有哲理的話集錦 篇五
1、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三十六章
【翻譯講解】:要讓其收縮,必先讓其張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強(qiáng)他;要廢除他,就先讓他興盛,要想奪取他,就先給予他。
【感悟】老子通過四對矛盾運(yùn)動的分析,闡述了他的辯證法思想。他把這一原則歸結(jié)為“柔弱勝剛強(qiáng)”,并認(rèn)為作戰(zhàn)和治國不能離開這一原則。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三章
【翻譯講解】: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jī)智,能認(rèn)識自己的才叫聰明。能戰(zhàn)勝別人只能說明有力氣,戰(zhàn)勝自己才叫剛強(qiáng)。知道滿足者(總感到)自己富有,身體力行者(才說明)他有遠(yuǎn)大的志向。
【感悟】此為老子精神修養(yǎng)論。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戰(zhàn)勝自己,實(shí)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勝者強(qiáng)”實(shí)為千古名言。
3、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四十一章
【翻譯講解】:最方正的東西卻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貴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的聲音聽不到聲音,的形象沒有形跡。
【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釋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難以理解。因?yàn)榇蟮谰哂袩o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難以體察,是“無狀之狀,萬物之象”。
4、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四十三章
【翻譯講解】:天下最柔的東西,反而能馳騁穿越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之中。
【感悟】“柔弱勝剛強(qiáng)”,這是老子對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5、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出處:《道德經(jīng)》第四十四章
【翻譯講解】:過分愛惜名聲必帶來大的損傷,過多的積聚財物,必定給自己帶來不幸。知足的人就不會遭受恥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給自己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長久平安。
【感悟】常人多輕身而徇名利,貪得而至危亡?!爸恪?、“知止”應(yīng)當(dāng)成為人們在生活中奉行的一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