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綿陽市在綿港澳臺、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入學工作實施方案

字號:

2023年四川綿陽市在綿港澳臺、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入學工作實施方案已公布,為了方便各位家長的查閱,下面為您詳細介紹一下本次適齡少年兒童入學工作的具體安排,歡迎各位家長及時關注,如有相關疑問,請關注為您實時做出的更新。
    各縣市區(qū)、科學城教體局,園區(qū)社發(fā)局、公共服務局,市直屬學校:
    現(xiàn)將《在綿港澳臺適齡少年兒童入學工作實施方案》《在綿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入學工作實施方案》印發(fā)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zhí)行。
    在綿港澳臺適齡少年兒童入學工作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綿陽“科技立市、產業(yè)強市、開放活市、人才興市、生態(tài)美市”五市戰(zhàn)略精神,創(chuàng)造良好的投資營商軟環(huán)境,為在綿港澳臺居民子女及港澳臺籍適齡少年兒童(以下簡稱“在綿港澳臺適齡少年兒童”)入學提供便利,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fā)放辦法》和教育部、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臺灣同胞子女在大陸中小學和幼兒園就讀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有關規(guī)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適用對象
    在綿陽工作(學習)或投資的港澳臺居民的適齡子女(含被監(jiān)護人,下同)和跟隨法定監(jiān)護人在綿陽居住、生活的港澳臺籍適齡少年兒童。
    二、適用范圍
    在綿港澳臺適齡少年兒童可就讀綿陽市公辦和民辦普通中小學、幼兒園。
    (一)學前教育。在綿港澳臺適齡少年兒童就讀公辦或民辦幼兒園,按當年入園政策辦理。
    (二)義務教育。在綿港澳臺適齡少年兒童就讀公辦小學、初中,由其法定監(jiān)護人戶籍地或居住證所在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資料,根據學位情況統(tǒng)籌安排入(轉)學。就讀民辦小學、初中(含轉公學校),按當年招生辦法執(zhí)行。
    (三)高中階段教育。具有綿陽初中學籍的在綿港澳臺適齡少年兒童就讀高中階段學校,按當年招生政策執(zhí)行。申請轉入我市就讀高中階段教育的,由其法定監(jiān)護人戶籍地或居住證所在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籌協(xié)調。
    三、辦理程序
    (一)申請就讀公辦和民辦幼兒園。申請人按照當年公辦和民辦幼兒園招生工作安排,在規(guī)定報名時間內向有意愿就讀的公辦或民辦幼兒園提出入園申請并提交有關材料,按照招生流程確定學位??h級教育行政部門指導幼兒園做好港澳臺適齡兒童入園工作。
    (二)申請就讀中小學校
    1.申請人應于當年規(guī)定時間內向法定監(jiān)護人戶籍地或居住證所在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交《在綿港澳臺適齡兒童少年入(轉)學申請表》及相關證明材料,轉學須于每年5月底前咨詢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后提交申請,學生轉學登記可參照隨遷子女登記時間。已在綿陽市就讀的學生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時,按當年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政策及流程執(zhí)行。已在綿陽城區(qū)取得學位的學生,不再重復安排學位。
    2.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初核申請材料,商請縣級港澳、臺僑管理部門、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提供審核意見。
    3.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確定學生就讀學校,并通知申請人。
    四、申請材料
    (一)法定監(jiān)護人須填寫《在綿港澳臺適齡少年兒童入(轉)學申請表》(見附表)。
    (二)申請時須提供以下材料:
    港澳臺籍居民為其子女申請入學。須提供:1.申請人及子女在有效期內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2.親子關系證明;3.申請人一方或雙方在綿居住和投資(或工作、學習)相關證明材料等。
    法定監(jiān)護人為其所監(jiān)護的港澳臺籍適齡少年兒童申請入學。須提供:1.申請人《居民身份證》和在綿戶籍證明(或綿陽市居住證);2.其被監(jiān)護的港澳臺籍適齡少年兒童在有效期內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3.監(jiān)護關系證明;4.申請人一方或雙方在綿居住或投資(或工作、學習)相關證明材料等。
    中小學在校生轉學時須提供原學校就學證明。
    五、學生管理
    (一)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及相關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為符合入學條件的在綿港澳臺適齡少年兒童入學提供方便,對接收學生的學習、生活、安全等切實加強管理,為他們的正常學習、生活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二)學校應將接收的學生納入學籍管理,教育和引導學生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學校的校紀校規(guī)。如發(fā)生傷害事故,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廳相關文件規(guī)定處理。
    (三)學生在學歷教育學校完成學業(yè),考試或考核合格的由接收學校發(fā)給相關學歷階段教育的畢業(yè)證書。
    六、其它
    (一)符合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條件的在綿港澳臺適齡少年兒童入學按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優(yōu)待政策。
    (二)申請就讀幼兒園、由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非學歷教育學校(培訓機構)的由其接收的幼兒園、非學歷教育學校(培訓機構)向其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報備。
    (三)華僑華人子女入學參照《四川省關于華僑華人子女回國接受義務教育實施辦法》(川僑發(fā)〔2009〕23號)執(zhí)行。
    (四)本實施方案自下發(fā)之日起實施,有效期兩年。若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出臺新的政策,從其規(guī)定。
    (五)執(zhí)行過程中相關問題由綿陽市教育和體育局負責解釋。
    附件:在綿港澳臺適齡少年兒童入(轉)學申請表.docx
    在綿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入學工作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綿陽市“科技立市、產業(yè)強市、開放活市、人才興市、生態(tài)美市”五市戰(zhàn)略精神,優(yōu)化外事工作服務,創(chuàng)造良好的投資營商軟環(huán)境,為在綿外籍人士子女及外籍適齡少年兒童(以下簡稱“在綿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入學提供便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和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學校招收和培養(yǎng)國際學生管理辦法》等有關規(guī)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適用對象
    本方案所稱在綿外籍適齡少年兒童,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guī)定的不具有中國國籍的外國公民,包括在綿陽工作、學習、投資或因其他事由長期在綿居住、生活的外籍人士適齡子女(含被監(jiān)護人,下同)和跟隨法定監(jiān)護人在綿陽居住、生活的外籍適齡少年兒童。
    二、適用范圍
    在綿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可就讀綿陽市公辦和民辦普通中小學、幼兒園。
    (一)學前教育。在綿外籍適齡兒童及跟隨法定監(jiān)護人在綿陽居住、生活的外籍適齡兒童就讀公辦或民辦幼兒園,按當年入園政策辦理。
    (二)義務教育。在綿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就讀公辦小學、初中學校,由其外籍法定監(jiān)護人在綿常住地、中國籍法定監(jiān)護人戶籍地或居住證所在地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資料,并根據學位情況統(tǒng)籌安排入(轉)學。就讀民辦小學、初中(含轉公學校),按當年招生辦法執(zhí)行。
    (三)高中階段教育。具有綿陽初中學籍的在綿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就讀高中階段學校,按當年招生政策執(zhí)行。申請轉入我市就讀高中階段教育的,由其外籍法定監(jiān)護人在綿常住地、中國籍法定監(jiān)護人戶籍地或居住證所在地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籌協(xié)調。
    三、辦理程序
    (一)申請就讀公辦和民辦幼兒園。申請人按照當年公辦和民辦幼兒園招生工作安排,在規(guī)定報名時間內向有意愿就讀的公辦或民辦幼兒園提出入園申請并提交有關材料,按照招生流程確定學位。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指導幼兒園做好外籍適齡兒童入園工作。
    (二)申請就讀中小學校
    1.申請人應于當年規(guī)定時間內向其外籍法定監(jiān)護人在綿常住地、中國籍法定監(jiān)護人戶籍地或居住證所在地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交《在綿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入(轉)學申請表》及相關證明材料,轉學須于每學年5月底前咨詢教育行政部門后提交申請,轉學登記可參照隨遷子女登記時間。已在綿陽市就讀的學生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時,按當年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政策及流程執(zhí)行。已在綿陽城區(qū)取得學位的學生,不再重復安排學位。
    2.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初核申請材料,商請縣級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提供審核意見。
    3.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確定學生就讀學校,并通知申請人。
    四、申請材料
    (一)法定監(jiān)護人須填寫《在綿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入(轉)學申請表》(見附表)。
    (二)申請時須提供以下材料:
    1.外籍人士為其子女申請入學。須提供申請人及子女有效外國護照及由綿陽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簽發(fā)的工作、學習、團聚、私人事務類居留許可;親子關系證明;申請人一方或雙方在綿陽工作、學習、投資或其他事由長期在綿居住、生活的相關證明材料等。
    2.中國籍法定監(jiān)護人為其所監(jiān)護的適齡外籍少年兒童申請入學。須提供申請人《居民身份證》、申請人在綿戶籍證明(或綿陽市居住證);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國(境)外出生證明、有效外國護照及有效中國簽證證件;監(jiān)護關系證明;申請人一方或雙方在綿居住或投資(或工作、學習)相關證明材料等。
    3.中小學在校學生轉學時須提供原學校就讀證明。
    4.申請人提供經中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有關外文證明材料,應當翻譯成中文。
    五、學生管理
    (一)各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及相關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為符合入學條件的在綿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入學提供方便,并建立規(guī)章制度,對接收學生的學習、生活、安全等切實加強管理,為他們的正常學習、生活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二)學校應將接收的學生納入學籍管理,教育和引導學生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guī)和學校的校紀校規(guī)。除安排必要的漢語補習外,一般不為外籍學生單獨編班,外籍學生可以申請免修道德與法治課。如發(fā)生傷害事故,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廳相關文件規(guī)定處理。
    (三)學生在學歷教育學校完成學業(yè),考試或考核合格,由接收學校發(fā)給相關學歷階段教育的畢業(yè)證書。
    六、其它
    (一)符合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條件的在綿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入學按照引才引智相關政策執(zhí)行。
    (二)申請就讀幼兒園、由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非學歷教育學校(培訓機構)的,由其接收的幼兒園、非學歷教育學校(培訓機構)向其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報備。
    (三)本實施方案自下發(fā)之日起實施,有效期兩年。若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出臺新的政策,從其規(guī)定。
    (五)執(zhí)行過程中相關問題由綿陽市教育和體育局負責解釋。
    附件:在綿外籍適齡少年兒童入(轉)學申請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