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shè)計五篇

字號:

好的教學設(shè)計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行動綱領(lǐng),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shè)計五篇》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shè)計 篇一
    《燕子》
    目的要求
    1、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
    3、學會本科生字、新詞,運用圖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段,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學難點理解后一句話的意思。
    教具學具自制幻燈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默讀“導讀”部分,了解本組教材的內(nèi)容和要求。
    二、指導學生看圖
    1、微機出示“燕子”圖讓學生說說燕子的形狀
    2、微機出示插圖看圖敘述圖意
    ①按由近到遠的順序觀察春天的景色
    ②觀察近處空中的燕子
    ③觀察遠處落在電線上的燕子
    四、檢查預習:
    1、默讀課文,說說燕子是什么樣子的,燕子飛行時有什么特點。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五、圖文結(jié)合理解課文內(nèi)容
    1、理解第一自然段
    (1)、默讀思考:
    投影:1、燕子的外形特點2、燕子的性情特點
    (2)、討論解答
    (3)練習背誦
    2、理解第二自然段
    (1)看圖說說春天的特征
    春天的柳樹有什么特點
    理解“聚攏”、“像趕集似的”、體會寫法
    想想“光彩奪目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2)理解“生機”和后一句話的意思
    感情朗讀想象畫面
    練習背誦
    3、圖文對照理解3-4自然段
    微機出示畫面
    ①、理解第3自然段
    觀察飛行中的燕子
    指明讀第三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
    看圖說說燕子飛行時的特點
    ②、理解第4自然段
    觀察落在電線上的燕子讀讀第自然段
    抓住重點詞語深入理解課文“五線譜”、“音符”各指什么?理解后一句話的意思。
    指明讀比喻句,體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③、練習背誦
    六、作業(yè):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2、討論交流:
    課文從幾個方面描寫燕子的?分別寫了燕子的什么特點?
    二、指導、檢查背誦
    1、自讀課文,完成“思考練習”第3題(出示幻燈片)
    2、指導學生按自然段背誦
    3、檢查背誦(小組互查—教師抽查)
    三、指導識記生字、詞
    1、出示生字(幻燈片)抽查讀音
    2、說說記字方法重點指導“俊”、“攏”、“奏”的寫法
    3、練習書寫“思考練習”第4題的詞語
    四、作業(yè)
    1、熟練背誦課文
    2、預習“海上日出” 
    2.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shè)計 篇二
    《瀑布》
    教學目標:
    1、感受瀑布的雄偉壯麗,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弄清作者在不同觀察點聽到瀑布的聲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樣子,學習有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
    3、在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清作者觀察點的變化
    2、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瀑布的聲音和樣子,感受瀑布的雄偉壯麗。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你見過瀑布嗎?它是什么樣的?
    3、講解:瀑布就是從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來的水,遠看好像掛著的布。
    4、觀看錄像:談?wù)動^看后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詞讀音
    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認真聽,正音;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來寫瀑布的?
    根據(jù)討論,板書:聲音、樣子
    三、導讀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么?
    2、討論:還沒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作者離瀑布還很遠,就聽見了瀑布的聲音,說明瀑布的聲音很大。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理解“疊疊”(一層一層)
    一層又一層的浪涌上岸灘,聲音是怎樣的?(誰來模仿)
    這說明瀑布的聲音怎樣?
    誰能把瀑布的聲音的大讀出來?(個人練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陣陣的風吹過松林”會是怎樣的聲音?(誰來模仿)
    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讀。
    3、再聽瀑布的聲音
    聯(lián)系課文,你覺得用哪個詞來形容瀑布更恰當?(板書:雄偉壯麗)
    4、有感情地朗讀
    5、填空:瀑布的聲音像()。
    四、導讀第二節(jié):
    1、從瀑布的聲音,我們就感受到了瀑布的雄偉壯麗,接著,我們跟著作者繼續(xù)往前走,來看看瀑布的樣子。
    2、自讀第二節(jié):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方法學習第二節(jié),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把你看到的景象畫下來;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美美地讀一讀,把你讀懂的意思讀出來,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用你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瀑布的美景。
    3、交流自學情況。
    出示學生的畫:點評
    兩座高大的青山,根據(jù)詩中的“千丈青山”畫成
    (山很高大,山上長滿了綠色的村)
    中是的白色的水:根據(jù)“一道白銀”畫成:
    “一道白銀”在詩中指什么?
    為什么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銀?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從山下直沖下來,在陽光的照射下,銀光閃閃,真美?。。?BR>    請喜歡讀的同學有感情地讀一讀。
    畫面定格,請用你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4、你們說得真好,老師不禁想起李白的兩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有感情朗讀。
    (讀出作者的驚喜,讀出瀑布的雄偉壯麗)
    6、填空:
    瀑布的全身像()。
    7、接著作者又情不自禁地來到哪里看瀑布?(完成板書)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把你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2、完成填空。
    3、用學習第二節(jié)的方法,自覺第三節(jié)。
    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shè)計 篇三
    《扁鵲治病》
    一、教學目標
    1、學習8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了解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過程,聯(lián)系有關(guān)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等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的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三、教學準備
    1、查找有關(guān)扁鵲和蔡桓公的資料。
    2、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初步理解不懂的詞語。
    四、課時劃分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語,理解“拜見、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請賞”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脈絡(luò)。
    二、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我知道同學們讀過不少課外書籍,特別是寓言故事,對吧。那你讀過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2、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讀另一個寓言故事,(展示課題)20扁鵲治病??纯茨軓倪@個寓言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
    4、了解扁鵲并質(zhì)疑課題。
    (1)扁鵲治病,扁鵲是誰呀?(師生共同簡介)
    (2)根據(jù)“治病”質(zhì)疑:扁鵲給誰治???怎么治病的?治好了嗎?……
    5、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同走進這個寓言故事吧!
    (二)、讀文學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標出生字生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出示字詞,誰來把這些生字讀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給大家提個醒?(如:睬的聲母是c,不是sh。)那在寫或記的時候又該注意些什么呢?如:(毫——-豪雀——-鵲……)
    3、采取各種形式的讀生字詞。并出示文中的詞語開火車讀。
    4、分組讀課文,師生集體正音。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想好以后與同桌互相說一說。
    2、指名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3、把每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按什么順序?qū)懙模?BR>    (四)、作業(yè)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經(jīng)過,抓住有關(guān)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認讀生字詞。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扁鵲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認為怎樣的人才可以稱作名醫(yī)?
    二、激發(fā)興趣,深入研讀
    1、說扁鵲是名醫(yī),從哪兒可以看出來?請同學們打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勾畫出你認為能說明扁鵲是名醫(yī)的有關(guān)語句。
    2、學生交流匯報
    (學生可能會找到“扁鵲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說”這里的他只站著看了一會,就可以知道他皮膚上有病,說明他醫(yī)術(shù)高明;幾次拜見都只是通過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說明他確實是名醫(yī)。老師相機介紹:相傳扁鵲在總結(jié)前人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了:望,聞,問,切四大診法,中醫(yī)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長望診和切診。)
    3、扁鵲既然是名醫(yī),可蔡桓公為什么卻死了呢?關(guān)于這一點扁鵲是怎么解釋的?出示課文第五自然段扁鵲所說的那段話。(采取多種形式的讀)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四個階段)哪四個階段?(師引導讀四個分句)
    5、在扁鵲看來,蔡桓公初只是病在(皮膚——板書),皮膚上的這點小病可以怎樣醫(yī)治?也就是說蔡桓公此時的病只用簡單的方法——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為了使板書簡潔清楚,我寫成“能治”,(板書“能治”。)
    6、能夠用簡單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公卻是怎么對待的呢?是哪個自然段講的?理解“毫不在意”,他還怎么說?(理解“邀功請賞”)你認為蔡桓公為什么會這樣說?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還不相信扁鵲說的話。所以他拒絕醫(yī)治。可扁鵲說了,要不治,恐怕會向體內(nèi)發(fā)展。通過我們前邊的學習,已經(jīng)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鵲的推斷,在不斷地向體內(nèi)發(fā)展,那到底發(fā)展到過身體哪些部位?是否能夠醫(yī)治?蔡桓公分別是怎么對待的?請同學們根據(jù)以下幾個句子結(jié)合三、四自然段仔細讀一讀,想一想,勾一勾有關(guān)詞句。
    8、蔡桓公的病發(fā)展到過身體的哪些部位?(請學生板書——皮肉、腸胃、脊髓)他們分別處于什么階段?(生板書——可治、還能治、等死)當病在皮肉間時,蔡桓公怎么對待的?生板書——假裝沒聽見,你猜他這時在想什么?當扁鵲告訴蔡桓公病在腸胃而且仍可治時,蔡桓公卻——生板書:滿臉不高興,
    9、扁鵲后見到蔡桓公時,蔡桓公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脊髓,只能等死,課文哪里講了這部分內(nèi)容?齊讀五自然段的前兩句話,有什么疑問嗎?
    10、生質(zhì)疑解難:扁鵲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為什么覺得奇怪?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來患的只是皮膚上的小病,為什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學生體會到要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諱疾忌醫(yī)道理。)
    2、同學們把這個故事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想想,你還會明白什么?
    四、結(jié)束語:
    一個短短的寓言故事,讓我們明白了這么多的道理,我想這就是寓言故事能經(jīng)久不衰,深受大家喜愛的真正原因吧!同學們課后有時間一定多讀讀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會助我們健康成長的。
    4.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shè)計 篇四
    [設(shè)計理念]
    1、從學生的學設(shè)計教學過程,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2、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注重語文學習的拓展與遷移,把課文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樹立起大語文觀。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使學生懂得樹立自信心是要經(jīng)受住考驗的,堅定不移的自信心才能使我們成功。
    2、通過體會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感悟故事要說明的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
    4、學會本課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
    [教學重、難點]
    通過體會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感悟故事要說明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做一個棒的人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如果你經(jīng)過努力,成為了“棒的”,可是別人卻沒有發(fā)現(xiàn),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棒的玉米》,相信學習了這篇課文,會給你帶來有益的啟示。
    [“課的第一錘重音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贝谁h(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意圖是從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引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把學生帶入本課的學習活動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輕聲讀,大聲讀,默讀,同桌合作讀等。
    2、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交流自讀體會。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學習收獲。
    (2)再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教師預設(shè)如下問題,并引導學生針對這些問題自由讀書,自主感悟,再交流互動,后全班交流,以使問題得到解決。
    a、從哪兒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棒的玉米?
    b、開始老婆婆為什么不摘棒的玉米,難道說它不棒嗎?
    c、棒的玉米心理是怎樣變化的,從中可以看出什么?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此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意圖就是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問,使學生在民主的交流中,在自主的學習中達到知識共享。]
    (三)朗讀感悟,深入體會
    1、課件出示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配有音樂的動畫。學生邊看動畫,邊聽老師范讀課文,然后談?wù)勛约旱母惺堋?BR>    2、學生自由逐段讀文。
    3、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課件出示以下幾個問題,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chǔ)上,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然后師生共同探討,教師對學生給予恰當?shù)狞c撥。
    (1)找出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出了棒的玉米的自信?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表達?讀了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課件出示三個句子:
    ①一定是先摘我了,因為我是今年長得棒的玉米!
    ②奇怪呀,怎么不把我摘走呢?一定是老婆婆的眼睛不好,沒注意到我。明天她一定會把我摘走的!
    ③明天她一定會摘我的。
    指名讀三個句子。
    教師提問:“一定”是什么意思?讀三個“一定”時語氣一樣嗎?為什么?應(yīng)該怎樣讀?
    學生自由練讀,再指名讀、齊讀,讀出棒的玉米從開始時的充滿自信到內(nèi)心逐漸有了疑慮時語氣及感情上的變化,再談出感受。)
    (2)是什么原因使棒的玉米感到傷心和絕望?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出了它的這種心情?應(yīng)該怎樣讀?看到棒的玉米這樣傷心和絕望,你想對它說什么?把你想說的用幾句話寫下來。
    (課件出示語段:“我一直以為自己棒,而實際上卻是一個差的玉米。自負過頭了,就一定會受到懲罰。現(xiàn)在只有被火熱的太陽烤,被風吹雨打,直到爛掉為止了?!敝该x、范讀、齊讀,用低沉的語調(diào)、悲哀的語氣讀出傷感的情緒。在讀的時候,特別要注意“一直”、“以為”、“差”、“一定”、“只有”、“直到”等詞語的語氣和語調(diào)。在讀的基礎(chǔ)上,再讓學生說出自己想對玉米說的話。)
    (3)當?shù)弥约罕划斪鱽砟甑姆N子的時候,棒的玉米有什么表現(xiàn)?對于它的表現(xiàn),你有什么看法?
    (4)理清棒的玉米的感情變化,并說說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示?
    (師生共同歸納出棒的玉米的感情變化:充滿自信-→自我安慰-→并不灰心-→傷心絕望-→恢復自信。從中得到的啟示是很多的,比如無論外界條件怎么變化,別人怎樣看待自己,都不要失去自信心。比如,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總會被賞識的……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此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意圖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品味,讀中升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與文本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yǎng)語感的目的。]
    (四)積累遷移
    1、在文中畫出你喜歡的語句,再充滿感情地讀給大家聽。
    2、自學課后3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
    [讀書在于積累。此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意圖就是讓學生通過積累語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使學生語文知識的儲備越來越豐富。]
    (五)實踐活動
    把《棒的玉米》這篇童話改編成你喜歡的形式,比如課本劇、詩歌、童謠、評書、快板等。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意圖是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開放和利用課程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創(chuàng)編”這種活動,提高運用語言的技巧和能力。]
    (六)布置作業(yè)
    搜集以樹立自信心為主題的文章,并把你喜歡的感人描寫摘抄下來。
    5.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shè)計 篇五
    教學內(nèi)容:講讀《爬山虎的腳》
    教學要求:
    1、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凱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臺。
    2、學生準備水彩筆。
    3、爬山虎實物。
    教學過程:
    引入語: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lǐng)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瑰麗無比的五彩瑤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夾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
    一、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4、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梢圆扇±蠋熥x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作者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思考:光光的墻上為什么能鋪滿生機勃勃的葉子呢?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lián)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
    a、腳的樣子
    b、腳的形狀
    c、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jié)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4、根據(jù)你們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好。(教師巡視,拿一張好的評價)
    5、這一段哪一個詞說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
    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lǐng),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根據(jù)以下幾個方面自己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老師巡視)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
    b、找出爬的動作詞
    c、自己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1、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其它學生補充,教師充分表揚)
    2、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嗎?
    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
    3、你們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學生可根據(jù)演示說出怎么爬。
    4、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另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
    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不怎么樣呢?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說)
    (沒觸著墻的腳萎了,觸著墻的牢固,腳與墻有密切關(guān)系。)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guān)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運用了首尾照應(yīng)的方法,使文章的結(jié)構(gòu)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男、女分開讀)
    五、發(fā)散思維。
    1、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什么?(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3、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ā┧鼈兏镜膮^(qū)別是什么?
    4、你們喜歡植物嗎?說說你喜歡的植物的特點好嗎?(學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