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化學知識點整理

字號:

因為高二開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識肯定有一定的欠缺,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計劃,更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會白白流淌的,收獲總是自己的。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下學期化學知識點整理》,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下學期化學知識點整理
    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結構決定:原子核外的能層數(shù)決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價電子總數(shù)決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電子層構型和周期的劃分
    周期是指能層(電子層)相同,按照能級組電子數(shù)依次增多的順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個橫行為一個周期,周期表共有七個周期。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除稀有氣體外),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2)原子的電子構型和族的劃分
    族是指價電子數(shù)相同(外圍電子排布相同),按照電子層數(shù)依次增加的順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個列為一個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個列,十六個族。同主族周期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3)原子的電子構型和元素的分區(qū)
    按電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劃分成5個區(qū),分別為s區(qū)、p區(qū)、d區(qū)、f區(qū)和ds區(qū),除ds區(qū)外,區(qū)的名稱來自按構造原理最后填入電子的能級的符號。
    2、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質隨著核電荷數(shù)的遞增發(fā)生周期性的遞變,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主要體現(xiàn)在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金屬性、非金屬性、第一電離能、電負性等的周期性變化。元素性質的周期性來源于原子外電子層構型的周期性。
    2.高二下學期化學知識點整理
    氧化還原反應配平
    標價態(tài)、列變化、求總數(shù)、定系數(shù)、后檢查
    一、標出有變的元素化合價;
    二、列出化合價升降變化;
    三、找出化合價升降的最小公倍數(shù),使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shù)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的系數(shù);
    五、平觀察配平其它物質的系數(shù);
    六、查檢查是否原子守恒、電荷守恒(通常通過檢查氧元素的原子數(shù)),畫上等號。
    3.高二下學期化學知識點整理
    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反應速率常數(shù)(K)
    反應速率常數(shù)(K)表示單位濃度下的化學反應速率,通常,反應速率常數(shù)越大,反應進行得越快。反應速率常數(shù)與濃度無關,受溫度、催化劑、固體表面性質等因素的影響。
    (2)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增大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增大,減小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減小。
    增大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增大,減小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減小。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壓強只影響氣體,對只涉及固體、液體的反應,壓強的改變對反應速率幾乎無影響。
    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際上是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為壓強的改變是通過改變容器容積引起的。壓縮容器容積,氣體壓強增大,氣體物質的濃度都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積,氣體壓強減??;氣體物質的濃度都減小,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
    4.高二下學期化學知識點整理
    化學反應的反應熱
    (1)反應熱的概念:
    當化學反應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時,反應所釋放或吸收的熱量稱為該反應在此溫度下的熱效應,簡稱反應熱。用符號Q表示。
    (2)反應熱與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關系。
    Q>0時,反應為吸熱反應;Q<0時,反應為放熱反應。
    (3)反應熱的測定
    測定反應熱的儀器為量熱計,可測出反應前后溶液溫度的變化,根據(jù)體系的熱容可計算出反應熱,計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體系的熱容,T1、T2分別表示反應前和反應后體系的溫度。實驗室經(jīng)常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5.高二下學期化學知識點整理
    1、在解計算題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離子恒等、電子恒等、電荷恒等、電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質量守恒、差量法、歸一法、極限法、關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還原反應:原子守恒、電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還原反應:電子守恒用得多)
    2、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shù)越多,離子半徑越小;
    3、體的熔點: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中學學到的原子晶體有:Si、SiC、SiO2=和金剛石。原子晶體的熔點的比較是以原子半徑為依據(jù)的:金剛石>SiC>Si(因為原子半徑:Si>C>O).
    4、分子晶體的熔、沸點: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分子量越大熔、沸點越高。
    5、體的帶電:一般說來,金屬氫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的膠體粒子帶正電,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的膠體粒子帶負電。
    6、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4(+4價的S)
    例:I2+SO2+H2O=H2SO4+2HI
    7、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8、能形成氫鍵的物質:H2O、NH3、HF、CH3CH2OH。
    9、水(乙醇溶液一樣)的密度小于1,濃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濃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濃硫酸的密度為:1.84g/cm3。
    10、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氣體放出;
    (2)是否有弱電解質生成;
    (3)是否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4)是否生成絡離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等];
    (5)是否發(fā)生雙水解。
    6.高二下學期化學知識點整理
    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1)金屬腐蝕
    金屬表面與周圍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或因電化學作用而遭到破壞的過程稱為金屬腐蝕。
    (2)金屬腐蝕的電化學原理。
    生鐵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電池,鐵為負極,電極反應為:Fe→Fe2++2e-。水膜中溶解的氧氣被還原,正極反應為:O2+2H2O+4e-→4OH-,該腐蝕為“吸氧腐蝕”,總反應為:2Fe+O2+2H2O=2Fe(OH)2,F(xiàn)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xiàn)e(OH)3分解轉化為鐵銹。若水膜在酸度較高的環(huán)境下,正極反應為:2H++2e-→H2↑,該腐蝕稱為“析氫腐蝕”。
    (3)金屬的防護
    金屬處于干燥的環(huán)境下,或在金屬表面刷油漆、陶瓷、瀝青、塑料及電鍍一層耐腐蝕性強的金屬防護層,破壞原電池形成的條件。從而達到對金屬的防護;也可以利用原電池原理,采用犧牲陽極保護。也可以利用電解原理,采用外加電流陰極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