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化學知識點復習筆記

字號:

有規(guī)律的梳理好知識點能幫助同學們更高效的復習知識,只要總結(jié)好各個知識點就能很好的提高學習效率。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上冊化學知識點復習筆記》,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上冊化學知識點復習筆記 篇一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質(zhì)隨著元素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而呈周期性變化的規(guī)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主要體現(xiàn)在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和元素主要化合價、金屬性及非金屬性等的周期性變化方面。元素性質(zhì)周期性變化的實質(zhì)是由于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
    2.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
    3.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系
    周期序數(shù)=電子層數(shù)
    主族序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元素的正化合價數(shù)
    主族元素的負化合價數(shù)=8-主族序數(shù)
    2.高一上冊化學知識點復習筆記 篇二
    物質(zhì)的檢驗
    (1)酸(H+)檢驗。
    方法1: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石蕊試液變紅,則證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如果藍色試紙變紅,則證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則證明H+的存在。
    (2)銀鹽(Ag+)檢驗。
    將少量鹽酸或少量可溶性的鹽酸鹽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XX,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Ag+的存在。
    (3)堿(OH-)的檢驗。
    方法1: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石蕊試液變藍,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紅色石蕊試紙上,如果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3:將無色的酚酞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酚酞試液變紅,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則證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鹽酸鹽或鹽酸(Cl-)的檢驗。
    將少量的XX銀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XX,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Cl-的存在。
    (5)硫酸鹽或硫酸(SO42-)的檢驗。
    將少量氯化鋇溶液或XX鋇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XX,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SO42-的存在。
    3.高一上冊化學知識點復習筆記 篇三
    化學性質(zhì)
    1、SO2能作漂白劑。SO2雖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機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劑如石蕊試液。SO2使品紅褪色是因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錳酸鉀褪色是因為還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為溶于不生成酸。
    2、SO2與Cl2通入水中雖然都有漂白性,但將二者以等物質(zhì)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則會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出現(xiàn)渾濁的物質(zhì):
    第一種可能為與Cl-生成難溶物。包括:AgNO3
    第二種可能為與H+反應生成難溶物。包括:
    ①可溶性硅酸鹽(SiO32-),離子方程式為:SiO32-+2H+=H2SiO3↓
    ②苯酚鈉溶液加鹽酸生成苯酚渾濁液。
    ③S2O32-離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④一些膠體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膠粒帶負電荷與加入的H+發(fā)生電荷中和使膠體凝聚,當然,若繼續(xù)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若加HI溶液,最終會氧化得到I2。
    ⑤AlO2-離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當然,若繼續(xù)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
    4、濃硫酸的作用:
    ①濃硫酸與Cu反應——強氧化性、酸性②實驗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脫水性
    ③實驗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劑、吸水劑④酯化反應——催化劑、吸水劑
    ⑤蔗糖中倒入濃硫酸——脫水性、強氧化性、吸水性
    ⑥膽礬中加濃硫酸——吸水性
    5、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均在堿性環(huán)境下進行)
    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zhì)
    ①顯XX的物質(zhì):Al、Al2O3、Al(OH)3
    ②弱酸的.銨鹽:(NH4)2CO3、(NH4)2SO3、(NH4)2S等。
    ③弱酸的酸式鹽:NaHS、NaHCO3、NaHSO3等。
    ④氨基酸。
    ⑤若題目不指定強堿是NaOH,則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4.高一上冊化學知識點復習筆記 篇四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zhì)的變化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zhì)的變化
    3、物理性質(zhì):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
    (如:顏色、狀態(tài)、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zhì):物質(zhì)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wěn)定性等)
    5、純凈物:由一種物質(zhì)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各物質(zhì)都保持原來的性質(zhì)
    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zhì)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10、單質(zhì):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zhì)組成的式子
    14、相對原子質(zhì)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zhì)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zhì)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相對原子質(zhì)量≈質(zhì)子數(shù)+中子數(shù)(因為原子的質(zhì)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對分子質(zhì)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總和
    5.高一上冊化學知識點復習筆記 篇五
    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
    同一周期中,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元素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增強;同一族中,從上到下,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元素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減弱。此外還有一些對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判斷依據(jù),可以作為元素周期律的補充:隨著從左到右價層軌道由空到滿的逐漸變化,元素也由主要顯金屬性向主要顯非金屬性逐漸變化。
    隨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價電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屬性。元素的價氫氧化物的堿性越強,元素金屬性就越強;價氫氧化物的酸性越強,元素非金屬性就越強。
    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越穩(wěn)定,非金屬性越強。同一族的元素性質(zhì)相近。具有同樣價電子構(gòu)型的原子,理論上得或失電子的趨勢是相同的,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質(zhì)相近的原因。以上規(guī)律不適用于稀有氣體。還有一些根據(jù)元素周期律得出的結(jié)論: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第一電離能就越小;非金屬性越強,其第一電子親和能就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軌道越“空”的元素越容易失去電子,軌道越“滿”的越容易得電子。周期表左邊元素常表現(xiàn)金屬性,從上至下依次增大,從左至右一次減小。周期表右邊元素常表現(xiàn)非金屬性,從上至下依次減小,從左至右一次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