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郵電大學2023年下半年自學考試非筆試及實踐類課程考核安排

字號:

自考頻道從北京教育考試院了解到,北京郵電大學2023年下半年自學考試非筆試及實踐類課程考核安排已公布。詳情如下:
    
    北京郵電大學2023年下半年自考非筆試及實踐類課程考核采用網(wǎng)上考試的方式進行組織。為保證考生能夠順利參加考試,現(xiàn)將具體安排和注意事項通知如下:
    一、考生范圍
    只接受參加了2023年下半年實踐環(huán)節(jié)網(wǎng)上報考并已在北郵自考平臺(http://buptict.cn/org/zikao/index)成功繳費的各專業(yè)考生。
    二、考試方式
    1.閉卷在線考試
    考試課程以“閉卷在線考試”形式進行考核,在規(guī)定的考試時間內,參加在線考試??忌顷懣荚嚻脚_,身份識別驗證通過后,在“在線考試”模塊中,根據(jù)考試說明和要求完成答題上傳和提交,答題只可提交。
    2.離線考試
    考試課程以“離線考試”形式進行考核,在規(guī)定的考試時間內下載考題上傳答卷??忌顷懣荚嚻脚_,在“離線考試”模塊中下載題目,在“離線課程答題紙模板”上作答,完成后轉為PDF格式,有多張答題圖片或文檔的,必須合成在一個PDF文件中,答題可重復提交,以后提交為終答卷。
    三、考試時間
    1.網(wǎng)上考試
    (1)在線閉卷考試:
    《軟件開發(fā)工具》考試時間為10月25日上午9:00—11:00
    《C++程序設計》考試時間為10月26日上午9:00-11:00
    考試系統(tǒng)開放即可登陸,如考試結束未點擊提交,系統(tǒng)自動提交答卷,注意只能提交,提交即完成考試。
    (2)離線考試:
    《互聯(lián)網(wǎng)及其應用》考試時間為10月23日上午9:00-11:00
    《數(shù)據(jù)庫及其應用》考試時間為10月23日下午14:00—16:00
    《操作系統(tǒng)》考試時間為10月24日下午14:00—16:00
    《軟件工程》考試時間為10月25日下午14:00—16:00
    《工程項目管理》考試時間為10月26日下午14:00—16:00
    《電子技術基礎(三)》考試時間為10月26日下午14:00—16:00
    考試系統(tǒng)開放可登陸下載試題,完成答卷上傳,注意把握考試時間。
    四、考試準備(網(wǎng)上考試)
    1.考試課程所需設備
    閉卷在線和離線考試課程均采用第三方的考試平臺進行考核??忌枰崆芭鋫湟韵驴荚嚟h(huán)境:
    (1)網(wǎng)絡環(huán)境:獨享2M及以上帶寬
    (2)計算機配置要求:
    CPU:1.6GHz主頻或以上;
    內存:至少2G以上,推薦4G;
    硬盤:256GB或以上;
    顯示器分辨率:1024x768或以上;
    操作系統(tǒng):WIN7及以上windows操作系統(tǒng)。
    攝像頭:200萬像素或以上(閉卷考試課程必備)
    2.關于考試平臺
    考試平臺的客戶端安裝包:見北郵自考平臺說明。
    考試平臺操作演示視頻:見北郵自考平臺說明。
    登錄考試平臺的賬號:準考證號或身份證號。
    登錄考試平臺的初始密碼:身份證號后六位。
    3.考試平臺測試
    10月20日9:00—15:00考試平臺測試,(注意:測試時間段內登錄平臺即開始測試,有效時間2小時),閉卷考試需測試是否能通過人臉識別,攝像頭是否正常,如果人臉比對不成功請盡快聯(lián)系北郵自考辦。(準備一張近期免冠證件照的電子照片一張,文件大小:>30kb,尺寸(1寸):240×413(像素),照片用身份證號.jpg命名)
    請參加網(wǎng)上考試的考生(閉卷在線考試、離線考試)務必參加考試平臺測試,練習模擬試題,熟悉線上考試平臺中的模塊功能。未參加線上考試平臺測試在正式考試中出現(xiàn)人臉識別、操作等問題,自行負責。
    五、考試說明
    1.網(wǎng)上考試安排見北郵自考平臺說明。
    2.離線考試課程,需要考生在考試前下載答題紙模板,見附件3,按要求在答題紙上填寫要求的全部學生信息。
    3.閉卷考試課程,將通過身份識別和防作弊技術手段,對考生身份和考試行為進行監(jiān)控,請所有考生誠信考試,對于違反考試紀律的考生將按照《北京郵電大學學歷繼續(xù)教育考試違規(guī)處理辦法》(校發(fā)[2019]21號)進行處理。關于在線考試違規(guī)認定與處理,見北郵自考平臺說明。
    4.關于考試常見問題見北郵自考平臺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