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識點復習筆記必修三

字號:

高一地理知識點復習筆記必修三是為大家整理的,地理學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層各種自然現(xiàn)象和人文現(xiàn)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guān)系的學科。
    1.高一地理知識點復習筆記必修三 篇一
    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
    ①春秋分:
    ⑴全球晝夜平分;
    ⑵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②夏至日:
    ⑴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初見極晝,南半球相反。
    ⑵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cè)遞減。
    ③冬至日:
    ⑴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初見極夜,南半球相反。
    ⑵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cè)遞減。
    2.高一地理知識點復習筆記必修三 篇二
    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①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各月均溫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地區(qū),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nóng)業(yè)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②_熱帶氣候類型: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40?大陸的西岸,位置在西風帶和副高之間,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_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夏季風--高溫多雨。
    ③溫帶氣候類型:除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以0℃以下。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3.高一地理知識點復習筆記必修三 篇三
    熱力環(huán)流的性質(zhì)特點
    (1)水準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準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干
    (8)兩種性質(zhì)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4.高一地理知識點復習筆記必修三 篇四
    大氣環(huán)流與水熱輸送的關(guān)系——是對大氣環(huán)流作用的總結(jié)
    (1)全球性的大氣環(huán)流:
    促進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與水汽的交換;
    調(diào)整了全球的水熱分布;
    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幾類重要氣候的成因: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之間大陸西岸;冬受西風控制,暖濕;夏受副高控制,干熱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20度之間;全年高溫,雨季受赤道低壓控制,干季受信風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之間大陸西岸;全年受西風控制,氣候暖濕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附近;全年濕熱,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
    三種季風氣候:(見以上分析)
    5.高一地理知識點復習筆記必修三 篇五
    1.大氣受熱
    能量來源:太陽輻射
    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大氣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保溫)
    2.熱力環(huán)流(最簡單的大氣運動)
    海陸熱力環(huán)流:
    白天吹海風,晚上吹陸風。
    因為白天陸地升溫比海洋快,陸地形成低壓,海洋是高壓;晚上陸地降溫比海洋快,陸地形成高壓,海洋是低壓。
    3.大氣水平運動:
    水平氣壓梯度力:它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方向與等壓線垂直;由高壓指向低壓。
    地轉(zhuǎn)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壓線。影響風速,摩擦力越大,風速越小;還會影響風向與等壓線的夾角。
    風向:高壓低壓
    風力(風速):等壓線密(氣壓梯度大),風力(速)大
    6.高一地理知識點復習筆記必修三 篇六
    1.判斷南北極
    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jù)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zhuǎn)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jīng)度,東經(jīng)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
    2.判斷節(jié)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維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jīng)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jīng)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jīng)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jīng)線為18點,依據(jù)每隔15°,時間相差1小時,每1°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jīng)度差(同側(cè)相減,異側(cè)相加),再轉(zhuǎn)換成時間,依據(jù)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jīng)度數(shù)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qū)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