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期末考試下冊重點

字號:


    學習不光要有不怕困難,永不言敗的精神,還有有勤奮的努力,科學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奔词刮覀兊某煽儾皇呛芎?,但只要有心想要學習,那么我們就應該笨鳥先飛,所謂"勤能補拙“沒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們都是經過秦風的努力,才會成功的,所以我們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變成天才,而是要點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尋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奮斗。以下是為您整理的《初一歷史期末考試下冊重點》,供大家查閱。
    1.初一歷史期末考試下冊重點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1.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2.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3.唐太宗時期,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
    4.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最后交由尚書省執(zhí)行。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管具體政務。
    5.唐朝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刪繁就簡,化重為輕?!短坡墒枳h》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在歷對亞洲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6.貞觀之治
    (1)原因:①政治上:虛心納諫,選賢用能,完善制度;②經濟上:改革賦役制度,輕徭薄賦;③法律上:修訂法律,寬省刑罰。
    (2)表現(xiàn):唐太宗統(tǒng)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
    (3)認識: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2.初一歷史期末考試下冊重點
    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
    1.科舉制的誕生與完善
    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隋煬帝: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唐太宗:擴充國學的規(guī)模,增加考試的人數(shù)。
    武則天:增設殿試、武舉。
    唐玄宗: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2.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
    3.初一歷史期末考試下冊重點
    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宋太祖)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以開封為都城,建立政權,史稱北宋。
    2.統(tǒng)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繼者,陸續(xù)消滅了南方割據(jù)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 裂割據(jù)局面。
    3.措施
    (1)軍事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了軍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fā)兵之權;還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設置相當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②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并頻繁調動,三年一輪換;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
    (3)財政上:取消節(jié)度使收稅的權力,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4.影響: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
    4.初一歷史期末考試下冊重點
    明清兩代
    1.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wèi)、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jiān)查、偵查。明政府規(guī)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2.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的偉大航海家。
    3.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爾哈赤統(tǒng)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后金。遷都沈陽,后改稱盛京。
    4.明朝后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臺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臺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
    5.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對國的統(tǒng)治。
    6.為了加強君主專 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5.初一歷史期末考試下冊重點
    隋的統(tǒng)一與大運河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朝統(tǒng)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目的:鞏固隋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作用:是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lián)系的紐帶,也是溝通亞洲內陸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促進了沿岸地區(qū)城鎮(zhèn)的工商業(yè)發(fā)展;發(fā)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體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大運河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的影響:大運河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運河通航后,兩岸大規(guī)模植樹造林,有效地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
    7.隋煬帝時開創(chuàng)科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