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一知識點(生物 化學 歷史 政治)

字號:

同學們平時要養(yǎng)成總結知識點的習慣,從學習必修一的內容開始,要不斷總結。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必修一知識點(生物 化學 歷史 政治)》,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必修一知識點(生物 化學 歷史 政治) 篇一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一、相關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細胞呼吸):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
    根據是否有氧參與,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過程。
    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4、發(fā)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無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三、無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或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四、有氧呼吸過程(主要在線粒體中進行)
    五、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
    六、影響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溫度:溫度通過影響細胞內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的活性來影響細胞的呼吸作用。
    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細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低,細胞呼吸越弱;溫度越高,細胞呼吸越強。
    2、氧氣:氧氣充足,則無氧呼吸將受抑制;
    氧氣不足,則有氧呼吸將會減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來說,細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將增強.但陸生植物根部如長時間受水浸沒,根部缺氧,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過多酒精,可使根部細胞壞死。
    4、CO2:環(huán)境CO2濃度提高,將抑制細胞呼吸,可用此原理來貯藏水果和蔬菜。
    七、呼吸作用在生產上的應用:
    1、作物栽培時,要有適當措施保證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糧油種子貯藏時,要風干、降溫,降低氧氣含量,則能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鮮時,要低溫或降低氧氣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抑制呼吸作用。
    2.高二必修一知識點(生物 化學 歷史 政治) 篇二
    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實驗原理:
    葉綠體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機溶劑中,如:丙XX(無水乙醇)等。所以可以用丙XX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
    材料用具:
    新鮮的綠色葉片(如菠菜葉片);干燥的定性濾紙,燒杯(100mL),研缽,小玻璃漏斗,尼龍布,毛細吸管,剪刀,小試管,培養(yǎng)皿蓋,藥勺,量筒(10mL),天平;丙XX,層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鈣。
    方法步驟:
    1、取綠色葉片中的色素:稱量、剪碎、研磨(加二氧化硅?碳酸鈣?)、過濾
    2、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
    (1)制備濾紙條:干燥、剪角、標記線
    (2)畫濾液細線:細、直、干后重復2-3次
    (3)分離色素:濾液細線不能沒入層析液
    注意:不能讓濾液細線觸到層析液。用培養(yǎng)皿蓋蓋上燒杯。
    3.高二必修一知識點(生物 化學 歷史 政治) 篇三
    離子反應
    (1)、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酸、堿、鹽都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
    注意:
    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狀態(tài)下能否導電.
    ②電解質的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才能導電.
    ③能導電的物質并不全部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
    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它不僅表示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復分解反應這類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淀、氣體或水.書寫方法:
    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
    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shù)和電荷數(shù)是否相等
    4.高二必修一知識點(生物 化學 歷史 政治) 篇四
    《授時歷》和四大農書
    1、夏朝時,我國就有了歷法《夏小正》,商朝改進為“殷歷”。
    2、元朝時,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集前代各家歷法優(yōu)點之大成,是我國古代秀的歷法。
    3、四大農書。
    (1)西漢汜勝之的《汜勝之書》;
    (2)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3)元朝王禎的《農書》;
    (4)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5)特點:是中國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農書?!洱R民要術》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tǒng)的—部古代農業(yè)科學著作。
    5.高二必修一知識點(生物 化學 歷史 政治) 篇五
    多彩的消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
    影響消費的根本因素是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
    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費水平也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如果預期收入高,消費水平可能就高。
    ③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聯(lián)系。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
    影響消費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物價水平。一般說來,物價上漲,人們的購買力普遍降低,會減少對商品的消費。
    影響消費的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質量、外觀、包裝、廣告,購買方式,商店位置,服務態(tài)度,售后維修和保養(yǎng)等。
    2、不同的消費類型
    按消費對象分,可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按交易方式分,可分為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
    按消費目的分,可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fā)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3、消費結構與恩格爾系數(shù)
    消費結構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會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恩格爾系數(shù)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shù)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經濟指標。
    恩格爾系數(shù)的經濟意義:恩格爾系數(shù)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支出,限制消費層次和質量的提高。恩格爾系數(shù)減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4、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③保護環(huán)境,綠色消費
    ④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