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詩詞集(15篇)

字號:


    詩詞,是我們心靈的寄托,是情感的抒發(fā)口。當我們遭遇挫折時,能從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中汲取力量;當我們思念遠方親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又能慰藉我們的心靈。詩詞,就像一位無聲的摯友,陪伴著我們成長。今天的主題班會,就讓我們圍繞詩詞展開,分享那些觸動我們心靈的詩詞佳作,暢談詩詞帶給我們的感悟與收獲。下面是為您整理的《春夏秋冬詩詞集(15篇)》,僅供大家查閱。
    1.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一
    《初春小雨》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2.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二
    《晚春》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3.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三
    《春游湖》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4.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四
    《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5.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五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六
    《孟夏》
    唐·賈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7.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七
    《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過爽氣清,玉波蕩漾畫橋平。
    穿簾小燕雙雙好,泛水閑鷗個個輕。
    8.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八
    《夏意》
    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9.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九
    《夏日六言》
    宋·陸游
    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
    數(shù)只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
    10.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十
    《夏日對雨》
    唐·裴度
    登樓逃盛夏,萬象正埃塵。
    對面雷嗔樹,當街雨趁人。
    檐疏蛛網(wǎng)重,地濕燕泥新。
    吟罷清風起,荷香滿四鄰。
    11.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十一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難望王師又一年。
    12.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十二
    《秋月》
    宋·程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
    13.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十三
    《雪望》
    清·洪升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并是白紛紛。
    14.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十四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15.春夏秋冬詩詞集 篇十五
    《觀雪》
    宋·楊萬里
    坐看深來尺許強,偏於薄暮發(fā)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點風來特地忙?!                                                                                                                                                                                                                           ?BR>    落盡瓊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無香。                                                                                                                                                                                                                                                                                                                                                                
    倩誰細橪成湯餅,換卻人間煙火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