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開展研討活動的主旨是通過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研究教材、設計教學學習活動、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以下是整理的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歡迎閱讀!
1.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根據陽教字〔20xx〕7號文件精神,以“活動式”和“參與式”教學模式為抓手,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和學校教育的均衡發(fā)展為基本目標,由區(qū)域內萬泉教委骨干教師來我下堡小學開展示范課教學,我校全體教師觀摩學習,開展了各教研組說課、評課,同年級教師之間進行了同課異構交流?,F對本次開展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展示與交流”活動作以下總結:
1、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
從教師的授課內容來看,駕馭課堂教學游刃有余。如曹梅老師上五年級語文《楊氏之子》一課,緊扣課本,整節(jié)課一揮而就,無一多余的言語。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從這一點不難看出,各位老師在備課方面十分的扎實,想方設法的用簡潔的語言灌輸內容的精要,讓學生在清晰的思路下掌握知識。這就說明他們治學的嚴謹性,有著對教育的一份熱愛、一份執(zhí)著,一份探究與創(chuàng)新。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新知,分組交流,小結匯報,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是用簡潔的語言時而提示、時而引導,把大多數的時間留給學生,后總結歸納,真正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作為教師面對陌生的學生,課比較難上,但萬泉教委的萬旭旭老師一走進教室,語言親切,笑容滿面,用游戲的方式不但介紹了自己,并且一下子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調動了課堂氣氛,學生才能放開自己,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
2.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開展研討課活動,主要的是為語文組教師搭建一個集中學習、交流、研討的平臺,進而深入研究“學習活動設計”這一主題,通過開展線上教學研討活動,促進教師改變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一、活動情況
活動中,在《新常規(guī)》的指導下,本次教研圍繞聚焦新常規(guī)設計教學設計主題進行了研討。因為學習活動的設計源于《新常規(guī)》,具有實效性和指導性,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急需解決或感到困惑的一些難題,更主要的是為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教師的思想意識、教研理念等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對主題教研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為我今后主題教研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二、查找不足
雖然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在整個教研活動過程中還是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個別問題,這些問題將會成為今后教研工作的課題。
1、課堂教學
學生活動時,教師成為“局外人”。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就在前面或是在某一個位置,“眼巴巴”地站在那兒,等待學生自學成果的出現。即使有時會深入學生中間,也是在觀望學生的合作學習或是獨立操作的進度,看似與自己沒有什么關系,給人留下了“局外人”的印象。
2、研討
注重形式,脫離主題。在研討過程中,個別教師對教師提供的錄播課例評價得多,注重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教學效果的評價,符合教研主題。
3.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這是我工作后參加的第二個研討月活動,相對于第講公開課來說多少有了一些經驗,也不像開始那么緊張了!作為新人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如課前如何深挖教材,如何安排課堂上的活動,如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等等,這次研討月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本次活動依然采取了上的課前教研組集體備課說課,集體說課讓我的課堂教學活動豐富,并且將課前準備盡量做到充足。我認為這種形式對于任何一個老師來說都是非常有益的,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能頂一個諸葛亮,幾個老師為一節(jié)課出謀劃策,比自己一個為一節(jié)課冥思苦想的效果要好得多,集體的智慧碰撞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火花。這也充分體現了每位老師都在積極的思考,所有的老師團結一心要將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較上次公開課來講,我認為我在某些方面還是取得了一些進步的,首先從心理上來講,沒有第那么緊張,面對各位領導和老師也能自如的站在講臺上,象平時上課一樣的泰然自若。其次在備課方面也基本上能做到重難點突出,讓學生在課上進行大量的口頭練習,使他們能夠真正的做到將英語說出來!第三注重將所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讓他們感受到學英語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4.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我校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加快初三物理中考復習模式形成,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的使課堂教學達到實效,我校成功舉辦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系列教學活動初三物理復習研討課,此次活動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的大力支持,大部分教師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講課教師準備充分,教學目標全面具體,講解清晰透徹,提高了課堂效率,活動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F就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本次活動每位教師的授課,都各具特色,突出了各自學科的教學特點,教學流程合理,教學重點突出,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表現了我校教研活動的亮點:
1、大部分教師課前都能認真?zhèn)湔n,積極準備,教師的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得相當明顯。
2、教師教學思想實現了新轉變:課堂上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中教師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3、新的教學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上課教師能積極運用新課程的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方式。課堂上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在教學中注重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
4、教師能積極采用現代教學技術,注重運用開放的、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注重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課堂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5、教師能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方式得到了改變,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學得自主、主動,有效。
5.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根據學校本年度校本培訓工作的部署,要求各教師按照相應的學科,在網上觀看優(yōu)質教育資源教學錄像,觀看后,要進行參加研討評論。近期,我按照學校的相關要求,觀看了呂老師上的《百分數的應用》這堂課,覺得非常精彩,非常成功,我看了這堂課后受益頗多,感受特深:
(1)呂老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先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在情境中引入新知,再根據生活實際給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去思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堂中去,展開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2)數學起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呂老師在傳授新課時能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找出百分數并加以理解,還通過百分數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在整堂課學習活動中,老師自始至終從不包辦、插手、干預學生的學習,只起到了引領、啟發(fā)、共同探究的作用。
(3)呂老師在設計課堂訓練時,非常靈巧,從多層次的練習中鞏固新知,讓知識的運用得到了延伸,既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教師通過巧妙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學習與訓練中,達到了知識與道德,數學與方法,鞏固與應用的有機結合。
6.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非常幸運得到了本次參加鄞州區(qū)“幼小銜接”研討活動的好機會,本次研討活動的內容安排的較豐富,我分別聽了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蜈蚣叔叔的襪子》、大班美術活動《帽子暢想曲》、一年級語文課學習拼音和美術課《新朋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美術組的研討,楊老師在研討中提到學前兒童做好進入小學階段學習的準備,是幼兒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幼兒園和小學如何“為兒童作準備”,是幼兒園和小學教師應該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從幼兒園到小學,不僅產生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的轉換,更存在著教師角色、同伴關系、行為規(guī)范和社會期望等因素的極大變化。
1、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在幼兒園,活動室布置得五彩繽紛,桌椅可以移動,游戲材料豐富多樣,有各種活動區(qū)、各類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主游戲、觀察、娛樂,活動的空間較大。而在小學,教室布置比較單調,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桌椅,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yè)、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huán)境。
2、教師角色的轉換。在幼兒園,教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衛(wèi)生等,與幼兒有相當多的個別交流。在小學,教師固然也會去照顧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個別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yè)和班級管理上。
3、同伴關系的改變。兒童進入小學,在幼兒園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機會在同一個班級,他們得面對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們在幼兒園游戲中的平行協(xié)作的同伴關系在小學的學習中增加了競爭的因素。
4、行為規(guī)范的新要求。幼兒園以游戲作為基本活動,孩子們可以自由活潑、輕松愉快地學習和生活。而在小學,基本的學習和活動形式是上課。對兒童的學習行為和日常生活行為有了新的規(guī)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聽講,思維要跟著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作業(yè)要按時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
7.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市教研室在“三案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提出實施“‘六模塊’建構式課堂”,從而實現課堂由統(tǒng)一模式到多種變式,從單一到多元的轉變,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對于我校的教情與學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校就組織全體教師集中學習、研討“‘六模塊’建構式課堂”,并落實于教學實踐中。為了進一步推進“六模塊”建構式課堂,我校于第七周開展“‘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研討課開放周活動,由各學科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骨干教師開設教學研討課,本次活動共開設研討課24節(jié),涉及三個年級9門學科,聽課人次達400多人次。
在課堂教學中,各位授課教師都能認真踐行這一新的課程教學模式,每節(jié)課都提前印發(fā)相關學案給學生,學案能夠立足學生實際,突出引導功能,注重問題設計的趣味性、情境性、針對性、啟發(fā)性、層次性和引導性,從而指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閱讀相關學習素材進行自主學習,嘗試知識建構,基本解決學案中的相關問題,完成基礎練習,提出自主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科特點及教學內容需要,交流展示、互動探究、精講點撥、矯正反饋、遷移運用幾個模塊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總體說來,文科類學科在交流展示、互動探究模塊運用較多,理科類學科在精講點撥、矯正反饋、遷移運用模塊運用較多。但都建構起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對話交流、動態(tài)生成、合作共享,實現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協(xié)同發(fā)展的課堂,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較好地發(fā)揮。
8.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關注目標,關注有效”,婁東中心幼兒園高級教師優(yōu)質課展示研討活動在周三圓滿結束?;顒又校覀兿扔^摩了兩個活動:科學活動《蜻蜓轉轉轉》、藝術活動《花婆婆》。圍繞活動的目標設計,我們又進行了研討,交流了大家對活動的感想。我覺得這樣的形式非常地好,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只聽課,不評課的形式。每位教師通過評課,對活動目標的制定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意識到目標在整個活動中的重要性,讓我們在以后的活動中有效地、科學地將教育目標貫徹到具體的教學目標之中。
一、選材的新穎
兩個活動的選材都比較新穎,科學活動《蜻蜓轉轉轉》,來源于生活中的“物體下落”現象,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通過活動了解到一些影響到“物體下落”速度的因素。藝術活動《花婆婆》是從繪本中挖掘教育資源,整合四季花開的科學知識,從而生成的一個音樂活動。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繪本教學以語言為主的模式,大膽設計了音樂活動,創(chuàng)編了譜子,具有創(chuàng)新性。
二、目標的有效
科學活動《蜻蜓轉轉轉》,制定了兩個目標:通過對比實驗,發(fā)現同樣的紙蜻蜓加重“尾巴”或改變“翅膀”后轉落的速度不一樣。在探究活動中體驗探索的樂趣。第一條是知識方面的,第二條是情感方面的。知識目標制定能依據幼兒的實際,幼兒在平時的生活中能接觸到“物體下落”,但對于下落的速度快慢不一樣,通過實驗,幼兒能夠理解明白其中的原因。符合幼兒的近發(fā)展區(qū),就是對幼兒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動手做一做就能理解。此教學目標處于幼兒的近發(fā)展區(qū)內,并促進幼兒潛在發(fā)展水平向現實水平過渡,體現了目標的有效性。第二條是情感方面的目標,在活動中,幼兒不僅體驗到了“紙蜻蜓”的樂趣,也體驗到探索的樂趣,每探索,都能獲得不同的結果,尋找到原因,此目標在活動中也非常地有效。
9.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本學期第一學月,我們英語組認真開展了研討活動,教研內容包括理論學習、集體備課、磨課、說課、上展示課、評課等。在第二學月全校的賽課活動中,英語組的鄧老師執(zhí)教了一節(jié)課,精彩的課堂教學設計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得到了老師們的贊同和認可,獲得了二等獎。今后,我們要繼續(xù)努力,在工作中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應不斷地學習:向書本學、向其它教師學,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提高、完善自己,開拓進取,把不斷學習,作為工作的重要一需要,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實踐,把好學科教學的舵。
2.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不斷探索符合時代需要的教研模式,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實實在在地做學問,實實在在地搞好課堂教學,實實在在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實在在的搞好課程改革。
3.集體備課時,要求上課教師能認真分析處理好教材的局部與全局,新與舊,難與易,重點與非重點,知識與能力五個方面的關系,加強重點與難點的研究討論。
4.教師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盡心竭力地搞好教學研究工作。
10.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我校研討活動立足于發(fā)展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面向一線教師,發(fā)揮同伴互助、老教師引領作用,努力營造“比、學、趕、幫”的教學研討氛圍,給教師成長搭建一個研究平臺,給教師的創(chuàng)造一個展示舞臺;有效地服務于學校的教學實踐,力求從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和學生成長為出發(fā)點,力求發(fā)揮好同伴互助的研討形式,做好、做實每教研活動。
1、群策群力,制定活動方案。
學校領導與各學科組長開會明確了本學年教研活動的指導思想要求各科組制定教研活動方案,對怎樣開展活動作了重要指示。
2、立足校本,開展課題研究研討。
要構建“學習化、研究性、開放式”的校園文化,引領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就應在立足校本的基礎上開展好課題研究。課題研究為校本教研帶來活力,也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我校進行了各學科課題研究、從本校課題研究的實際進展情況、取得的成果、面臨的困難、存在的問題、發(fā)展的方向等方面進行了坦誠地交流。各課題組通過相互學習,開闊了研究思路,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經驗,增強了研究的信心。
3、同伴互助,競展教學風采。
教導處所轄的教研組,一學期來充分發(fā)揮老教師引領,同伴互助的優(yōu)勢,一年來各教研組集體備課,各教研組開展校內公開課。采用教師間互聽互評,觀看教學錄相,做同伴指導教師等方式,全員參與了這次活動,其中教師間互聽互評,觀看教學錄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師們業(yè)務能力和鉆研業(yè)務的熱情。
4、學科競賽,海闊憑魚躍。
一學期來學校開展了多學科競賽,組織學生多次參加省級學科市縣級競賽,并取得了豐厚的成績,獲得了獎勵,市縣級多個獎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根據陽教字〔20xx〕7號文件精神,以“活動式”和“參與式”教學模式為抓手,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和學校教育的均衡發(fā)展為基本目標,由區(qū)域內萬泉教委骨干教師來我下堡小學開展示范課教學,我校全體教師觀摩學習,開展了各教研組說課、評課,同年級教師之間進行了同課異構交流?,F對本次開展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展示與交流”活動作以下總結:
1、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
從教師的授課內容來看,駕馭課堂教學游刃有余。如曹梅老師上五年級語文《楊氏之子》一課,緊扣課本,整節(jié)課一揮而就,無一多余的言語。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從這一點不難看出,各位老師在備課方面十分的扎實,想方設法的用簡潔的語言灌輸內容的精要,讓學生在清晰的思路下掌握知識。這就說明他們治學的嚴謹性,有著對教育的一份熱愛、一份執(zhí)著,一份探究與創(chuàng)新。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新知,分組交流,小結匯報,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是用簡潔的語言時而提示、時而引導,把大多數的時間留給學生,后總結歸納,真正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作為教師面對陌生的學生,課比較難上,但萬泉教委的萬旭旭老師一走進教室,語言親切,笑容滿面,用游戲的方式不但介紹了自己,并且一下子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調動了課堂氣氛,學生才能放開自己,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
2.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開展研討課活動,主要的是為語文組教師搭建一個集中學習、交流、研討的平臺,進而深入研究“學習活動設計”這一主題,通過開展線上教學研討活動,促進教師改變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一、活動情況
活動中,在《新常規(guī)》的指導下,本次教研圍繞聚焦新常規(guī)設計教學設計主題進行了研討。因為學習活動的設計源于《新常規(guī)》,具有實效性和指導性,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急需解決或感到困惑的一些難題,更主要的是為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教師的思想意識、教研理念等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對主題教研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為我今后主題教研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二、查找不足
雖然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在整個教研活動過程中還是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個別問題,這些問題將會成為今后教研工作的課題。
1、課堂教學
學生活動時,教師成為“局外人”。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就在前面或是在某一個位置,“眼巴巴”地站在那兒,等待學生自學成果的出現。即使有時會深入學生中間,也是在觀望學生的合作學習或是獨立操作的進度,看似與自己沒有什么關系,給人留下了“局外人”的印象。
2、研討
注重形式,脫離主題。在研討過程中,個別教師對教師提供的錄播課例評價得多,注重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教學效果的評價,符合教研主題。
3.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這是我工作后參加的第二個研討月活動,相對于第講公開課來說多少有了一些經驗,也不像開始那么緊張了!作為新人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如課前如何深挖教材,如何安排課堂上的活動,如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等等,這次研討月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本次活動依然采取了上的課前教研組集體備課說課,集體說課讓我的課堂教學活動豐富,并且將課前準備盡量做到充足。我認為這種形式對于任何一個老師來說都是非常有益的,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能頂一個諸葛亮,幾個老師為一節(jié)課出謀劃策,比自己一個為一節(jié)課冥思苦想的效果要好得多,集體的智慧碰撞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火花。這也充分體現了每位老師都在積極的思考,所有的老師團結一心要將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較上次公開課來講,我認為我在某些方面還是取得了一些進步的,首先從心理上來講,沒有第那么緊張,面對各位領導和老師也能自如的站在講臺上,象平時上課一樣的泰然自若。其次在備課方面也基本上能做到重難點突出,讓學生在課上進行大量的口頭練習,使他們能夠真正的做到將英語說出來!第三注重將所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讓他們感受到學英語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4.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我校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加快初三物理中考復習模式形成,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的使課堂教學達到實效,我校成功舉辦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系列教學活動初三物理復習研討課,此次活動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的大力支持,大部分教師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講課教師準備充分,教學目標全面具體,講解清晰透徹,提高了課堂效率,活動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F就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本次活動每位教師的授課,都各具特色,突出了各自學科的教學特點,教學流程合理,教學重點突出,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表現了我校教研活動的亮點:
1、大部分教師課前都能認真?zhèn)湔n,積極準備,教師的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得相當明顯。
2、教師教學思想實現了新轉變:課堂上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中教師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3、新的教學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上課教師能積極運用新課程的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方式。課堂上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在教學中注重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
4、教師能積極采用現代教學技術,注重運用開放的、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注重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課堂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5、教師能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方式得到了改變,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學得自主、主動,有效。
5.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根據學校本年度校本培訓工作的部署,要求各教師按照相應的學科,在網上觀看優(yōu)質教育資源教學錄像,觀看后,要進行參加研討評論。近期,我按照學校的相關要求,觀看了呂老師上的《百分數的應用》這堂課,覺得非常精彩,非常成功,我看了這堂課后受益頗多,感受特深:
(1)呂老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先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在情境中引入新知,再根據生活實際給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去思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堂中去,展開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2)數學起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呂老師在傳授新課時能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找出百分數并加以理解,還通過百分數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在整堂課學習活動中,老師自始至終從不包辦、插手、干預學生的學習,只起到了引領、啟發(fā)、共同探究的作用。
(3)呂老師在設計課堂訓練時,非常靈巧,從多層次的練習中鞏固新知,讓知識的運用得到了延伸,既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教師通過巧妙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學習與訓練中,達到了知識與道德,數學與方法,鞏固與應用的有機結合。
6.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非常幸運得到了本次參加鄞州區(qū)“幼小銜接”研討活動的好機會,本次研討活動的內容安排的較豐富,我分別聽了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蜈蚣叔叔的襪子》、大班美術活動《帽子暢想曲》、一年級語文課學習拼音和美術課《新朋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美術組的研討,楊老師在研討中提到學前兒童做好進入小學階段學習的準備,是幼兒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幼兒園和小學如何“為兒童作準備”,是幼兒園和小學教師應該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從幼兒園到小學,不僅產生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的轉換,更存在著教師角色、同伴關系、行為規(guī)范和社會期望等因素的極大變化。
1、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在幼兒園,活動室布置得五彩繽紛,桌椅可以移動,游戲材料豐富多樣,有各種活動區(qū)、各類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主游戲、觀察、娛樂,活動的空間較大。而在小學,教室布置比較單調,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桌椅,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yè)、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huán)境。
2、教師角色的轉換。在幼兒園,教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衛(wèi)生等,與幼兒有相當多的個別交流。在小學,教師固然也會去照顧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個別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yè)和班級管理上。
3、同伴關系的改變。兒童進入小學,在幼兒園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機會在同一個班級,他們得面對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們在幼兒園游戲中的平行協(xié)作的同伴關系在小學的學習中增加了競爭的因素。
4、行為規(guī)范的新要求。幼兒園以游戲作為基本活動,孩子們可以自由活潑、輕松愉快地學習和生活。而在小學,基本的學習和活動形式是上課。對兒童的學習行為和日常生活行為有了新的規(guī)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聽講,思維要跟著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作業(yè)要按時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
7.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市教研室在“三案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提出實施“‘六模塊’建構式課堂”,從而實現課堂由統(tǒng)一模式到多種變式,從單一到多元的轉變,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對于我校的教情與學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校就組織全體教師集中學習、研討“‘六模塊’建構式課堂”,并落實于教學實踐中。為了進一步推進“六模塊”建構式課堂,我校于第七周開展“‘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研討課開放周活動,由各學科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骨干教師開設教學研討課,本次活動共開設研討課24節(jié),涉及三個年級9門學科,聽課人次達400多人次。
在課堂教學中,各位授課教師都能認真踐行這一新的課程教學模式,每節(jié)課都提前印發(fā)相關學案給學生,學案能夠立足學生實際,突出引導功能,注重問題設計的趣味性、情境性、針對性、啟發(fā)性、層次性和引導性,從而指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閱讀相關學習素材進行自主學習,嘗試知識建構,基本解決學案中的相關問題,完成基礎練習,提出自主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科特點及教學內容需要,交流展示、互動探究、精講點撥、矯正反饋、遷移運用幾個模塊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總體說來,文科類學科在交流展示、互動探究模塊運用較多,理科類學科在精講點撥、矯正反饋、遷移運用模塊運用較多。但都建構起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對話交流、動態(tài)生成、合作共享,實現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協(xié)同發(fā)展的課堂,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較好地發(fā)揮。
8.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關注目標,關注有效”,婁東中心幼兒園高級教師優(yōu)質課展示研討活動在周三圓滿結束?;顒又校覀兿扔^摩了兩個活動:科學活動《蜻蜓轉轉轉》、藝術活動《花婆婆》。圍繞活動的目標設計,我們又進行了研討,交流了大家對活動的感想。我覺得這樣的形式非常地好,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只聽課,不評課的形式。每位教師通過評課,對活動目標的制定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意識到目標在整個活動中的重要性,讓我們在以后的活動中有效地、科學地將教育目標貫徹到具體的教學目標之中。
一、選材的新穎
兩個活動的選材都比較新穎,科學活動《蜻蜓轉轉轉》,來源于生活中的“物體下落”現象,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通過活動了解到一些影響到“物體下落”速度的因素。藝術活動《花婆婆》是從繪本中挖掘教育資源,整合四季花開的科學知識,從而生成的一個音樂活動。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繪本教學以語言為主的模式,大膽設計了音樂活動,創(chuàng)編了譜子,具有創(chuàng)新性。
二、目標的有效
科學活動《蜻蜓轉轉轉》,制定了兩個目標:通過對比實驗,發(fā)現同樣的紙蜻蜓加重“尾巴”或改變“翅膀”后轉落的速度不一樣。在探究活動中體驗探索的樂趣。第一條是知識方面的,第二條是情感方面的。知識目標制定能依據幼兒的實際,幼兒在平時的生活中能接觸到“物體下落”,但對于下落的速度快慢不一樣,通過實驗,幼兒能夠理解明白其中的原因。符合幼兒的近發(fā)展區(qū),就是對幼兒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動手做一做就能理解。此教學目標處于幼兒的近發(fā)展區(qū)內,并促進幼兒潛在發(fā)展水平向現實水平過渡,體現了目標的有效性。第二條是情感方面的目標,在活動中,幼兒不僅體驗到了“紙蜻蜓”的樂趣,也體驗到探索的樂趣,每探索,都能獲得不同的結果,尋找到原因,此目標在活動中也非常地有效。
9.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本學期第一學月,我們英語組認真開展了研討活動,教研內容包括理論學習、集體備課、磨課、說課、上展示課、評課等。在第二學月全校的賽課活動中,英語組的鄧老師執(zhí)教了一節(jié)課,精彩的課堂教學設計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得到了老師們的贊同和認可,獲得了二等獎。今后,我們要繼續(xù)努力,在工作中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應不斷地學習:向書本學、向其它教師學,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提高、完善自己,開拓進取,把不斷學習,作為工作的重要一需要,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實踐,把好學科教學的舵。
2.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不斷探索符合時代需要的教研模式,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實實在在地做學問,實實在在地搞好課堂教學,實實在在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實在在的搞好課程改革。
3.集體備課時,要求上課教師能認真分析處理好教材的局部與全局,新與舊,難與易,重點與非重點,知識與能力五個方面的關系,加強重點與難點的研究討論。
4.教師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盡心竭力地搞好教學研究工作。
10.開展研討課活動總結范文
我校研討活動立足于發(fā)展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面向一線教師,發(fā)揮同伴互助、老教師引領作用,努力營造“比、學、趕、幫”的教學研討氛圍,給教師成長搭建一個研究平臺,給教師的創(chuàng)造一個展示舞臺;有效地服務于學校的教學實踐,力求從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和學生成長為出發(fā)點,力求發(fā)揮好同伴互助的研討形式,做好、做實每教研活動。
1、群策群力,制定活動方案。
學校領導與各學科組長開會明確了本學年教研活動的指導思想要求各科組制定教研活動方案,對怎樣開展活動作了重要指示。
2、立足校本,開展課題研究研討。
要構建“學習化、研究性、開放式”的校園文化,引領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就應在立足校本的基礎上開展好課題研究。課題研究為校本教研帶來活力,也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我校進行了各學科課題研究、從本校課題研究的實際進展情況、取得的成果、面臨的困難、存在的問題、發(fā)展的方向等方面進行了坦誠地交流。各課題組通過相互學習,開闊了研究思路,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經驗,增強了研究的信心。
3、同伴互助,競展教學風采。
教導處所轄的教研組,一學期來充分發(fā)揮老教師引領,同伴互助的優(yōu)勢,一年來各教研組集體備課,各教研組開展校內公開課。采用教師間互聽互評,觀看教學錄相,做同伴指導教師等方式,全員參與了這次活動,其中教師間互聽互評,觀看教學錄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師們業(yè)務能力和鉆研業(yè)務的熱情。
4、學科競賽,海闊憑魚躍。
一學期來學校開展了多學科競賽,組織學生多次參加省級學科市縣級競賽,并取得了豐厚的成績,獲得了獎勵,市縣級多個獎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