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整理

字號:

學習進度快,知識點多,這是高二下學期生物學習的特點,對學生來說只有認真學,才能將生物學好,成績才會進一步得到保障。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整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一
    傳感器的及其工作原理
    1、有一些元件它能夠感受諸如力、溫度、光、聲、化學成分等非電學量,并能把它們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轉(zhuǎn)換為電壓、電流等電學量,或轉(zhuǎn)換為電路的通斷.我們把這種元件叫做傳感器.它的優(yōu)點是:把非電學量轉(zhuǎn)換為電學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測量、傳輸、處理和控制了.
    2、光敏電阻在光照射下電阻變化的原因:有些物質(zhì),例如硫化鎘,是一種半導體材料,無光照時,載流子極少,導電性能不好;隨著光照的增強,載流子增多,導電性變好.光照越強,光敏電阻阻值越小.
    3、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熱敏電阻的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且阻值隨溫度變化非常明顯.
    金屬熱電阻與熱敏電阻都能夠把溫度這個熱學量轉(zhuǎn)換為電阻這個電學量,金屬熱電阻的化學穩(wěn)定性好,測溫范圍大,但靈敏度較差.
    2.高二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二
    溫度
    1.意義:宏觀上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標志物體中分子平均動能的大小).
    2.兩種溫標
    (1)攝氏溫標t:單位℃,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冰點作為0℃,沸點作為100℃,在0℃~100℃之間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
    (2)熱力學溫標T:單位K,把-273.15℃作為0K.
    (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熱差別來說,兩種溫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點不同,所以二者關(guān)系式為T=t+273.15.
    (4)絕對零度(0K),是低溫極限,只能接近不能達到,所以熱力學溫度無負值.
    3.高二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三
    汽化熱
    1、汽化: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汽化(而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液化)。
    2、汽化熱:某種液體汽化成同溫度的氣體時所需要的能量(Q)與其質(zhì)量(m)之比叫這種物質(zhì)在這一溫度下的汽化熱。用L表示汽化熱,則L=Q/m,在國際單位制中汽化熱的單位是焦爾/千克(J/Kg)。
    I、液體汽化時,液體分子離開液體表面成為氣體分子,要克服其它分子的吸引而做功,因此要吸收能量。
    II、一定質(zhì)量的物質(zhì),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汽化時吸收的熱量與液化時放出的熱量相等。
    III、液體的汽化熱與液體的物質(zhì)種類、液體的溫度、外界壓強均有關(guān)。
    4.高二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四
    電勢高低的判斷
    1、根據(jù)電場線的方向判斷
    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越來越低,也可以說電場線總是由電勢較高的等勢面指向電勢較低的等勢面。
    2、根據(jù)電場力做功判斷
    正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發(fā)生位移,若電場力做正功,則說明正電荷由高電勢處向低電勢處運動;若電場力做負功時,正電荷由低電勢處向高電勢處運動。
    負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發(fā)生位移,若電場力做正功,則說明負電荷由低電勢處向高電勢處運動;若電場力做負功,則說明負電荷由高電勢處向低電勢處移動。
    3、根據(jù)點電荷電場中的場源電荷的電性判斷
    若以無窮遠處為零電勢位置,則在正點電荷形成的電場中,電勢永遠為正值,離點電荷越遠的地方,電勢越低;在負點電荷形成的電場中,電勢永遠為負值,離點電荷越近的地方,電勢越低。
    4、利用電勢能判斷
    正電荷在電勢越高的地方電勢能越大,在電勢越低的地方電勢能越小;負電荷在電勢越低的地方電勢能越大,在電勢越高的地方電勢能越小。
    5、利用電勢的定義式判斷
    利用公式q=EP/q計算時,將EP、q的正負號--起代人,通過的正負,比較該點和零電勢位置間電勢的相對高低。
    5.高二年級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五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能和氧氣反應產(chǎn)生的物質(zhì)叫做氧化物。根據(jù)化學性質(zhì)不同,氧化物可分為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兩大類。
    1、酸堿性
    根據(jù)酸堿特性,氧化物可分成4類:酸性的、堿性的、XX的和中性的。
    (1)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呈酸性溶液或同堿發(fā)生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例如:
    P4O10+6H2O→4H3PO4
    Sb2O5+2NaOH+5H2O→2Na[Sb(OH)6]
    大多數(shù)非金屬共價型氧化物和某些電正性較弱的高氧化態(tài)金屬的氧化物都是酸性的。
    (2)堿性氧化物。溶于水呈堿性溶液或同酸發(fā)生的氧化物是堿性氧化物。例如:
    CaO+H2O→Ca(OH)2
    Fe2O3+6HCl→2FeCl3+3H2O
    大多數(shù)電正性元素的氧化物是堿性的。
    (3)XX氧化物。同強酸作用呈堿性,又同強堿作用呈酸性的氧化物是XX氧化物。例如:
    ZnO+2HCl→ZnCl2+H2O
    ZnO+2NaOH+H2O→Na2[Zn(OH)4]
    靠近長周期表中非金屬區(qū)的一些金屬元素的氧化物易顯XX。
    (4)中性氧化物。既不與酸反應也不與堿反應的氧化物叫做中性氧化物。例如CO和N2O。
    2、分類總結(jié)
    ①按與氧化合的另一種元素的類型分為金屬氧化物與非金屬氧化物。
    ②按成鍵類型或組成粒子類型分為離子型氧化物與共價型氧化物。
    離子型氧化物:部分活潑金屬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如Na2O、CaO等。
    共價型氧化物:部分金屬元素和所有非金屬元素的氧化物如MnO2、HgO、SO2、ClO2等。
    ③按照氧的氧化態(tài)分為普通氧化物(氧的氧化態(tài)為-2)、過氧化物(氧的氧化態(tài)為-1)、超氧化物(氧的氧化態(tài)為-1/2)和臭氧化物(氧的氧化態(tài)為-1/3)。
    ④按照酸堿性及是否與水生成鹽,以及生成的鹽分為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和XX氧化物、中性氧化物、復雜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