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同學們要熟悉課本知識,鞏固好學過的知識點。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必修三知識點(語文 數(shù)學 英語 生物 歷史)》,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必修三知識點(語文 數(shù)學 英語 生物 歷史) 篇一
文言虛詞
1.而
⑴連詞,表修飾: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
⑵連詞,表轉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⑶連詞,表并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連詞,表承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連詞,表遞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于
(1)介詞,從: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介詞,比: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3)介詞,表對象,可以不譯: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詞:青,取之于藍(代靛青)/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⑶助詞,的: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
⑷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不如須臾之所學
4.焉
⑴兼詞,于之,從這里: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⑵句末語氣助詞,了: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2.高一必修三知識點(語文 數(shù)學 英語 生物 歷史) 篇二
拋物線的性質
1.拋物線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為直線x=-b/2a。
對稱軸與拋物線的交點為拋物線的頂點P。
特別地,當b=0時,拋物線的對稱軸是y軸(即直線x=0)
2.拋物線有一個頂點P,坐標為P(-b/2a,(4ac-b^2)/4a)
當-b/2a=0時,P在y軸上;當Δ=b^2-4ac=0時,P在x軸上。
3.二次項系數(shù)a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和大小。
當a>0時,拋物線向上開口;當a<0時,拋物線向下開口。
|a|越大,則拋物線的開口越小。
4.項系數(shù)b和二次項系數(shù)a共同決定對稱軸的位置。
當a與b同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左;
當a與b異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右。
5.常數(shù)項c決定拋物線與y軸交點。
拋物線與y軸交于(0,c)
6.拋物線與x軸交點個數(shù)
Δ=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2個交點。
Δ=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1個交點。
Δ=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沒有交點。X的取值是虛數(shù)(x=-b±√b^2-4ac的值的相反數(shù),乘上虛數(shù)i,整個式子除以2a)
3.高一必修三知識點(語文 數(shù)學 英語 生物 歷史) 篇三
1. Instead of spending your vacation on a bus, ... you may want to try hiking. Instead和instead of的用法
2. Say "Hi" / "Hello" / "Thanks" to sb. (for me) 問候的句型
3. Is anybody seeing you off? 進行時表將來
4. She struggled and struggled, and could not get on her feet. (= keep struggling)
5. You should not go rafting unless you know... unless引導條件狀語從句,相當于if... not
6. By staying at..., tourists can help the villagers make money so that they can take care of the fiver and the birds. 目的狀語從句
7. She was so surprised that she couldn't move. 結果狀語從句
8. Tree after tree went down, cut down by water. 過去分詞作狀語
9. The next moment, the first wave swept her down, swallowing the garden. 現(xiàn)在分詞作狀語
10. However, before she could think twice, the water was upon her. It didn't take long before the building was destroyed. before的用法
4.高一必修三知識點(語文 數(shù)學 英語 生物 歷史) 篇四
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
1、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Nt=N0λt
(1)條件:在食物(養(yǎng)料)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相宜和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shù)量連續(xù)增長;
2、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
(1)條件:有限的環(huán)境中,種群密度上升,種內個體間的競爭加劇,捕食者數(shù)量增加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shù)量達到環(huán)境條件所答應的大值(K值)時,種群個體數(shù)量將不再增加;種群增長率變化,K/2時增速快,K時為0
(3)應用: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后,由于食物減少和活動范圍縮小,其K值變小,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改善棲息環(huán)境,提高K值,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降低其K值。
3、研究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意義:對于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瀕危動物種群的挽救和恢復,都有重要意義。
4、[實驗: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
計劃的制定和實驗方法:培養(yǎng)一個酵母菌種群→通過顯微鏡觀察,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7天內10ml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的數(shù)量→計算平均值,畫出“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曲線”
結果分析:空間、食物等環(huán)境條件不能無限滿意,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呈現(xiàn)“S”型曲線增長
5.高一必修三知識點(語文 數(shù)學 英語 生物 歷史) 篇五
醫(yī)學
中醫(yī)學
①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獨創(chuàng)了針灸療法
②戰(zhàn)國時期有了醫(yī)學分科
③醫(yī)生扁鵲提出四診法(望、聞、問、切)成為中國中醫(yī)傳統(tǒng)的診病法
④《黃帝內徑》編撰于戰(zhàn)國,成書于西漢,提出病理學說,該書奠定了中醫(yī)學理論的基礎。
⑤東漢末年,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yī)治療學(臨床學)的基礎。
⑥華佗除創(chuàng)制五禽戲外,還發(fā)明了麻沸散,開創(chuàng)了世界醫(yī)學全身麻醉之先河。
中藥學
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藥典
②孫思邈著有《千金方》
③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創(chuàng)立世界先進分類法,被譽為“東方醫(yī)學巨典”。
1.高一必修三知識點(語文 數(shù)學 英語 生物 歷史) 篇一
文言虛詞
1.而
⑴連詞,表修飾: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
⑵連詞,表轉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⑶連詞,表并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連詞,表承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連詞,表遞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于
(1)介詞,從: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介詞,比: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3)介詞,表對象,可以不譯: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詞:青,取之于藍(代靛青)/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⑶助詞,的: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
⑷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不如須臾之所學
4.焉
⑴兼詞,于之,從這里: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⑵句末語氣助詞,了: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2.高一必修三知識點(語文 數(shù)學 英語 生物 歷史) 篇二
拋物線的性質
1.拋物線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為直線x=-b/2a。
對稱軸與拋物線的交點為拋物線的頂點P。
特別地,當b=0時,拋物線的對稱軸是y軸(即直線x=0)
2.拋物線有一個頂點P,坐標為P(-b/2a,(4ac-b^2)/4a)
當-b/2a=0時,P在y軸上;當Δ=b^2-4ac=0時,P在x軸上。
3.二次項系數(shù)a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和大小。
當a>0時,拋物線向上開口;當a<0時,拋物線向下開口。
|a|越大,則拋物線的開口越小。
4.項系數(shù)b和二次項系數(shù)a共同決定對稱軸的位置。
當a與b同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左;
當a與b異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右。
5.常數(shù)項c決定拋物線與y軸交點。
拋物線與y軸交于(0,c)
6.拋物線與x軸交點個數(shù)
Δ=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2個交點。
Δ=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1個交點。
Δ=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沒有交點。X的取值是虛數(shù)(x=-b±√b^2-4ac的值的相反數(shù),乘上虛數(shù)i,整個式子除以2a)
3.高一必修三知識點(語文 數(shù)學 英語 生物 歷史) 篇三
1. Instead of spending your vacation on a bus, ... you may want to try hiking. Instead和instead of的用法
2. Say "Hi" / "Hello" / "Thanks" to sb. (for me) 問候的句型
3. Is anybody seeing you off? 進行時表將來
4. She struggled and struggled, and could not get on her feet. (= keep struggling)
5. You should not go rafting unless you know... unless引導條件狀語從句,相當于if... not
6. By staying at..., tourists can help the villagers make money so that they can take care of the fiver and the birds. 目的狀語從句
7. She was so surprised that she couldn't move. 結果狀語從句
8. Tree after tree went down, cut down by water. 過去分詞作狀語
9. The next moment, the first wave swept her down, swallowing the garden. 現(xiàn)在分詞作狀語
10. However, before she could think twice, the water was upon her. It didn't take long before the building was destroyed. before的用法
4.高一必修三知識點(語文 數(shù)學 英語 生物 歷史) 篇四
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
1、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Nt=N0λt
(1)條件:在食物(養(yǎng)料)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相宜和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shù)量連續(xù)增長;
2、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
(1)條件:有限的環(huán)境中,種群密度上升,種內個體間的競爭加劇,捕食者數(shù)量增加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shù)量達到環(huán)境條件所答應的大值(K值)時,種群個體數(shù)量將不再增加;種群增長率變化,K/2時增速快,K時為0
(3)應用: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后,由于食物減少和活動范圍縮小,其K值變小,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改善棲息環(huán)境,提高K值,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降低其K值。
3、研究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意義:對于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瀕危動物種群的挽救和恢復,都有重要意義。
4、[實驗: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
計劃的制定和實驗方法:培養(yǎng)一個酵母菌種群→通過顯微鏡觀察,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7天內10ml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的數(shù)量→計算平均值,畫出“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曲線”
結果分析:空間、食物等環(huán)境條件不能無限滿意,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呈現(xiàn)“S”型曲線增長
5.高一必修三知識點(語文 數(shù)學 英語 生物 歷史) 篇五
醫(yī)學
中醫(yī)學
①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獨創(chuàng)了針灸療法
②戰(zhàn)國時期有了醫(yī)學分科
③醫(yī)生扁鵲提出四診法(望、聞、問、切)成為中國中醫(yī)傳統(tǒng)的診病法
④《黃帝內徑》編撰于戰(zhàn)國,成書于西漢,提出病理學說,該書奠定了中醫(yī)學理論的基礎。
⑤東漢末年,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yī)治療學(臨床學)的基礎。
⑥華佗除創(chuàng)制五禽戲外,還發(fā)明了麻沸散,開創(chuàng)了世界醫(yī)學全身麻醉之先河。
中藥學
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藥典
②孫思邈著有《千金方》
③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創(chuàng)立世界先進分類法,被譽為“東方醫(yī)學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