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故事(6篇)

字號:

中國成語故事(6篇)由為您整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成語是從人們?nèi)粘J褂玫拇罅砍烧Z中精選出來的,這些故事的語言生動、通俗易懂,能夠幫助孩子了解歷史、學(xué)習(xí)知識,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歡迎閱讀與借鑒。
    1.中國成語故事 篇一
    不知所云”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言語紊亂、空泛。
    這個成語來源于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公元225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孟獲,他七次俘虜孟獲,又七次釋放,孟獲終于心悅誠服地歸順蜀漢。
    南方平定之后,解除了后顧之憂,諸葛亮決定出師伐魏。臨行前,他給劉禪寫了一份《出師表》,提出東漢后期上層統(tǒng)治集團任人唯親而致傾頹的歷史教訓(xùn),規(guī)勸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嚴明賞罰,虛心納諫。最后,諸葛亮寫道:“今當(dāng)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表達他懇切、激動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當(dāng)之后,諸葛亮便親率浩浩蕩蕩的`大軍,向漢中前線進發(fā)。后主劉禪率領(lǐng)百官一直把他們送出成都城外十里遠。
    2.中國成語故事 篇二
    呂蒙是三國時期吳國將領(lǐng),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可是不愛讀書。起初,吳主孫權(quán)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身當(dāng)居要職,要多讀些書。”呂蒙說軍務(wù)繁忙沒有時間,孫權(quán)說:“我難道是要你精通經(jīng)史而成為學(xué)問淵博的學(xué)者嗎?只是要你讀點書,增長一點見識,開闊一些視野。你說軍務(wù)繁忙,難道比我還忙嗎?我常常抽時間讀書,感到收獲很大?!眳蚊捎谑情_始利用空余時間讀書。
    后來魯肅要到陸口,路過呂蒙的轄區(qū)時,魯肅覺得呂蒙是個大老粗,不想去見他。有人勸他說:“呂將軍已經(jīng)今非昔比了,應(yīng)該去看看他?!庇谑囚斆C來見呂蒙。大家喝酒喝得高興時,呂蒙問魯肅:“現(xiàn)在將軍重任在身,要與關(guān)羽為鄰了,要怎么防備他呢?”魯肅說:“還沒想過,到時候再說吧?!眳蚊烧f:“現(xiàn)在吳蜀雖然結(jié)成了聯(lián)盟,但關(guān)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準(zhǔn)備呢?”于是給魯肅籌劃了五條計策。
    魯肅非常驚奇,說:“你如今的才干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吳下的阿蒙了!”呂蒙說:“對于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shù)日后,就應(yīng)當(dāng)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
    “刮目相看”比喻重新認識事物。
    3.中國成語故事 篇三
    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大夫,名叫祁黃羊。一天,晉平公召見祁黃羊,問:“現(xiàn)在南陽縣缺個縣令,你看派誰去比較合適呢?”祁黃羊說:“叫解狐去吧。”晉平公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們見了面彼此連招呼都不打,你怎么會推薦他到這樣重要的地方當(dāng)縣令呢?”祁黃羊笑了笑,說:“您并沒有問我的仇人是誰,而是問我什么人能勝任南陽縣令,因此,我就把我認為最合適的解狐推薦給您。”于是,晉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結(jié)果解狐充分發(fā)揮他的`才干,受到了當(dāng)?shù)匕傩盏姆Q贊和歡迎。
    后來,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xiàn)在朝廷缺個法官,你覺得誰可以勝任呢?”祁黃羊很誠懇地說:“祁午去做法官再合適不過了?!睍x平公十分驚訝地說:“祁午是你的兒子啊,你推薦自己的兒子,難道不怕別人說閑話嗎?”祁黃羊說:“您是問我誰可以當(dāng)法官,并沒有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啊?!睍x平公于是就派祁午當(dāng)了法官。祁午辦事十分公正,處理案件果斷公正,受到了百姓的愛戴。
    祁黃羊的行為受到了許多人的贊揚,連孔子都稱贊說:“祁黃羊這樣做很對,他推薦人,對外不排斥仇人,對內(nèi)不回避兒子。像祁黃羊這樣的人,可真是大公無私呀!”
    后來,人們就用“大公無私”這個成語,來形容某人辦事公道、顧全大局、毫無私心。
    4.中國成語故事 篇四
    東漢明帝時,班超同匈奴打仗,立了大功,于是皇帝便對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域。班超先到了鄯善國。鄯善國王知道他很有才干,對他十分敬重。但過了一些時候,國王卻對他怠慢起來了。
    班超感到形勢不妙,便召集同行的三十六人研究對策。他分析當(dāng)時的情況,說:“最近,鄯善國王之所以對我們冷淡,一定是北方的`匈奴派了人來聯(lián)絡(luò),使國王猶豫起來,不知道應(yīng)該和誰修好。我們已經(jīng)處于很危險的境地了。匈奴人才來了幾天,鄯善國王對我們的態(tài)度就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說不定再過些日子,他就會把我們綁起來統(tǒng)統(tǒng)送給匈奴。那樣,我們的骨頭就要被豺狼吃掉了啊。大家說該怎么辦呢?”同行者異口同聲地回答道:“不管是死是活,我們都聽你的!”班超十分激動地說:“對!不進老虎洞,就得不到小老虎?,F(xiàn)在的辦法,就是今天晚上去殺掉匈奴派來的使者。只有這樣,才能使鄯善國王歸順漢朝?!?BR>    于是,班超和屬下在晚上發(fā)動突襲,一舉消滅了匈奴派來的使團。第二天,班超便提著匈奴使者的腦袋去見鄯善國王。國王大吃一驚,馬上表示愿意和漢朝永久友好。
    后來,人們就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來比喻不下決心、不深入險境、不經(jīng)歷艱苦的奮斗,就不能獲得勝利。
    5.中國成語故事 篇五
    東漢末年,隱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很有才學(xué),號稱“臥龍”。劉備曾三次拜訪他,請求他出山輔佐自己打天下。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終于出來做了他的軍師,并得到了他的高度信任。
    有一次,曹操帶兵十萬,向新野進軍進攻劉備。面對曹操的進攻,諸葛亮建議誘敵深入,然后一舉殲滅。但是諸葛亮又考慮到自己剛剛出山,擔(dān)心關(guān)羽、張飛不服氣,計劃難以實現(xiàn)。劉備知道后,就賜給他帥印和尚方寶劍,并囑咐其他人必須服從指揮,如有違抗,一律斬首。
    于是,諸葛亮便命令關(guān)羽和張飛帶兵埋伏在豫山中,讓趙云打頭陣,以假裝戰(zhàn)敗誘敵追擊。曹操看到劉備的亂七八糟,便哈哈大笑,直奔劉軍殺來。趙云假裝戰(zhàn)敗,引誘曹軍追擊。當(dāng)曹軍走到狹窄的'山路時,諸葛亮命令早已埋伏在四周的關(guān)羽和張飛的立即火燒曹軍,十萬曹軍被全部擊潰。
    之后,有人作詩稱贊諸葛亮:“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BR>    “初出茅廬”原指諸葛亮首次指揮作戰(zhàn)就打了勝仗,后來用以比喻才進入社會,缺乏經(jīng)驗。
    6.中國成語故事 篇六
    戰(zhàn)國時期,秦國實行商鞅變法,國力逐漸強盛,不斷派兵去攻擊其他國家。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將白起,在趙國的長平一舉殲滅了由趙括率領(lǐng)的四十萬趙軍。秦王趁機派出使者要挾趙王,要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給秦國,作為講和的條件,否則就要將趙國踏為平地。
    于是,趙王召集樓昌、虞卿來商量對策。趙王說:“我們的在長平一帶吃了敗仗,我準(zhǔn)備率領(lǐng)趙國的`全部人馬與秦軍決一死戰(zhàn),你們有什么意見?”樓昌表示反對,他主張派出重要使臣到秦國去講和。虞卿對這兩種意見都不同意,他首先指出樓昌的意見不切合實際,然后針對趙王的意見,問道:“按照大王的看法,秦王能不能打敗您帶去的全部兵馬呢?”趙王說:“秦之攻我也,不遺余力矣,必以倦而歸也?!币馑际钦f,秦國進攻我們,已經(jīng)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了,一定要打敗我們才肯返回的。虞卿于是說:“希望大王能聽從我的意見,派出重要使者帶著珠寶禮品到楚國、魏國去。楚王和魏王貪圖我們的禮品,必然會很好地接待我們的使者。秦王看到這種情況,必然會疑心各國諸侯要聯(lián)合抗秦。秦王就會心生顧慮,不敢貿(mào)然進攻我們,我們與秦國講和才能成為現(xiàn)實?!钡牵w王沒有聽從虞卿的意見,結(jié)果也吃了敗仗。
    后來,人們就用“不遺余力”比喻把全部力量都使出來,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