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遐想作文400字左右

字號:


    端午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在這個節(jié)日里,人們會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葉等,以紀念屈原和愛國精神。而對于我們這些年輕人來說,端午節(jié)更是一個思考自己文化認同和傳承的時刻。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端午節(jié)的遐想,來思考自己的文化根基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抖宋绻?jié)遐想作文400字左右》是為大家整理的內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端午節(jié)遐想作文400字左右 篇一
    今天是端午小長假的最后一天,我一大早就餓了,于是媽媽包了餛飩。
    我加入了“包餛飩行動”中,包著包著,我想起了小時候玩橡皮泥包“餃子”的情景。小時候我總是包不好餃子,不是長得“四不像”,就是皮太薄,放到鍋里一煮就裂開了。但現在,我卻在學包餛飩。我抱著嘗試的心理,照著媽媽說的一步一步做。
    首先拿一張餛飩皮,平攤在手上,用筷子夾一點肉餡放上去,然后把餛飩皮的兩個對角錯開并捏在一起,成為一個“小貓臉”的形狀,然后把“小貓臉”左右兩個下端捏在一起,包出來的餛飩一邊是捏在一起,另一邊是“小貓臉”的兩個耳朵。
    剛開始包時,我還不太熟練,包出來的餛飩有大有小,樣子也沒有媽媽包的餛飩好看,等到好不容易像點餛飩的樣子了,餡又擱的太大,根本捏不上。但我一點一點地來,一步一步地認真做,雖然速度慢了一些,但是卻有點餛飩的樣子了,也能掌握餡料的多少了。
    最后,我和媽媽合力完成了這頓餛飩大餐。吃著自己親手包的餛飩,我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2.端午節(jié)遐想作文400字左右 篇二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jié),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杈鯀s聽信*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jié)的活動可真多啊!
    3.端午節(jié)遐想作文400字左右 篇三
    再過幾天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了,前天媽媽說:“這次放假我們去鄉(xiāng)下的外婆家過端午。說到端午我就不禁想到小時候在外婆家過節(jié)的情景。
    早上我被外婆叫醒起來時我那比狗還靈的鼻子就告訴我:有好吃的!我趁外婆系數的時侯偷偷摸摸地走到廚房一步、兩步,越來越近了,我看到了粽葉、糯米、肉,我恍然大悟:原來要包粽子。外婆進了廚房說:“下午可以吃粽子了?!薄疤耍 蔽艺f。“只可惜就我一個人包太慢了?!蓖馄耪f?!澳俏襾韼湍悖〔贿^你先教我?!蔽艺f。“看著?!蓖馄耪f。我仔細地看了一次:先拿一片清洗過的粽葉卷成漏斗形,再放一小把洗過的糯米,然后放一塊切成快的肉,再放糯米,直到“漏斗”與的頂端齊平,然后將剩余的葉子折好,最后那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我做的越來越像外婆夸我做的好。
    由于是兩個人做我們中午就開始吃粽子了,味道比五芳齋還好吃。外婆還和我說起了端午節(jié)的起源:傳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人們?yōu)榱思o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jié)。她還說除了吃粽子還要劃龍舟、吃五黃、避五毒、掛香草。
    端午,多么有趣多么令人懷念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啊。
    4.端午節(jié)遐想作文400字左右 篇四
    “五月五,是端陽節(jié)。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人們唱起這首歌的時候,我便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一位楚國的大詩人,是一位愛國的忠臣。有一次,楚國國王中了秦王的圈套,被秦王抓住了。隨后,秦王就占領了整個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為了不背叛自己的國家,不去投奔秦王的隊伍。屈原萬般無奈,只好來到汨羅江邊,抱起石頭投汨羅江自盡了。
    人們知道這件事后,都不禁失聲痛哭。他們?yōu)榱思o念投江自盡的屈原,就把家里的米飯等東西拿來紀尊給屈原??墒?,一天晚上,有人卻夢到屈原的臉瘦了許多。這個消息在楚國傳開了,人們紛紛議論著,為什么丟進河里那么多東西,屈大人的臉還會瘦呢?后來人們才知道是被河里的魚蛟蝦蟹吃了。這時,村民們就用竹筒包上飯,丟到汨羅江中去,這就是后來我們所說的粽子。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去吃屈原的遺體,要保護他的遺體。
    就這樣,每年的五月五日,人們都將粽子投到汨羅江里,以寄托對屈原的哀思。從此,人們就將每年的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jié)”,也從此成了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5.端午節(jié)遐想作文400字左右 篇五
    一年一度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到了,帶花繩、帶荷包、吃粽子,甭提多高興了。
    我們家鄉(xiāng)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香包刺繡之鄉(xiāng)”。20xx年x月,“慶陽香包繡制”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可有名了。每年端午節(jié)前夕我們慶陽市都要舉辦獨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節(jié)——香包節(jié)為端午節(jié)拉開帷幕。香包,古稱香囊、佩帷,亦稱“荷包”,慶陽當地農村稱其為“耍活子”,是勞動婦女奇托希望、祈禱幸福的產物。傳說,“香包”是當地婦女在端陽節(jié)制作各種小動物形狀的繡花荷包,給孩子們佩戴在身上驅惡逐魔、逢兇化吉。這種精湛的`手工藝術被誠嗣保留下來,成為現代黃土高原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衷心祝愿。
    在慶陽,香包無處不在,隨處可見。它掛在農村老漢的旱煙袋上,戴在鄉(xiāng)里孩子的頭上,穿在農家姑娘的身上。到了初五這一天,大小孩子都要戴香包,尤其是孩子,前胸、后背、肩上綴滿了各種各樣表示吉祥祝福、驅邪鎮(zhèn)惡的香包。這一天的慶陽,大街小巷和嶺上塬下,更是香包的博覽會,城鎮(zhèn)鄉(xiāng)村香氣四溢,可謂“香飄十里,陶醉八鄉(xiāng)”。這天上,大人們早早起床,還采回艾草和柳條掛在門庭上避邪。從山間提回“藥水”沐浴,洗去晦氣。到了中午全家人坐在一起舉行豐盛大會餐來為端午節(jié)勝利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