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初中函數(shù)知識點總結(通用10篇)

字號:

    總結的選材不能求全貪多、主次不分,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總結的目的,把那些既能顯示本單位、本地區(qū)特點,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為重點選用,寫得詳細、具體。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目偨Y書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江蘇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篇一
    同號兩數(shù)來相加,絕對值加不變號
    異號相加大減小,大數(shù)決定和符號
    互為相反數(shù)求和,結果是零須記好
    【注】“大”減“小”是指絕對值的大小
    2、有理數(shù)的減法運算
    減正等于加負,減負等于加正
    有理數(shù)的乘法運算符號法則
    同號得正異號負,一項為零積是零
    3、合并同類項
    說起合并同類項,法則千萬不能忘
    只求系數(shù)代數(shù)和,字母指數(shù)留原樣
    4、去、添括號法則
    去括號或添括號,關鍵要看連接號
    擴號前面是正號,去添括號不變號
    括號前面是負號,去添括號都變號
    5、解方程
    已知未知鬧分離,分離要靠移完成
    移加變減減變加,移乘變除除變乘
    6、平方差公式
    兩數(shù)和乘兩數(shù)差,等于兩數(shù)平方差
    積化和差變兩項,完全平方不是它
    7、完全平方公式
    二數(shù)和或差平方,展開式它共三項
    首平方與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間放
    和的平方加聯(lián)結,先減后加差平方
    8、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
    和的平方加再加,先減后加差平方
    9、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號,移項變號要記牢
    同類各項去合并,系數(shù)化“1”還沒好
    求得未知須檢驗,回代值等才算了
    10、因式分解與乘法
    和差化積是乘法,乘法本身是運算
    積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運算
    江蘇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篇二
    《春》朱自清
    一、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后改名自清,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原籍浙江紹興,后定居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23年發(fā)表長詩《毀滅》,震動詩壇。他的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代表作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有《背影》《歐游雜記》《你我》,文藝論著有《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綠》《背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
    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處南宋的志南和尚《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二、文本研讀
    第一部分(1)盼春(反復和擬人的修辭)
    第二部分(2-7)繪春(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第三部分(8-10)贊春(三個比喻)
    1、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辭?
    開篇點題,總領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潑的感情基調。運用了反復和擬人的修辭,表現(xiàn)了對春天到來的急切盼望和喜悅之情。
    2、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巴低档亍薄般@”寫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不經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驚喜之感。這樣寫是無意識、無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感情。
    3、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六個動詞的連用,表現(xiàn)了人們在草地上的活動和感受,側面寫出了春草勃發(fā)給人們帶來的歡樂。
    4、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擬人。寫出了春花爭春比美、竟相開放、互不相讓的動態(tài)。
    5、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寫出了春花爭艷,萬紫千紅的景象。
    6、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甜”從味覺上寫出了花的香味兒。想象,由實寫到虛寫,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實。
    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這一句從側面襯托出春花的竟相開放,萬紫千紅,香味濃郁。其中,一個“鬧”字不僅寫出了聲音,也寫出了情態(tài),可以使人聯(lián)想起蜜蜂嚶嚶嗡嗡,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忙碌著采蜜的情景。渲染百花爭春的氣氛,給人們呈現(xiàn)一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畫面。
    8、‘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引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突出春風和煦的特點?!皳崦币辉~巧妙地表達了春風的溫暖和柔情。這是從觸覺的角度寫春風的柔和。
    9、“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比喻、擬人,寫出春雨的細、密、多的特點?!靶笨棥薄氨煛毙蜗蟮膶懗隽溯p盈、迷蒙的特點。渲染了春雨的輕柔、濕潤。
    10、樹葉兒卻綠得發(fā)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江蘇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篇三
    1、分子的基本性質
    (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其質量、體積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數(shù)的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
    (2)分子在不斷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隔: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
    (4)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
    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3、應用分子的觀點認識:
    (1)純凈物、混合物: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由同一種分子構成的是純凈物。如冰、水共存物實際為純凈物,因為其中的構成粒子只有一種水分子,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的是混合物,如紅磷和白磷的混合體為混合物,區(qū)分純凈物和混合物的關鍵是把握物質的種類或分子的種類是否相同。
    (2)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水蒸發(fā)是發(fā)生了物理變化,而水分解是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水蒸發(fā)時,水分子本身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分子間的間隔。水的化學性質也沒有改變。水分解時,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分子變了,生成的氫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學性質。
    注意: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的組成一定改變,分子的數(shù)目可能改變。
    1、原子定義: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學反應的實質: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區(qū)別: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分子、原子的相互關系:
    5、原子的基本性質: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其質量、體積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樣,也是時刻不停地做高速的無規(guī)則運動。溫度越高,能量越大,運動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間也有一定的間隔
    江蘇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篇四
    1、課前認真預習.預習的目的是為了能更好得聽老師講課,通過預習,掌握度要達到百分之八十.帶著預習中不明白的問題去聽老師講課,來解答這類的問題.預習還可以使聽課的整體效率提高.具體的預習方法:將書上的題目做完,畫出知識點,整個過程大約持續(xù)15-20分鐘.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將練習冊做完.
    2、讓數(shù)學課學與練結合.在數(shù)學課上,光聽是沒用的.當老師讓同學去黑板上演算時,自己也要在草稿紙上練.如果遇到不懂的難題,一定要提出來,不能不求甚解.否則考試遇到類似的題目就可能不會做.聽老師講課時一定要全神貫注,要注意細節(jié)問題,否則“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3、課后及時復習.寫完作業(yè)后對當天老師講的內容進行梳理,可以適當?shù)刈?5分鐘左右的課外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書.其課外題內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課.
    4、單元測驗是為了檢測近期的學習情況.其實分數(shù)代表的是你的過去,關鍵的是對于每次考試的總結和吸取教訓,是為了讓你在期中、期末考得更好.老師經常會在沒通知的情況下進行考試,所以要及時做到“課后復習”.
    江蘇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篇五
    相比許多應試方法,語文學習四大基本功可以真正提高語文成績,并加深語文素養(yǎng)。
    眾所周知,書寫與口語表達一樣,同是交流的重要渠道。說出話來是為了讓人聽明白;而寫出字來是為了讓人看明白。“書寫規(guī)范,字跡清晰”是中考語文寫字能力六點要求之首,同時“書寫整潔”和“錯別字”還占卷面3分!由此看來,寫字這項基本功還包括消滅錯別字和糾正錯別字的能力及要求。因為《20xx年上海市初中畢業(yè)統(tǒng)一學業(yè)考試考試手冊》對這方面的規(guī)定是:能正確書寫3500個常用漢字。所以只有多寫,多讀,認真加以甄別,才能將這項能力掌握,也才能消滅錯別字,做到書寫正確無誤。
    我相信同學們對語文的積累一直以來從未間斷過。從語文學科的特性來說,積累的途徑雖然多種多樣,但盡管已經步入初三,最原始首選的方法還是讀、背、默。也許并不新鮮但極為有效,這是我們的祖先千百年來總結出的智慧精華。因為多讀方能形成語感;多背才能積少成多;多默就能長久不忘。關鍵在于久而久之,由量變到質變,然后還可以推陳出新,逐漸就達到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另外,讀、背、默是學習各種知識的基本功,不亞于武功,經過日久天長的訓練,功夫自會上身,到那時將受益終生。我們熟知的大師級人物比如魯迅、錢鐘書、郭沫若等就是不僅具有過人的記憶能力,乃至過目不忘,而且具有超強的閱讀能力,以致一目十行。而《20xx年上海市初中畢業(yè)統(tǒng)一學業(yè)考試考試手冊》中規(guī)定的現(xiàn)代文閱讀的第2、3、4知識點,文言文閱讀的第1、2、3、4知識點均是考察積累能力的。所以初三學生面對大量的記憶和背默練習,不僅不能厭煩,而且要從嚴、從細,達到精益求精。
    江蘇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篇六
    1、重心的定義:平面圖形中,幾何圖形的重心是當支撐或懸掛時圖形能在水平面處于平衡狀態(tài),此時的支撐點或者懸掛點叫做平衡點,也叫做重心。
    2、幾種幾何圖形的重心:
    (1) 線段的重心就是線段的中點;
    (2) 平行四邊形及特殊平行四邊形的重心是它的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3) 三角形的三條中線交于一點,這一點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4) 任意多邊形都有重心,以多邊形的任意兩個頂點作為懸掛點,把多邊形懸掛時,過這兩點鉛垂線的交點就是這個多邊形的重心。
    提示:
    (1) 無論幾何圖形的形狀如何,重心都有且只有一個;
    (2) 從物理學角度看,幾何圖形在懸掛或支撐時,位于重心兩邊的力矩相同。
    3、常見圖形重心的性質:
    (1) 線段的重心把線段分為兩等份;
    (2) 平行四邊形的重心把對角線分為兩等份;
    (3) 三角形的重心把中線分為1:2兩部分(重心到頂點距離占2份,重心到對邊中點距離占1份)。
    上面對重心知識點的鞏固學習,同學們都能熟練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很好的復習學習數(shù)學知識。
    江蘇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篇七
    課標與教材對修改病句這一考點的相關要求是:
    1.辨析并判斷句子的正誤;
    2.從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對、結構混亂等方面有側重地修改病句;
    3.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在語段中找出病句進行修改;
    4.用符號修改有語病的句子。
    分類解析:
    (1)班主任李老師對她的批評雖然非常尖刻,但完全是出于對她的關愛。
    (2)只要把經濟發(fā)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眾手中,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
    [解析]句(1)感情色彩不當,尖刻是貶義詞,用在這不適合,應改為中性詞尖銳句(2)是關聯(lián)詞語用錯,只要與就連用,只有與才連用,應將只要以為只有。)
    二、搭配不當
    (3)一場波及幾十個省份的大旱在神州大地持續(xù)蔓延,中國目前旱情形勢十分嚴厲。
    (4)蘇聯(lián)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塑造了共產黨員保爾柯察金的英雄事跡。
    (5)2008年夏季的北京,鳥語花香,景色宜人,是舉辦奧運會的最佳時期。
    [解析]句(3)主謂搭配不當,形勢不能嚴厲,可改為嚴峻句(4)動賓搭配不當,動詞塑造與事跡不能構成動賓關系,可將事跡改為形象句(5)主賓搭配不當,北京與時期搭配不當,可將時期改為城市。
    (6)在液晶電視售后服務方面及消費者保護領域,對保修的概念與包修的概念認識不太清楚。
    (7)學校已從教學、生活方面為復轉軍人中專學歷班充分準備和周密安排。
    (8)《上海市中小學2008學年度課程計劃及其說明》中明確要求切實減輕本市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yè)。
    [解析]句(6)缺少主語,應在對之前加上消費者句(7)缺少謂語,應在充分準備前加上做了句(8)缺少賓語中心詞,應在句末加上的負擔。
    (9)新聞出版業(yè)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就是要妥善處理和正確認識速度、結構、效益、質量之間的關系。
    (10)作為日益影響著我們學習和生活的網絡,它對我們充滿了新鮮和好奇。
    (11)旺旺網一名熱心網友了解到西平小學的情況后,在網上發(fā)起了募捐活動,得到網友很多的積極響應。
    [解析]句(9)邏輯語序不當,妥善處理正確認識前后有承接關系,前后顛倒,只須將位置互換即可;句(10)主客顛倒,應將它對我們改為我們對它句(11)定語與中心詞位置顛倒,可將很多調到網友之前。
    (12)能否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13)春節(jié)期間,大家出去走親訪友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發(fā)生意外事故。
    (14)人們一走進教學樓就會看到,所有關于澳門歷史的圖片和宣傳畫被掛在走廊的墻壁上。
    [解析]句(12)前后不統(tǒng)一,能與否表達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因此,應刪除能否句(13)否定多余,防止與不要都表達否定的意思,同時放在句中,與要表達的意思相悖,應去掉其中一個;句(14)概念范圍不清,圖片包括宣傳畫,不宜并列,可改為 宣傳畫及其他圖片。
    (15)6月16日,完成地震災區(qū)堰塞湖實地勘測和水文監(jiān)測任務的8名湖北水文搶測隊員凱旋歸來。
    [解析]句(15)凱旋與歸來詞義重復,可將歸來去掉。
    (16)孩子們非常喜歡離休干部朱大爺,一來到這里就有說有笑,非常歡喜。
    [解析]句(16)有歧義,來到這里有說有笑的既可以理解為孩子們又可以理解為朱大爺,意思不明確,可改為:孩子們非常喜歡離休干部朱大爺,朱大爺一來到這里,他們就有說有笑,非常歡喜。
    (17)歷史巨著《史記》的作者是由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寫成的。
    (18)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黨的領導干部,辦事、想問題都要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
    [解析]句(17)是典型的句式雜糅。這是將《史記》的作者是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和《史記》是由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寫成的兩句雜糅而成,可刪除的作者或寫成的。句(18)的后半部分把從出發(fā)和以為出發(fā)點兩種句式雜糅??砂褟母臑橐?。
    江蘇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篇八
    1、水資源及其存在形式
    淡水資源只占全球水資源的2.5%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只占全球淡水資源的0.3%
    水資源是有限的
    各國水資源比較
    2、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
    a)時間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且年份變化大
    b)空間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1、利用水資源中的突出問題:
    水資源浪費、污染嚴重
    嚴重過度開采地下水
    2、合理開發(fā)利用水資源的措施
    a)節(jié)約用水
    b)防止污染,保護水源
    c)興修水利,跨流域調水
    (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方案
    江蘇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篇九
    “靜態(tài)”概念: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動態(tài)”概念:角可以看作是一條射線繞其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如果一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那么這個角叫做平角;平角的一半叫直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鈍角;大于0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銳角。
    二、角的換算:1周角=2平角=4直角=360°;
    1平角=2直角=180°;
    1直角=90°;
    1度=60分=3600秒(即:1°=60′=3600″);
    1分=60秒(即:1′=60″).
    三、余角、補角的概念和性質:
    概念: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平角,那么這兩個角叫做互為補角。
    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直角,那么這兩個角叫做互為余角。
    說明:互補、互余是指兩個角的數(shù)量關系,沒有位置關系。
    性質: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四、角的比較方法:
    角的大小比較,有兩種方法:
    (1)度量法(利用量角器);
    (2)疊合法(利用圓規(guī)和直尺)。
    五、角平分線:從一個角的頂點引出的一條射線。把這個角分成相等的兩部分,這條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平分線。
    常見考法
    (1)考查與時鐘有關的問題;(2)角的計算與度量。
    誤區(qū)提醒
    角的度、分、秒單位的換算是60進制,而不是10進制,換算時易受10進制影響而出錯。
    【典型例題】(20xx云南曲靖)從3時到6時,鐘表的時針旋轉角的度數(shù)是()
    【答案】3時到6時,時針旋轉的是一個周角的1/4,故是90度,本題選c.
    江蘇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篇十
    [知識能力要求]熟悉標點符號的功能,能正確書寫使用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包括兩大類:點號和標號。常用的點號有七種,標號有九種,共十六種。點號的作用是點斷,主要表示語句的停頓、結構關系的語氣。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點號可分為句末點號和句中點號兩種。
    一、句末點號:句號、問號、感嘆號三種,
    1、句號(。略)
    2、問號(?)(注意事項):
    a、除一般的疑問句用問號表示疑問語氣外,反問句和設問句句末也用問號。
    例:世間還能有比這更居心險惡的事情嗎?
    例:是誰創(chuàng)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
    b、選擇問句只在句末用用一個問號,句中各項之間要用逗號;但有時為了強調各選項的獨立性,也可以在各項之后都用問號。
    例:明天是你去監(jiān)考呢,還是我去監(jiān)考呢?
    c、有些表示委婉語氣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問號。
    例:請你們說話小聲一點好不好?
    d、有的句子雖含有疑問詞(誰、什么、怎么樣等),但并非真正發(fā)問,而是表達了一個陳述語氣,因而應用句號。
    例:誰都不知道他是誰。
    3、嘆號(!)
    表示感情強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頓。
    a、表示感嘆句末尾的停頓。例:歌唱吧,為迎接這輝煌的勝利!
    b、語氣很重,很強烈的祈使句、反問句也用嘆號。
    例:小王,快來!快來!
    例:怎么會講得這么糟呢!
    c、兼有兩種語氣的,例如兼有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的句子,通常應該根據句子的基本
    例:快去吧,這又有什么可猶豫的!
    二、句中點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
    1、逗號
    逗號是句中點號的重點。在單句中,逗號主要用于以下七種情況。
    (一)、表示句子里邊的一般停頓。
    例: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
    (二)單句的一般成分之間——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賓語、補語之間,定語、狀語和中心語之間,一般不用點號。在以下幾種情況下,這些成分之間要用逗號。
    甲、主語、謂語的情況特殊
    第一、主語(復雜的短語作主語)和謂語比較長,主語和謂語中間通常要用逗號。
    例:這巨大的打擊和難言的悲痛,幾乎把吳吉昌擊倒了。
    第二、主語雖然短,但需要強調,主語后面要用逗號。
    例:她,就是這次比賽中唯一的女冠軍。
    第三、主語后面帶有語氣助詞,語氣助詞后面要用逗號。
    例:你啊,還是這個老脾氣。
    第四、謂語是主謂短語,主語后有時要停頓,要用逗號。
    例:你的申請,廠長已經同意了。
    乙、變式句中間要用逗號。
    第一、謂語前置的句子。
    例:出來吧,你們!
    第二、定語后置的`句子。
    例: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
    第四、狀語提到主語前頭的句子。
    例:眨眼間,崗尖崗尖的四大堆柴禾已經準備好了。
    例:忽然,辦公桌上的電話響起了十分急促的鈴聲。
    丙、賓語較長,特別是當主謂短語或者動賓短語作賓語時,前邊往往要用逗號。
    例:我知道,你是為中國戰(zhàn)士的鮮血而痛惜……
    例: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半個小時簡化太極拳。
    例:司機答應,把這批大學生盡快送到火車站。
    (三)、某些復指短語后頭或組成成分之間要用逗號。
    例:張敏,我們的班長,昨天突然病了。
    例:這位是總務主任,我們的管家人。
    (四)句子中除了一般成分外,還有獨立成分。這些獨立成分和一般成分之間要用逗號。
    例:我們,包括領導同志,明天都要去植樹。
    (五)較長的并列的詞語之間,一般要用逗號。
    例:政治的黑暗,階級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來。
    (六)、反復的詞語之間要用逗號。
    例:水,水,我要喝水。
    (七)、轉折連詞后可用逗號,以突出轉折的意思。
    例:我的身體不太好,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經好多了。
    在復句中,逗號主要用于下邊兩種情況。
    (一)分句和分句之間除了有時用分號外,都用逗號。
    例: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記憶上閏土了。
    (二)少數(shù)關聯(lián)詞語后面必要可用。
    例:祖沖之雖然駁斥了戴法興的謬論,但是,他所編制的《大明歷》還是被擱置了。
    使用逗號需要注意的是:
    (一)逗號雖然用處廣泛,但也要注意用得恰當。除了上述幾種情況外,不要碰到句內停頓就加上逗號。用不用逗號既要看是否需要停頓,更要看結構上能否斷開。有的長句子讀起來中間需要停頓,但結構上不能斷開,也就不能加逗號。下面這句話就是這樣:
    例: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
    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二)由“把”“被”字組成的介賓短語和中心語,兼語和前面的動詞聯(lián)系都很緊 密,因此,介賓短語后面,兼語前后都不能用逗號。
    例:我們一定要把黨風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例:主犯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判有期徒刑八年。
    例:我們必須幫助青年人努力提高自已的文化素養(yǎng)。
    2、頓號
    頓號也用于并列詞語之間,不過這種詞語比用逗號隔開的并列詞語更簡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頓。
    例:他引用了傳說、民謠、古詩。使用頓號應注意下列八點。
    (一)、并列詞語中如果有連詞“和”“與”“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頓號。“和”類連詞一般用在多項并列詞語的最后兩項之間。
    例:我國科學、文化、文藝、衛(wèi)生、教育和新聞出版等事業(y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
    (二)、有的并列詞語讀起來并不停頓或者停頓很小,又不會產生歧義,中間就不必用頓號。例:這在母親的心里是多么慘痛悲哀和無可奈何的事??!其它如“工農業(yè)”“中外記者”“甲乙丙丁“等都是這樣。
    (三)、不是并列詞語之間不應用頓號。
    例:我家住北京朝陽區(qū)、和平里。(此句頓號前后是領屬關系而不是并列關系,中間沒有停頓,不應該用頓號。
    (四)、只有兩項并列詞語的,一般不用頓號,而用“和”“及”等連詞。
    例:老劉病了。昨天小張給他送去點心和水果。
    (五)并列詞語作謂語、作補語,并列詞語之間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例:一群年輕人在唱歌,跳舞。
    例:這篇文章寫得生動,感人。
    (六)如果要把簡短的并列詞語加以強調,這些并列詞語之間就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例:這次采訪,你必須帶三樣世西:鋼筆,錄音機,照相機。
    (七)鄰近的兩個數(shù)字(一、二、三……九)連用,表示概數(shù)時不用頓號。如果是數(shù)字省略語,就要用頓號。
    例:三、四米 ? 十之七、八
    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體部分。
    (八)如果并列詞語中還有并列詞語,大的并列詞語之間用逗號,小的并列詞語之間用頓號。例(略)
    3:分號
    分號和逗號都可以用于復句內部的分句之間,不同之處在于分號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間。它表示的停頓大于逗號。
    例: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
    分號只用在復句中,不用在單句中。復句中除了并列分句以外的其他分句,如果分句內部已經用了逗號,分句之間通常就得用分號。
    分號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間的結構層次清楚。
    例:做,要靠想來指導;想,要靠做來證明。
    例: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
    注意:
    1、單句排比,要求氣勢貫通,一般用逗號,不用分號。
    例:對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象夏天般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象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象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2、并列關系句,分句較短的用逗號不用分號。
    例: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4、冒號
    冒號的基本用處是提示下文和總括上文。它表示較大的停頓。
    提示下文:
    (一)用在書信、發(fā)言稿開頭的稱呼語下邊,有引起收信人、聽眾注意的意思。
    (二)有在“某某說”后面,表示后面是引用的話。
    (三)用在提示性的話的末尾,表示后邊有話要說。
    例:歷史已經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當社會急遽變化的時候,新的事物不斷涌現(xiàn),舊的關系不斷改變,語言受到沖擊,隨著發(fā)生變化。
    例:我已經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
    (四)用在總提的話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項說明。或者表示冒號前面的話引起后面的話。
    例:我們一連穿過三座石坊: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和天階。
    (五)表示后面是補充說明或解釋性的話。
    例:只是我總以為沒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銜接起來,夏才去冬又開始了。
    (六)用在強調動詞后面的賓語,提起讀者注意。冒號前的動詞常用的有:“想”“說”“問”“是”“記住”“認為”“證明”“宣布”“指出”等,賓語往往較長或復雜。例: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例:事實證明:你的看法是完全正確的。
    總括上文:
    在分項或從幾個方面說了以后,用冒號表示后面還有一句總括的話。
    例:教師愛護學生,學生尊敬老師:師生關系非常融洽。
    需要注意的是:
    (一)冒號是句內點號。沒有提示的意思,沒有較大的停頓(即使出現(xiàn)了上述“想”“說”等動詞),就不要用冒號。
    例:華老師批評他:不尊守課堂紀律。(冒號沒有提示作用,因此應刪掉冒號。)
    例:我認為這首詩很好。(沒有冒號,使用正確)
    (二)冒號一般管到句末,如果需要延長,要管幾句或一段話,一般要用序次語或引號標明。例:本詞典主要作了如下修訂:一、增加了一千多個新詞;二修改了釋義下確切之處。例:姐姐來信說:“最近上海天氣很熱。媽媽已遷入新居。”
    (三)“某某說”之類放在引用的話前頭,用冒號,放在引用話中間或者后邊,不用冒號。例:李老師說:“我走了還有王老師,王老師會照顧她的?!?BR>    例:“謝謝你,”李老師說,“車快來了吧?”
    例:“李老師,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了?”范福喜問。
    (四)帶有強烈感情和表示大聲呼叫的稱呼語后邊不用冒號,用嘆號;屬于相互交談的稱呼語后邊一般也不用冒號,用逗號。
    例:同志們!你們辛苦了!
    例:小高,這是你的票。
    (五)不要在一個句子里套用兩個冒號。
    例:小劉來信說:近來農村中出現(xiàn)了三多現(xiàn)象:小企業(yè)多了,使用家用電器的多了,騎摩托車的多了。
    這句話改為:小劉來信說近來農村中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可以歸納為三多:小企業(yè)多了,使用家用電器的多了,騎摩托車的多了。
    3、標號: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連接號(-)、間隔號(.)、書名號(《》)
    引號
    引號用途主要有下邊兩種:
    (一)表示話在引號里的話是實際那樣說的(或者想說的),或者是引用來的。
    例:船工從酣睡中醒來:“敲門干什么?”
    (二)表示放在引號里的話是有特殊意味的,如意義突出的,不照字面理解而別有含義的,作者不同意或者懷疑這種說法的,以及諷刺、反語等。
    例:母親是個“平凡”的人。(表示突出、強調)
    例: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績”完全暴露出來了。(反語)
    此外需要指出的詞語以及專名、術語、成語之類有時候也用引號。
    例:這就是“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的由來。
    例:好就好在它點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個“充”字。
    使用引號,有三點需要特別注意:
    (一)用引號的話里還有需要引用的話,外邊一層用雙引號,里邊一層用單引號。
    (二)凡是把引用的話獨立來用,末尾的標點放在引號里邊;凡是把引用的話作為作者自己的話的一部分,末尾不點標點。但是,引用的話末了的標點如果是問號或嘆號,那么,即使作為作者自己的話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例:賈島詩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BR>    例:寫文章要做到“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
    例:他把“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個回?”兩句反復吟誦了好幾遍。
    例:那天晚上,我剛走到胡洞口,就聽到“啊呀!”一聲。
    (三)只說出別人的話的意思,不照原樣引用,叫做轉述。轉述的話不用引號。
    例:有的說,你們走了,就像我掉了一扇膀子;有說的,你們走了,就像是吃飯時缺少了鹽;有的說,要是背得動,媽媽要把你們背著送過鴨綠江。
    破折號用法:破折號是標號中的重點。它有多種用途,主要有下邊兩種。
    (一)表示它后邊是解釋或補充說明的話。
    例: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藝術品——就是小屋。
    例: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行文中通常用一個破折號引出解釋或補充說明的話,如上二例。如果這類語句插在一個句子的當中,往往前后兩處都用破折號。
    (二)表示 后面是跳躍或轉折的話。
    例:“好香的菜,——聽到了風聲了嗎?”趙七爺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對面說。
    破折號還有其他一些用法:
    (一)表示說話中斷。
    例:“你——”老張看了看我,親切地說,“未來屬于你們,你們青年人一定要刻苦學習,力爭成為本行的專家?!?BR>    (二)表示聲音的延長。
    例:我們對著大海喊:周總理——
    (三)副標題的前后,或只用在前面。
    例:為了周總理的囑托……
    ——記農民科學家吳吉昌
    (四)表示事項的列舉。這種用法多用于文件和科技文獻。
    (五)引文后面注明出處。
    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鸥?BR>    (六)注釋后,說明注釋者。
    例:……如格林(英國新康德學派和新里格爾的創(chuàng)始者——譯者)給他的影響更大了。
    此外,破折號有時也可用于總括前文。
    例:革命和革命戰(zhàn)爭是進攻的,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這種說法才是完全正確的。
    使用破折號需要注意的是:破折號前面的詞句原來有標點,用了破折號以后,一般說不必再保留那個標點、跳躍或轉折的話除外。因為讀到破折號時,總要停頓,省去那個標點不影響理解語意。
    括號
    解釋語義,注明時間,也可以交代引出處,列舉具體內容,還可以諷刺、批評、訂正錯誤等。
    使用括號要注意:
    (一)括號要緊挨前面被注釋或說明的詞語或句子。
    (二)按注釋范圍大小來分,括號可分為句內括號和句外括號兩種。前者只注釋句中一部分詞語,括號前如有點號要放在括號外邊,括號內的最后一個點號(問號、嘆號除外)應當省去。后者要放在全句句末點號之后,括號內的標點按一般情況處理。
    例:他高聲念道:“萬道光芒地,將出現(xiàn)了喲——新生的太陽?!保ü簦骸短柖Y贊》)
    例:猿人是第一次能用雙手制造工具的人,他和那種只能本能地使用自然工具(石塊、木棒)的一般南方古猿,有了本質的區(qū)別。
    括號和破折號都可以注釋前邊的話,兩者的區(qū)別大致是:內容重要,屬于正文的部分的,用破折號;內容不太重要,不是正文的一部分,只是注釋,沒有它也不影響意思完整的,用括號。
    這時附帶說明一下常用序次語的表示方式。
    (一)用“首先”“其次”“最后”或“第一”“第二”“第三”等,后面用逗號。
    例:首先,思想上要重視?!浯?,要掌握有關知識。
    (二)用“一”“二”“三”或“甲”“乙”“丙”等,后面用頓號。
    例:根據代詞指代的對象的不同,代詞可分為三種:一、人稱代詞,二、疑問代詞,
    三、指示代詞。
    (三)數(shù)字外面加了括號,序次語后面就不再加點號。
    例:第一單元有下面幾篇課文:(一)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二)說“小”(三)文學評論兩篇(四)用阿拉伯數(shù)字時,后面用小圓點。
    省略號用法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話里有所省略,表示重復的或者類似的語氣的省略,還表示列舉同類事物和序數(shù)詞語的省略。
    (二)表示話未說完、語意未盡、說話空隙,或者說話斷續(xù)、沉默不語等。
    例;原來如此!……
    例:喂!是小陳嗎?你托我買的書買到了……你什么時候來???……好,好,再見!
    使用省略號要注意下邊三點;
    (一)省略號所表示的不必盡舉的同類事物省略,一般要在列出三項以后再用,以便讀者據以聯(lián)想和補充省略的內容。
    (二)省略號前邊的話如果到了需要停頓的地方,應該用什么標點符號就用什么標點符號(如果是頓號、逗號、也可以用):省略號后邊不必再用表示停頓的符號。
    (三)省略號相當于“等”“等等”,所以省略號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省略號和破折號都可表示語言的中斷,兩者的不同之處是:省略號表示余聲未盡,破折號表示戛然而止。
    書名號:主要用業(yè)標明書名、篇名、報刊名、文件名、戲曲名、歌曲名、圖畫名等
    1.書名號之間可用頓號,也可不用任何點號。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我剛走進電影院,就看見屏幕上赫然投著“生死抉擇”四個字。
    2.書名與篇名連用時,先寫書名,后寫篇名,中間用間隔號,然后加上書名號。如:《茍子?勸學》。
    其他應注意的問題:
    1.嘆號、問號不能用在句子成分之間,因為其語氣停頓相當于句號。
    如:我呀,還得再活上一陣子呀!
    2.省略號不能和“等”同用。如:張藝謀執(zhí)導的電影《十面埋伏》全球首映慶典,將于七月十日舉行,演出嘉賓包括劉德華、金城武、章子怡……等當紅藝人,演出陣容非常龐大。
    3.書名號容易忽視。如:資本論不是很長嗎?你不也要讀嗎?“資本論”應加書名號。
    4.破折號與省略號的區(qū)別:
    破折號表聲音延長,省略號表說話斷斷續(xù)續(xù)。如:“我……不行……了,請……你……”
    5.省略號后一般不能再用點號。
    6.復指成分之間不能用逗號或頓號,如果用只能用破折號。
    如:敬愛的總理周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