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篇比較短的文言文及譯文

字號:

學(xué)習(xí)文言文可以了解歷史,學(xué)習(xí)古代文化,欣賞古代文學(xué),研究古代文明。下面是分享的五篇比較短的文言文及譯文。歡迎閱讀參考!
    1.五篇比較短的文言文及譯文
    司馬光砸缸
    佚名〔宋代〕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譯文
    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釋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現(xiàn)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學(xué)家,編撰《資治通鑒》等書。
    庭:庭院。
    甕:口小腹大的一種容器。
    皆:全,都。
    棄去:逃走。
    光:指司馬光。
    破:打開,打破。
    迸:涌出。
    2.五篇比較短的文言文及譯文
    學(xué)弈
    孟子〔先秦〕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dǎo)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xué)習(xí),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dǎo),卻一心以為有大雁(或是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xué)習(xí)下棋,但后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說:不是這樣的。
    注釋
    弈:下棋。(圍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通國:全國。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長。
    使:讓。
    誨:教導(dǎo)。
    其:其中。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
    雖聽之:雖然在聽講。
    以為:認(rèn)為,覺得。
    鴻鵠:指天鵝、大雁一類的鳥。
    援:引,拉。
    將至:將要到來。
    思:想。
    弓繳(zhuó):弓箭。
    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之:代詞,這里指鴻鵠。
    雖與之俱學(xué):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xué)習(xí)。
    弗若之矣:成績卻不如另外一個人。
    為是其智弗若與: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
    曰:說。
    非然也:不是這樣的。
    矣:了。
    弗:不如。
    3.五篇比較短的文言文及譯文
    智子疑鄰
    朝代:春秋戰(zhàn)國|作者:韓非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簡介
    智子疑鄰,是一個成語典故,出自《韓非子·說難》中的《顏則旭篇》。它的意思是: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去趕緊修筑它,一定有盜賊進(jìn)來。”他們鄰居家的老人也如此說。這天晚上富人的家里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認(rèn)為自己的兒子非常機(jī)智,卻懷疑是鄰居家的老人偷的。這則故事通常拿來做交淺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訓(xùn)。故事背景:春秋時代。
    翻譯/譯文
    宋國有個富人,有一天下雨那個富人家的墻被毀壞。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筑它,一定會有盜賊進(jìn)來?!备舯诘睦先艘策@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他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干的。
    4.五篇比較短的文言文及譯文
    楊氏之子
    劉義慶〔南北朝〕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shè)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兒應(yī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BR>    譯文
    梁國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拙絹戆菀娝母赣H,恰巧他父親不在,于是便叫他出來。他為孔君平端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睏钍献玉R上回答說:“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注釋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舊時對學(xué)者或老師的尊稱。
    設(shè):擺放,擺設(shè)。
    甚:非常。
    詣:拜見。
    未聞:沒有聽說過。
    示:給……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說。
    未:沒有。
    5.五篇比較短的文言文及譯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
    佚名〔南北朝〕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信然。
    譯文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jīng)和許多小孩一起嬉戲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把樹枝都壓彎了。許多孩子都爭相跑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
    注釋
    王戎:西晉瑯琊(今屬山東)人,自幼聰明過人,為“竹林七賢”之一,官至尚書令,司徒。
    嘗:曾經(jīng)。
    諸:眾多。
    游:嬉戲玩耍。
    子:李子。
    折枝:壓彎樹枝。
    競走:爭相地跑過去。
    競:爭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