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學習的生物內容里面有很多知識概念,也有很多需要區(qū)分和記憶的專業(yè)術語。
1.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一
人體內三大物質的代謝
1.葡萄糖在細胞內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能量,多余部分在肝臟和肌肉處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儲存起來,血糖降低時,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還有多余的糖可以轉變成脂肪,某些氨基酸。
2.脂肪可以在皮下結締組織腸系膜等處儲存起來,也可以再度分解成甘油,脂肪酸,然后氧化分解或者轉變?yōu)楦翁窃?BR> 3.氨甚酸被吸收后,一是被直接合成各組織蛋白質、酶和激素,二是通過氨基轉換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三是通過脫氨基作用,分解成含氮部分(可轉變成尿素)和不含氮部分(可氧化分解,也可合成糖類,脂肪)。
4.糖類、脂肪、蛋白質三者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可用圖解表示成糖類與脂肪和蛋白質雙向轉化,蛋白質向脂肪單項轉化;三者之間的轉化是有條件的,只有在糖類充足的情況下,才能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三者之間還相互制約,正常情況下,人和動物主要由糖類氧化分解供能。
5.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80~120mg/dL,血糖含量低于50~60mg/dL時,出現低血糖早期癥狀,低于45mg/dL時,出現低血糖晚期癥狀,需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
6.當肝功能不好或磷脂的合成減少,脂蛋白合成受阻,脂肪堆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多食含卵磷脂較多的食物可以預防。
7.人體每天必須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主要因為蛋白質不能儲存。動物性食物中氨基酸種類較齊全,豆類蛋白質中賴氨酸的含量較豐富。
2.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二
細胞膜的制備
1、選材:人或動物成熟的紅細胞。
原因:沒有細胞器沒有細胞核沒有細胞壁
其他材料:蒸餾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2、原理:細胞內的物質有一定濃度。把紅細胞放入清水中,水會進入紅細胞,導致紅細胞吸水漲破,使細胞膜內的物質流出來,除去細胞內的其他物質得到細胞膜。
3、方法和步驟
⑴將紅細胞稀釋液制成裝片。
⑵在高倍鏡下觀察,蓋玻片一側滴加蒸餾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⑶紅細胞凹陷消失,體積增大,最后導致細胞破裂,內容物流出。
⑷利用離心法獲得純凈的細胞膜。
3.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三
1.生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可以分為兩類: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
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
2.伴性遺傳的特點:
(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特點: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遺傳現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上,一般是男性通過女兒傳給外孫);女性患者的父親和兒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親傳給致病基因.
(2)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特點: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連續(xù)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親和女兒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體遺傳的特點:患者全部為男性;致病基因父傳子,子傳孫(限雄遺傳).
4.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四
1.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并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_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3.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存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表現型=基因型+環(huán)境條件.
4.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進行減數_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在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范圍內,有n對等位基因的個體產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種.
5.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五
1、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的區(qū)別,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2、病毒:屬于生物,無細胞結構,它們寄生在其它生物體內生活和繁殖后代,所以是具有生命的生物體,細菌病毒又稱噬菌體,病毒的遺傳物質可能是DNA或者可能是RNA.
3、應激性:是指生物體對外界刺激發(fā)生一定反應的特性。需要時間短。(如:蛾、蝶類的趨光性)。
4、反射:是指多細胞高等動物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各種刺激所發(fā)生的反應(如:狗見主人搖頭擺尾),屬于應激性。
5、適應性:是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現象,是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形成的。
6、遺傳性:是指親代與子代之間表現出相似的特性。
7、細胞學說: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的,其內容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8、生物工程學:以生物科學為基礎,運用科學原理和工程技術來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從而產生出人類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
9、生態(tài)學:研究生物與其生存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6.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六
1、性狀:是生物體形態(tài)、結構、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對性狀: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3、顯性性狀:在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的雜交實驗中,雜種一代(F1)表現出來的性狀,隱性性狀:雜種一代(F1)未表現出來的性狀。
4、性狀分離:指在雜種后代中,同時顯現出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
5、雜交:具有不同相對性狀的親本之間的交配或傳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個體之間的交配或傳粉(自花傳粉是其中的一種)
7、測交:用隱性性狀(純合體)的個體與未知基因型的個體進行交配或傳粉,來測定該未知個體能產生的配子類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種雜交方式。
8、純合子:基因組成相同的個體;
雜合子:基因組成不同的個體。
9、分離定律:在生物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7.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七
1、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jié)
2、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意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內環(huán)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6、血漿中酸堿度:7.35—7.45
調節(jié)的試劑:緩沖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wěn)態(tài):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指的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
8.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八
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qū)別在于R基的不同。
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
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
5、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6、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酸,它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7、蛋白質功能:
①結構蛋白,如肌肉、羽毛、頭發(fā)、蛛絲
②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
③運輸載體,如血紅蛋白
④傳遞信息,如胰島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體
9.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九
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葡萄糖分解成兩個分子_,產生少量【H】,釋放少量能量,在細胞質基質進行;第二階段,_和水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釋放少量能量,在線粒體中進;第三階段,前兩個階段產生的[H]與氧氣結合而形成水,同時釋放大量能量,在線粒體中進行。有氧呼吸的反應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條件是酶)。
2.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進行,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與有氧呼吸第一階段相同,第二階段,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別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轉變成乳酸,反應式分別是C6G12O6---C2H6O+2CO2+能量(條件:酶)和C6H12O6----2C2H6O3+能量(條件:酶)。
10.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十
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1.水
水在細胞中含量最多,以兩種形式存在。一部分與細胞內其他物質相結合,叫結合水,大約占細胞內全部水分的4.5%,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細胞中絕大部分的水以游離形式存在,叫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是各種反應的介質,參與許多化學反應,能夠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廢物。
2.無機鹽
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狀態(tài)存在細胞中,是細胞內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和酸堿平衡。
3.糖類
糖類主要由C,H,O3種化學元素組成,根據水解情況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糖類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4.脂質
脂質主要由C,H,O3種化學元素組成,很多脂質還含有N和P,脂質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
5.蛋白質
蛋白質主要由C,H,O,N4種化學元素組成,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其結構通式是~。氨基酸分子的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那個鍵叫做肽鍵,表示為-NH-CO-。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成的化合物叫二肽,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成的化合物叫多肽。蛋白質分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每種蛋白質分子的氨基酸的種類不同、數目不同、排列次序不同和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蛋白質具有以下多種重要功能: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催化、運輸、調節(jié)和免疫。
6.核酸
核酸由C,H,O,N,P等化學元素組成,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根據核酸中所含五碳糖的種類不同,核酸可分為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和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
1.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一
人體內三大物質的代謝
1.葡萄糖在細胞內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能量,多余部分在肝臟和肌肉處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儲存起來,血糖降低時,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還有多余的糖可以轉變成脂肪,某些氨基酸。
2.脂肪可以在皮下結締組織腸系膜等處儲存起來,也可以再度分解成甘油,脂肪酸,然后氧化分解或者轉變?yōu)楦翁窃?BR> 3.氨甚酸被吸收后,一是被直接合成各組織蛋白質、酶和激素,二是通過氨基轉換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三是通過脫氨基作用,分解成含氮部分(可轉變成尿素)和不含氮部分(可氧化分解,也可合成糖類,脂肪)。
4.糖類、脂肪、蛋白質三者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可用圖解表示成糖類與脂肪和蛋白質雙向轉化,蛋白質向脂肪單項轉化;三者之間的轉化是有條件的,只有在糖類充足的情況下,才能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三者之間還相互制約,正常情況下,人和動物主要由糖類氧化分解供能。
5.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80~120mg/dL,血糖含量低于50~60mg/dL時,出現低血糖早期癥狀,低于45mg/dL時,出現低血糖晚期癥狀,需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
6.當肝功能不好或磷脂的合成減少,脂蛋白合成受阻,脂肪堆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多食含卵磷脂較多的食物可以預防。
7.人體每天必須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主要因為蛋白質不能儲存。動物性食物中氨基酸種類較齊全,豆類蛋白質中賴氨酸的含量較豐富。
2.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二
細胞膜的制備
1、選材:人或動物成熟的紅細胞。
原因:沒有細胞器沒有細胞核沒有細胞壁
其他材料:蒸餾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2、原理:細胞內的物質有一定濃度。把紅細胞放入清水中,水會進入紅細胞,導致紅細胞吸水漲破,使細胞膜內的物質流出來,除去細胞內的其他物質得到細胞膜。
3、方法和步驟
⑴將紅細胞稀釋液制成裝片。
⑵在高倍鏡下觀察,蓋玻片一側滴加蒸餾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⑶紅細胞凹陷消失,體積增大,最后導致細胞破裂,內容物流出。
⑷利用離心法獲得純凈的細胞膜。
3.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三
1.生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可以分為兩類: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
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
2.伴性遺傳的特點:
(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特點: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遺傳現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上,一般是男性通過女兒傳給外孫);女性患者的父親和兒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親傳給致病基因.
(2)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特點: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連續(xù)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親和女兒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體遺傳的特點:患者全部為男性;致病基因父傳子,子傳孫(限雄遺傳).
4.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四
1.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并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_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3.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存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表現型=基因型+環(huán)境條件.
4.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進行減數_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在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范圍內,有n對等位基因的個體產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種.
5.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五
1、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的區(qū)別,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2、病毒:屬于生物,無細胞結構,它們寄生在其它生物體內生活和繁殖后代,所以是具有生命的生物體,細菌病毒又稱噬菌體,病毒的遺傳物質可能是DNA或者可能是RNA.
3、應激性:是指生物體對外界刺激發(fā)生一定反應的特性。需要時間短。(如:蛾、蝶類的趨光性)。
4、反射:是指多細胞高等動物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各種刺激所發(fā)生的反應(如:狗見主人搖頭擺尾),屬于應激性。
5、適應性:是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現象,是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形成的。
6、遺傳性:是指親代與子代之間表現出相似的特性。
7、細胞學說: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的,其內容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8、生物工程學:以生物科學為基礎,運用科學原理和工程技術來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從而產生出人類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
9、生態(tài)學:研究生物與其生存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6.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六
1、性狀:是生物體形態(tài)、結構、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對性狀: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3、顯性性狀:在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的雜交實驗中,雜種一代(F1)表現出來的性狀,隱性性狀:雜種一代(F1)未表現出來的性狀。
4、性狀分離:指在雜種后代中,同時顯現出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
5、雜交:具有不同相對性狀的親本之間的交配或傳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個體之間的交配或傳粉(自花傳粉是其中的一種)
7、測交:用隱性性狀(純合體)的個體與未知基因型的個體進行交配或傳粉,來測定該未知個體能產生的配子類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種雜交方式。
8、純合子:基因組成相同的個體;
雜合子:基因組成不同的個體。
9、分離定律:在生物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7.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七
1、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jié)
2、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意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內環(huán)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6、血漿中酸堿度:7.35—7.45
調節(jié)的試劑:緩沖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wěn)態(tài):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指的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
8.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八
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qū)別在于R基的不同。
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
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
5、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6、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酸,它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7、蛋白質功能:
①結構蛋白,如肌肉、羽毛、頭發(fā)、蛛絲
②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
③運輸載體,如血紅蛋白
④傳遞信息,如胰島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體
9.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九
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葡萄糖分解成兩個分子_,產生少量【H】,釋放少量能量,在細胞質基質進行;第二階段,_和水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釋放少量能量,在線粒體中進;第三階段,前兩個階段產生的[H]與氧氣結合而形成水,同時釋放大量能量,在線粒體中進行。有氧呼吸的反應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條件是酶)。
2.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進行,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與有氧呼吸第一階段相同,第二階段,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別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轉變成乳酸,反應式分別是C6G12O6---C2H6O+2CO2+能量(條件:酶)和C6H12O6----2C2H6O3+能量(條件:酶)。
10.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 篇十
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1.水
水在細胞中含量最多,以兩種形式存在。一部分與細胞內其他物質相結合,叫結合水,大約占細胞內全部水分的4.5%,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細胞中絕大部分的水以游離形式存在,叫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是各種反應的介質,參與許多化學反應,能夠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廢物。
2.無機鹽
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狀態(tài)存在細胞中,是細胞內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和酸堿平衡。
3.糖類
糖類主要由C,H,O3種化學元素組成,根據水解情況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糖類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4.脂質
脂質主要由C,H,O3種化學元素組成,很多脂質還含有N和P,脂質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
5.蛋白質
蛋白質主要由C,H,O,N4種化學元素組成,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其結構通式是~。氨基酸分子的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那個鍵叫做肽鍵,表示為-NH-CO-。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成的化合物叫二肽,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成的化合物叫多肽。蛋白質分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每種蛋白質分子的氨基酸的種類不同、數目不同、排列次序不同和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蛋白質具有以下多種重要功能: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催化、運輸、調節(jié)和免疫。
6.核酸
核酸由C,H,O,N,P等化學元素組成,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根據核酸中所含五碳糖的種類不同,核酸可分為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和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