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代表,也是現(xiàn)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大家整理了簡短古文翻譯集錦。這些古文不僅有著簡單易懂的語言,還包含豐富的哲學(xué)思想和文化內(nèi)涵。初學(xué)者可以通過閱讀和背誦這些古文,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dá)能力和閱讀能力,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
1.簡短古文翻譯集錦 篇一
周處改過自新
原文:周處年少時,兇強(qiáng)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shù)十里,與處之俱。經(jīng)三日三夜,鄉(xiāng)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翻譯:周處年少時,為人蠻橫強(qiáng)悍,打架斗歐,為當(dāng)?shù)匾淮蟮満?。此外,義興水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百姓將他們并稱為“三害”,三害當(dāng)中屬周處最為厲害。于是有人便問周處:既然你這么有本事,何不去殺死猛虎蛟龍,證明一下你的實力呢?實際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個。周處聽后立即上山擊斃了猛虎,又跳入水中與蛟龍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沒,漂流出數(shù)十里遠(yuǎn)。經(jīng)過三天三夜,百姓們都以為蛟龍和周處一并死了,紛紛出來慶祝。結(jié)果周處殺死蛟龍,提著它的腦袋從岸邊爬起。聞聽鄉(xiāng)人以為自己已死,表示慶賀的事,才知實際上大家也把自己當(dāng)作一大禍害,不禁滿面淚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吳郡尋找陸機(jī)、陸云這兩位當(dāng)時東吳的名士。恰巧陸機(jī)不在,只見到陸云。周處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他,并說:“自己想改正錯誤,可歲月皆已荒廢了,怕最終沒有什么成就可言?!标懺普f:“古人珍視道義,認(rèn)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瘺r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fù)?dān)憂好名聲得不到傳揚(yáng)呢?”周處聽后決定改過自新,最終成為一代忠臣孝子。
2.簡短古文翻譯集錦 篇二
東吳四英杰
原文: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權(quán)之雄略,然一時英杰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quán)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于權(quán)曰?!懊C才宜佐時,當(dāng)廣求其比,以成功業(yè)?!焙箬づR終與權(quán)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茍,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彼彀菝赡?,結(jié)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quán)問:“誰可代者?”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fù)重,觀其規(guī)慮,終可大任,無復(fù)是過也?!边d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guān)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quán)委心所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翻譯:孫吳之所以擁用江東,抗衡于中國,根本是因為孫策、孫權(quán)的雄才大略。當(dāng)時東吳的英杰,(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個人,是當(dāng)時的(東吳)的所謂社稷心膂,)都是能與國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為自古將帥,大都認(rèn)為自己是賢能之人,害怕有勝過自己的。但是上面這些賢能的人則不是這樣。孫權(quán)剛接執(zhí)掌政權(quán),魯肅(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qū)O權(quán)推薦:“肅才宜佐時,當(dāng)廣求其比,以成功業(yè)?!焙箬づR終給孫權(quán)寫信推薦:“魯肅忠烈,臨事不茍,如果能用他來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肅遂代瑜治軍。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你現(xiàn)在的才略不再是當(dāng)年吳下阿蒙(因為呂蒙已學(xué)習(xí)了大量的知識)?!彼彀菝赡福Y(jié)友而別。呂蒙后來也代替了魯肅執(zhí)掌軍權(quán)。呂蒙在陸口,因有病辭職,權(quán)問:“誰可代你?”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fù)重,觀其規(guī)慮,終可大任,無復(fù)是過也?!边d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guān)羽皆曾被他們打敗。雖然他們互相推薦引見,而孫權(quán)又能委心聽之,東吳之所以為吳,并非是偶然的。
3.簡短古文翻譯集錦 篇三
治本在得人
原文:苻堅召見(高泰),悅之,問以為治之本。對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審舉,審舉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國家不治者也?!眻栽唬骸翱芍^辭簡而理博矣。”
翻譯:符堅召見高泰,很喜歡他,向他請教治國的根本辦法。高泰回答說:“治國的根本辦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薦,慎重推薦在于考察這人的真實情況。每個官位得到合適人選,國家卻治理得不好的情況,是不會有的?!避迗裕牶螅┱f:“說的真是言詞簡略而道理深廣啊?!?BR> 4.簡短古文翻譯集錦 篇四
呂蒙正不記人過
原文: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參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簾內(nèi)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fù)忘,固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時人服其量。
翻譯:呂蒙正先生不喜歡記著別人對他的犯下的錯。當(dāng)初剛?cè)螀⒅碌臅r候,上朝時,有一個朝廷官員在簾內(nèi)指著他說:“這樣的粗陋之人也能夠參與朝政嗎?”蒙正假裝沒有聽到走了過去。他的同事很憤怒,讓人詢問那位官員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結(jié)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憤憤不平,后悔沒有追問到底。蒙正說:“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終身不能再忘了他,還不如不知道。沒有查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損失呢?”當(dāng)時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氣量。
5.簡短古文翻譯集錦 篇五
愚公移山
列子〔先秦〕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河陽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齡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塞,出來進(jìn)去都要繞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dá)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又安放在哪里?”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庇谑怯薰暑I(lǐng)兒孫中能挑擔(dān)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yùn)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男孩,剛剛換牙的年紀(jì),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聰明的老頭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真的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手中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邊,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邊。從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1.簡短古文翻譯集錦 篇一
周處改過自新
原文:周處年少時,兇強(qiáng)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shù)十里,與處之俱。經(jīng)三日三夜,鄉(xiāng)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翻譯:周處年少時,為人蠻橫強(qiáng)悍,打架斗歐,為當(dāng)?shù)匾淮蟮満?。此外,義興水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百姓將他們并稱為“三害”,三害當(dāng)中屬周處最為厲害。于是有人便問周處:既然你這么有本事,何不去殺死猛虎蛟龍,證明一下你的實力呢?實際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個。周處聽后立即上山擊斃了猛虎,又跳入水中與蛟龍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沒,漂流出數(shù)十里遠(yuǎn)。經(jīng)過三天三夜,百姓們都以為蛟龍和周處一并死了,紛紛出來慶祝。結(jié)果周處殺死蛟龍,提著它的腦袋從岸邊爬起。聞聽鄉(xiāng)人以為自己已死,表示慶賀的事,才知實際上大家也把自己當(dāng)作一大禍害,不禁滿面淚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吳郡尋找陸機(jī)、陸云這兩位當(dāng)時東吳的名士。恰巧陸機(jī)不在,只見到陸云。周處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他,并說:“自己想改正錯誤,可歲月皆已荒廢了,怕最終沒有什么成就可言?!标懺普f:“古人珍視道義,認(rèn)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瘺r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fù)?dān)憂好名聲得不到傳揚(yáng)呢?”周處聽后決定改過自新,最終成為一代忠臣孝子。
2.簡短古文翻譯集錦 篇二
東吳四英杰
原文: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權(quán)之雄略,然一時英杰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quán)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于權(quán)曰?!懊C才宜佐時,當(dāng)廣求其比,以成功業(yè)?!焙箬づR終與權(quán)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茍,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彼彀菝赡?,結(jié)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quán)問:“誰可代者?”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fù)重,觀其規(guī)慮,終可大任,無復(fù)是過也?!边d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guān)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quán)委心所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翻譯:孫吳之所以擁用江東,抗衡于中國,根本是因為孫策、孫權(quán)的雄才大略。當(dāng)時東吳的英杰,(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個人,是當(dāng)時的(東吳)的所謂社稷心膂,)都是能與國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為自古將帥,大都認(rèn)為自己是賢能之人,害怕有勝過自己的。但是上面這些賢能的人則不是這樣。孫權(quán)剛接執(zhí)掌政權(quán),魯肅(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qū)O權(quán)推薦:“肅才宜佐時,當(dāng)廣求其比,以成功業(yè)?!焙箬づR終給孫權(quán)寫信推薦:“魯肅忠烈,臨事不茍,如果能用他來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肅遂代瑜治軍。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你現(xiàn)在的才略不再是當(dāng)年吳下阿蒙(因為呂蒙已學(xué)習(xí)了大量的知識)?!彼彀菝赡福Y(jié)友而別。呂蒙后來也代替了魯肅執(zhí)掌軍權(quán)。呂蒙在陸口,因有病辭職,權(quán)問:“誰可代你?”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fù)重,觀其規(guī)慮,終可大任,無復(fù)是過也?!边d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guān)羽皆曾被他們打敗。雖然他們互相推薦引見,而孫權(quán)又能委心聽之,東吳之所以為吳,并非是偶然的。
3.簡短古文翻譯集錦 篇三
治本在得人
原文:苻堅召見(高泰),悅之,問以為治之本。對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審舉,審舉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國家不治者也?!眻栽唬骸翱芍^辭簡而理博矣。”
翻譯:符堅召見高泰,很喜歡他,向他請教治國的根本辦法。高泰回答說:“治國的根本辦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薦,慎重推薦在于考察這人的真實情況。每個官位得到合適人選,國家卻治理得不好的情況,是不會有的?!避迗裕牶螅┱f:“說的真是言詞簡略而道理深廣啊?!?BR> 4.簡短古文翻譯集錦 篇四
呂蒙正不記人過
原文: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參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簾內(nèi)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fù)忘,固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時人服其量。
翻譯:呂蒙正先生不喜歡記著別人對他的犯下的錯。當(dāng)初剛?cè)螀⒅碌臅r候,上朝時,有一個朝廷官員在簾內(nèi)指著他說:“這樣的粗陋之人也能夠參與朝政嗎?”蒙正假裝沒有聽到走了過去。他的同事很憤怒,讓人詢問那位官員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結(jié)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憤憤不平,后悔沒有追問到底。蒙正說:“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終身不能再忘了他,還不如不知道。沒有查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損失呢?”當(dāng)時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氣量。
5.簡短古文翻譯集錦 篇五
愚公移山
列子〔先秦〕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河陽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齡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塞,出來進(jìn)去都要繞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dá)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又安放在哪里?”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庇谑怯薰暑I(lǐng)兒孫中能挑擔(dān)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yùn)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男孩,剛剛換牙的年紀(jì),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聰明的老頭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真的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手中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邊,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邊。從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