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化學首先要了解化學,培養(yǎng)對化學的樂趣,當你產生了樂趣之后,學化學便不再是一件難事。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必修三化學知識點整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必修三化學知識點整理 篇一
1、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俗名:沼氣、坑氣
2、分子結構:
CH4:以碳原子為中心,四個氫原子為頂點的正四面體(鍵角:109度28分)
3、化學性質:
①氧化反應:(產物氣體如何檢驗?)
甲烷與KMnO4不發(fā)生反應,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應:(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種結構,說明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
4、同系物:
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所有的烷烴都是同系物)
5、同分異構體: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式(結構不同導致性質不同)
烷烴的溶沸點比較:碳原子數不同時,碳原子數越多,溶沸點越高;碳原子數相同時,支鏈數越多熔沸點越低
同分異構體書寫:會寫丁烷和戊烷的同分異構體
2.高一必修三化學知識點整理 篇二
1、原子定義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對于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因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等,都是宏觀現象,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現的屬性,并不是單個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
3、分子的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
3.高一必修三化學知識點整理 篇三
鎂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在空氣中點燃鎂條:2Mg+O2點燃===2MgO
2.在氮氣中點燃鎂條:3Mg+N2點燃===Mg3N2
3.在二氧化碳中點燃鎂條:2Mg+CO2點燃===2MgO+C
4.在氯氣中點燃鎂條:Mg+Cl2點燃===MgCl2
5.海水中提取鎂涉及反應:
①貝殼煅燒制取熟石灰:CaCO3高溫===CaO+CO2↑CaO+H2O=Ca(OH)2
②產生氫氧化鎂沉淀:Mg2++2OH—=Mg(OH)2↓
③氫氧化鎂轉化為氯化鎂:Mg(OH)2+2HCl=MgCl2+2H2O
④電解熔融氯化鎂:MgCl2通電===Mg+Cl2↑
4.高一必修三化學知識點整理 篇四
鐵及其化合物性質
1.Fe2+及Fe3+離子的檢驗:
①Fe2+的檢驗:(淺綠色溶液)
a)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繼而變灰綠色,最后變紅褐色。
b)加KSCN溶液,不顯紅色,再滴加氯水,溶液顯紅色。
②Fe3+的檢驗:(黃色溶液)
a)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
b)加KSCN溶液,溶液顯紅色。
2.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鐵與鹽酸的反應:Fe+2HCl=FeCl2+H2↑
②鐵與硫酸銅反應(濕法煉銅):Fe+CuSO4=FeSO4+Cu
③在氯化亞鐵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鐵中的氯化亞鐵雜質)3FeCl2+Cl2=2FeCl3
④氫氧化亞鐵在空氣中變質:4Fe(OH)2+O2+2H2O=4Fe(OH)3
⑤在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鐵粉:2FeCl3+Fe=3FeCl2
⑥銅與氯化鐵反應(用氯化鐵腐蝕銅電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少量鋅與氯化鐵反應:Zn+2FeCl3=2FeCl2+ZnCl2
⑧足量鋅與氯化鐵反應:3Zn+2FeCl3=2Fe+3ZnCl2
5.高一必修三化學知識點整理 篇五
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4Na+O2==2Na2O
2.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點燃====Na2O2
3.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現象:
①鈉浮在水面上;
②熔化為銀白色小球;
③在水面上四處游動;
④伴有嗞嗞響聲;
⑤滴有酚酞的水變紅色。
4.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
5.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氫鈉受熱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氫氧化鈉與碳酸氫鈉反應: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1.高一必修三化學知識點整理 篇一
1、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俗名:沼氣、坑氣
2、分子結構:
CH4:以碳原子為中心,四個氫原子為頂點的正四面體(鍵角:109度28分)
3、化學性質:
①氧化反應:(產物氣體如何檢驗?)
甲烷與KMnO4不發(fā)生反應,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應:(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種結構,說明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
4、同系物:
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所有的烷烴都是同系物)
5、同分異構體: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式(結構不同導致性質不同)
烷烴的溶沸點比較:碳原子數不同時,碳原子數越多,溶沸點越高;碳原子數相同時,支鏈數越多熔沸點越低
同分異構體書寫:會寫丁烷和戊烷的同分異構體
2.高一必修三化學知識點整理 篇二
1、原子定義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對于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因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等,都是宏觀現象,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現的屬性,并不是單個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
3、分子的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
3.高一必修三化學知識點整理 篇三
鎂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在空氣中點燃鎂條:2Mg+O2點燃===2MgO
2.在氮氣中點燃鎂條:3Mg+N2點燃===Mg3N2
3.在二氧化碳中點燃鎂條:2Mg+CO2點燃===2MgO+C
4.在氯氣中點燃鎂條:Mg+Cl2點燃===MgCl2
5.海水中提取鎂涉及反應:
①貝殼煅燒制取熟石灰:CaCO3高溫===CaO+CO2↑CaO+H2O=Ca(OH)2
②產生氫氧化鎂沉淀:Mg2++2OH—=Mg(OH)2↓
③氫氧化鎂轉化為氯化鎂:Mg(OH)2+2HCl=MgCl2+2H2O
④電解熔融氯化鎂:MgCl2通電===Mg+Cl2↑
4.高一必修三化學知識點整理 篇四
鐵及其化合物性質
1.Fe2+及Fe3+離子的檢驗:
①Fe2+的檢驗:(淺綠色溶液)
a)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繼而變灰綠色,最后變紅褐色。
b)加KSCN溶液,不顯紅色,再滴加氯水,溶液顯紅色。
②Fe3+的檢驗:(黃色溶液)
a)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
b)加KSCN溶液,溶液顯紅色。
2.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鐵與鹽酸的反應:Fe+2HCl=FeCl2+H2↑
②鐵與硫酸銅反應(濕法煉銅):Fe+CuSO4=FeSO4+Cu
③在氯化亞鐵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鐵中的氯化亞鐵雜質)3FeCl2+Cl2=2FeCl3
④氫氧化亞鐵在空氣中變質:4Fe(OH)2+O2+2H2O=4Fe(OH)3
⑤在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鐵粉:2FeCl3+Fe=3FeCl2
⑥銅與氯化鐵反應(用氯化鐵腐蝕銅電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少量鋅與氯化鐵反應:Zn+2FeCl3=2FeCl2+ZnCl2
⑧足量鋅與氯化鐵反應:3Zn+2FeCl3=2Fe+3ZnCl2
5.高一必修三化學知識點整理 篇五
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4Na+O2==2Na2O
2.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點燃====Na2O2
3.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現象:
①鈉浮在水面上;
②熔化為銀白色小球;
③在水面上四處游動;
④伴有嗞嗞響聲;
⑤滴有酚酞的水變紅色。
4.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
5.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氫鈉受熱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氫氧化鈉與碳酸氫鈉反應: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