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詩古詩大全

字號:

五言律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它以五個字為一句,每句十個字,嚴(yán)格遵守韻律和格律的要求。五言律詩在中國文化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中國古代文學(xué)的高峰。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美的五言律詩古詩大全,這些詩歌內(nèi)容優(yōu)美動人,表達了詩人們對生命、自然、愛情等主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希望這些古詩能夠讓讀者們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學(xué)的魅力,也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閱讀這些詩歌,領(lǐng)略到詩歌藝術(shù)的獨特魅力。
    1.五言律詩古詩大全 篇一
    山居秋暝
    王維〔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里傳來喧鬧聲,知是少女洗衣歸來,蓮葉輕搖知是上游蕩下輕舟。
    任憑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讓我流連久居。
    注釋
    暝(míng):日落時分,天色將晚。
    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
    新:剛剛。
    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語喧嘩。
    喧:笑語喧嘩。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女子。
    浣:洗滌衣物。
    隨意:任憑。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此處指詩人自己。
    留:居。
    2.五言律詩古詩大全 篇二
    贈孟浩然
    李白〔唐代〕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譯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fēng)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屏棄當(dāng)官不走仕途,一生閑云野鶴年老時仍在山間云中逍遙自在。
    明月夜常常把酒臨風(fēng),飲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注釋
    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稱。
    風(fēng)流:古人以風(fēng)流贊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詞章,風(fēng)度瀟灑,不鉆營茍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說孟“骨貌淑清,風(fēng)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BR>    紅顏句:意謂從青年時代起就對軒冕榮華(仕宦)不感興趣。
    白首:白頭,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飲。中圣:“中圣人”的簡稱,即醉酒。曹魏時徐邈喜歡喝酒,稱酒清者為圣人,酒濁者為賢人。中:讀去聲,動詞,“中暑”、“中毒”之“中”,此為飲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戀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3.五言律詩古詩大全 篇三
    月夜憶舍弟
    杜甫〔唐代〕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jié)氣,月亮還是故鄉(xiāng)的最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老是不能送到,何況戰(zhàn)亂頻繁還沒有停止。
    注釋
    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
    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始宵禁。
    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露從今夜白:指在節(jié)氣“白露”的一個夜晚。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長:一直,老是。
    達:到。
    況乃:何況是。
    未休兵:戰(zhàn)爭還沒有結(jié)束。
    4.五言律詩古詩大全 篇四
    登岳陽樓
    杜甫〔唐代〕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譯文
    以前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終于如愿登上岳陽樓。
    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分隔開來,整個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動。
    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關(guān)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欄遙望胸懷家國淚水橫流。
    注釋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中國第二淡水湖。
    岳陽樓:即岳陽城西門樓,在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游覽勝地。
    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
    坼(chè):分 裂。
    乾坤:指天、地。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
    無一字:音訊全無。
    字:這里指書信。
    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fēng)痹,右耳已聾。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
    戎馬:指戰(zhàn)爭。
    關(guān)山北:北方邊境。
    憑軒:靠著窗戶。
    涕泗(sì)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
    5.五言律詩古詩大全 篇五
    春望
    杜甫〔唐代〕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國都遭侵但山河依舊,長安城里的雜草和樹木茂盛地瘋長。
    感傷國事,看到花開不禁潸然淚下,內(nèi)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竟覺得那叫聲也很揪心。
    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jīng)延續(xù)了一個春天,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釋
    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長安城。
    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
    濺淚:流淚。
    恨別:悵恨離別。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指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當(dāng)。
    白頭:這里指白頭發(fā)。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渾:簡直。欲:想,要,就要。
    勝:經(jīng)受,承受。簪:一種束發(fā)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fā),成年后束發(fā)于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6.五言律詩古詩大全 篇六
    望月懷遠
    張九齡〔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著同一輪明月。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里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月華雖好但是不能相贈,不如回到夢鄉(xiāng)覓取佳期。
    注釋
    懷遠:懷念遠方的親人。
    首二句: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著同一輪明月。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說指親人。遙夜:長夜。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竟夕:終宵,即一整夜。
    憐:愛。滋:濕潤。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這里的滅燭憐光滿,很顯然根據(jù)上下文,這應(yīng)該是個月明的時候,應(yīng)該在農(nóng)歷十五左右。此時月光敞亮,就是在現(xiàn)在今天,熄掉油燈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當(dāng)一個人靜靜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種“憐”的感覺,這只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而已,讀詩讀人,應(yīng)該理解當(dāng)時詩人的心理才能讀懂詩詞。光滿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樣子,“滿”描寫了一個狀態(tài),應(yīng)該是月光直射到屋內(nèi)。
    末兩句:月華雖好但是不能相贈,不如回入夢鄉(xiāng)覓取佳期。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庇郑弘p手捧滿之意。盈:滿(指那種滿蕩蕩的充盈的狀態(tài))。
    7.五言律詩古詩大全 篇七
    渡荊門送別
    李白〔唐代〕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境內(nèi)游覽。
    山隨著平坦廣闊的原野的出現(xiàn)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云層締構(gòu)城外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喜愛這來自故鄉(xiāng)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注釋
    荊門: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遠:遠自。
    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
    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
    江:長江。
    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
    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
    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仍:依然。
    憐:愛。一本作“連”。
    故鄉(xiāng)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xiāng)。
    萬里:喻行程之遠。
    8.五言律詩古詩大全 篇八
    過故人莊
    孟浩然〔唐代〕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
    老朋友準(zhǔn)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
    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共飲美酒,閑談農(nóng)務(wù)。
    等到九九重陽節(jié)到來時,我還要來這里觀賞菊花。
    注釋
    過:拜訪。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莊,田莊。
    具:準(zhǔn)備,置辦。雞黍:指農(nóng)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
    黍(shǔ):黃米,古代認(rèn)為是上等的糧食。
    邀:邀請。至:到。
    合:環(huán)繞。
    郭:古代城墻有內(nèi)外兩重,內(nèi)為城,外為郭。這里指村莊的外墻。
    斜(xié):傾斜。另有古音念xiá。
    開:打開,開啟。軒:窗戶。面:面對。
    場圃:場,打谷場、稻場;圃,菜園。
    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把:拿起。端起。
    話桑麻:閑談農(nóng)事。
    桑麻:桑樹和麻。這里泛指莊稼。
    重陽日:指夏歷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xí)俗。
    還(huán):返,來。
    就菊花: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9.五言律詩古詩大全 篇九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
    八月湖水盛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
    云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想要渡水卻沒有船只,閑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坐看垂釣之人多么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注釋
    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宰相。
    涵虛: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
    混太清:與天混為一體。太清:指天空。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云夢大澤水汽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云
    夢澤:古代云夢澤分為云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低洼地區(qū)。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撼:一作“動”。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
    欲濟無舟楫:想渡湖而沒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無人引薦。濟:渡。
    楫(jí):劃船用具,船槳。
    端居恥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卻閑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閑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時認(rèn)為皇帝圣明,社會就會安定。
    坐觀:一作“徒憐”。
    徒:只能。一作“空”。
    10.五言律詩古詩大全 篇十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唐代〕
    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譯文
    上朝時齊步同登紅色臺階,分署辦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早晨跟著天子的儀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爐的香氣回歸。
    滿頭增白發(fā)悲嘆春花凋落,遙望青云萬里羨慕鳥高飛。
    圣明的朝代大概沒有錯事,規(guī)諫皇帝的奏章日見稀微。
    注釋
    左?。洪T下省。
    杜拾遺:即杜甫,曾任左拾遺。
    “聯(lián)步”句:意為兩人一起同趨,然后各歸東西。
    聯(lián)步:同行。
    丹陛:皇宮的紅色臺階,借指朝廷。
    曹:官署。限:阻隔,引申為分隔。
    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處,此指朝會時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書省在殿西,門下省在殿東。
    天仗:即仙仗,皇家的儀仗。
    惹:沾染。
    御香:朝會時殿中設(shè)爐燃香。
    鳥飛:指詩人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的志向。
    闕事:指錯失。
    自:當(dāng)然。
    諫書:勸諫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