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篇

字號: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yè)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水鄉(xiāng)歌》是一首詩歌。歌頌了水鄉(xiāng)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fā)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贊美之情。詩中突出水鄉(xiāng)的四個特點:水多、橋多、船多、歌多。給讀者勾勒出一幅鮮明、形象的水鄉(xiāng)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又使人如聞勞動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詩歌每小節(jié)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開放互動的課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悟情,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語言美,領略水鄉(xiāng)的風光美,重點抓好寫字教學。課堂教學是屬于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于和善于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fā)現問題的起點。因此,問題是探究學習的起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語文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條件。舉個例子,在教學詩歌時,讓學生自學課文,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小問號,和同桌商量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疑問:船能裝歌嗎?這句話什么意思?是什么事讓船夫們高興得唱起歌來?新生活是什么樣子的?然后通過大家互相討論交流。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語文教學的特點就在于整體性和綜合性。識字識詞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要貫穿閱讀教學的全過程。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通過分析字形,識字析詞,理解句子的意思。把字詞的教學與句子的教學和整篇課文的教學協(xié)調起來,將閱讀、識字、理解、感悟、朗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生字中你認為哪個字難記,你愿意把記字的好辦法告訴大家嗎?指學生自主選擇生字上臺講解。可以用加一加,減一減的辦法記住生字。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2.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風鈴草》一課寫的太美了,風鈴草那與風、小鳥、松、云、小溪為伴清脆的鈴聲似乎現在還在我的耳邊想起,文章的美足以讓孩子們喜歡聽語文課,今天我翻遍網也沒有找到《風鈴草》的課件,不過還好,我找到了七八張風鈴草的圖片,就幾張圖片足以讓孩子們"哇、哇、哇叫個不停。我今天給孩子們留的晚上作業(yè)是"一群小姑娘變成了風鈴草,她們之間一定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把它寫出來"今天我只簡單給孩子們說了寫作的思路,風鈴草有好多朋友:風、小鳥、小草、喇叭花、狗尾巴等,它們之間會發(fā)生有趣、動人的故事,我引導孩子們說出了小草有堅強的生命力,小草能美化環(huán)境,但它沒有漂亮的外表,風鈴草呢外表漂亮,如果風鈴草因為漂亮而驕傲,我們就不會在喜歡風鈴草了,我感覺今天我在講寫作的時候講的太深了,不知道孩子們能不能把這個故事完整的寫下來,我急切的盼望著孩子們的作品。
    3.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地球的清潔工》這篇課文是一篇形式活潑的童話故事,內容淺顯易懂。這一節(jié)課共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即激情導入、初讀感知、深入感悟和拓展延伸。上課一開始當我說動物環(huán)保局正要招收一批清潔工,在激情導入時讓學生真正明白清潔工的含義,感到清潔工的重要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讓學生耳目一新。
    在這一課時中,我以闖關形式組織教學:第一關——感悟關。讀通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在這一關中,我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熟,然后讓他們充分了解每種小動物的生存方式以及這種生存方式給地球環(huán)境帶來的好處。當這種認識已經內化到學生的心中時,進入第二關——朗讀關。在教材處理上在突出文中小動物們表達的幾句話的同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在充分朗讀中使其感悟到同一個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在文本處理上,突出重點朗讀,通過一個"瞅"字,"嘿嘿"的笑聲,突出烏鴉的看不起、"不服",抓住屎克郎的"理直氣壯","你不服,我要讓你心服口服"學生讀文入境,充分感悟了文本,走進了文本!朗讀到位了,再拓展到演。第三關——表演關。根據本課角色較多、對話生動活潑的特點,通過開招聘會的形式組織教學,使學習過程活動化、游戲化,我充分發(fā)揮語文的工具性這一特點,既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又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將科普知識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在課下的查找相關的資料,在課上興致勃勃地進行交流,大大開闊了課堂!資源共享。既提高學生讀書的興趣,又使拓展延伸與文本有機地融為一體。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有很多遺憾之處。我本著從學生的問題入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的思想,讓學生情境導入后就提問,通過學生的提問,來引導讀文。由于教師的經驗有限,該當時處理的問題,一直拖延到開招聘會。"你知道都有哪些清潔工報名參加",學生沒有按照書上的順序講,這時教師提示學生按照書上的順序發(fā)言。其實應允許學生打亂順序來說,不要過多的牽制。這說明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更需注重細節(jié)的問題。兩個關鍵詞"爭先恐后"、"理直氣壯",先讓學生自己體會,帶著理解說說想法。
    針對低年級的年齡特點注意力分散,自控力弱的特點,如何組織教學?這樣的感觸,督促自己業(yè)務,管理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教師要細心的傾聽來自學生的聲音,才能相機而定,改變自己預設的課堂程序,以更好的適應學生的發(fā)展!。教無定法,學無止境,而我,感到自己的不足,這樣的感觸,督促自己更多更快的學習與提升!我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已把我的教育目標"撐起來",讓我充滿勇氣,充滿自信——既然賞識教育深入人心,我也一定能行!
    4.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可愛的娃娃》這篇課文是語文北師大版教材第三冊第六單元“誠實”中的一篇主題課文。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注重體現老師的主導性,從而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我進行了如下總結:
    1.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了觀察能力和語言能力的訓練。在上課初,我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觀察這個可愛娃娃的圖片,學生看圖說出這個娃娃的可愛之處,再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說一說。在教學中,讓學生夸夸這個娃娃等等。
    2.教學中進行教材的延伸。如:想象并說說珍珍的媽媽是怎樣幫助她的,珍珍是怎樣向工藝館的伯伯承認錯誤的,工藝館的伯伯又是怎樣說的等等。
    3.在朗讀中理解詞語的意思。對于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語,如果直接給學生講意思,學生的記憶并不深刻,也許有些學生根本不能真正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因此,對“連連稱贊”這個詞語的理解,我讓學生先夸這個娃娃,再告訴學生,象這樣,這么多人連續(xù)的夸獎就叫“連連稱贊”,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詞語。還有“心驚肉跳”也是這樣,讓學生想象珍珍的心情,很害怕,那“心驚肉跳”就是心里很害怕的意思,學生也理解的更透徹了。
    4.抓住課文中句式的訓練點進行練習。我抓住課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出現的“……多么……!……多么……!”讓學生先觀察原句在仿照例子說一說。
    5.通過想象進入情境體會人物心理,進行朗讀指導。對于二年級孩子來說,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是比較困難的,而只有深刻體會了人物的心理才能讀好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進入情境,根據珍珍當時的動作,想象珍珍當時的心理,并把這種心理讀出來。在教學第三自然段中,有學生讀“看看周圍沒人,珍珍拿起娃娃,裝到書包里,跟在人們的后面,來到大街上。”這句話,讀的很快時,我抓住時機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學生回答說:“珍珍拿娃娃怕被別人發(fā)現了,所以她的動作很快?!睆倪@里就知道,學生是真正進入了情境了。
    6.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芭d趣是好的老師?!痹趯W生學習過程中,為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教師要充分運用教學基本功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堂課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狀態(tài),有一種意未盡,興未了的感覺。我以這節(jié)課教學板書為例。當講到珍珍是個活潑快樂的小姑娘時,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張笑臉,學習到第4自然段,珍珍不快樂時,我又在黑板上畫了一張愁眉苦臉的臉,讀到珍珍“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時,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張哭臉,后,珍珍承認的錯誤,還回了娃娃,珍珍又恢復了活潑快樂時,我又畫了一張微笑的臉,簡單的幾筆反映出珍珍的情感變化,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心理。
    整堂課,雖然學生學得快樂,老師教得輕松,但是,也有讓我遺憾的地方。
    1.段與段之間的銜接還需要再整理,特別是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之間,我是這樣過渡的:珍珍得到了自己心愛的娃娃是不是更快樂了?你是從哪里知道的?引入了第4自然段的教學。其實,后來反思,覺得如果這樣問:你得到了自己喜愛的娃娃,心情怎樣?我們一起去看看珍珍得到自己心愛的娃娃后她的心情吧!這樣問,設置懸念,學生應該更有興趣進行下面的學習。
    2.教學結束的有些突然,如果能根據板書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總結,對工藝館的布娃娃和珍珍的可愛進行比較升華后再讓學生回答“學習這篇課文的收獲?!睂W生應該會收獲更大才對。
    5.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課題是冀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八課《村景》,要求跟著所用班級的進度,不使用多媒體,做一節(jié)常態(tài)課。
    低年級教學以識字教學為主,本想做一節(jié)識字課,可這個班第一課時已經完成,只能講第二課時,原來想把整節(jié)課分為兩個大部分,第一部分識字,第二部分簡單的講讀理解課文,可設計完成后發(fā)現時間不夠用,如果勉強上下來的話,估計會出現兩個部分都不精的情況,所以,修改了教學設計,在這節(jié)課中簡單的進行字詞復習,以講讀和理解課文內容做為重點。
    在復習字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用小黑板出示詞語指名讀出,然后讓學生從詞語里任選一詞進行說話練習,這一設計把字、詞、句結合在一起,效果比較不錯。然后讓小組長利用字卡對本小組的成員進行了認字檢查,并要求每組的組長都進行了簡單的評價,學生的情緒很高,評價能用上很正確,很流利,特別棒等詞語。后教師利用字卡進行開火車游戲,對全班學生的認字進行了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很不錯。
    這篇課文比較短,里面有些文言文的語句,在講解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講淺了沒東西可講,講深了又不適合學生的理解能力,經過深入的體會教材,我決定只進行簡單字面上的講解,然后用各種形式讓學生反復的進行朗讀,把短文讀通讀順,再引導他們讀出感情,讀出其中的美,在讀中感悟課文,理解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運用了自由讀、指名讀、示范讀等形式,并抓住適當的時機引導學生根據文字感受到江南鄉(xiāng)村美麗的景色和人們幸福的生活,從而讀出感情讀出美。
    在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請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一句話,用心的去讀,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并把這句話所描述的景色畫下來,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很感興趣,雖然畫的很簡單,但也能表現出課文中描寫的內容,也算是對學生閱讀積累的一個小訓練。
    整節(jié)課沒什么大的失誤,但在細節(jié)處理上就比預想的要差一些,有些地方處理的顯粗糙,而且在備課中預設還不夠,也許是聽課的人多吧,開始的時候還有些緊張,看來在心理素質上還需鍛煉??!
    6.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從題目到內容都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等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兒歌。
    教學中,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課文中講了幾位植物媽媽?(蒲公英、蒼耳、豌豆)它們分別用什么方法讓它們的孩子去旅行呢?同桌合作,學習課文的2-4小節(jié),找出答案?!边@時候學生只有通過自讀課文才能了解各位“媽媽”使用的方法,然后與同學討論得出結論,進而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這一過程使學生不僅學會自學、自悟,而且在合作中明白了植物的種子有各自的傳播方式。這種通過自己的學習掌握的知識,比老師教的更牢固。這時,我再適時地引導:“這就是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一些方法,你還想知道其他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嗎?課后大家查查資料,找一找?!睂W生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欲 望由此也被激發(fā)起來了。(盡管上課時只有幾個同學了解了其他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但是看到我準備的課件介紹的相關知識時,大家非常的認真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