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起源是一個漫長而又潛移默化的發(fā)展過程,最早源于上古時代的各種原始崇拜所產生的祭祀活動,后經各個朝代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所逐漸形成。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 篇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流落他鄉(xiāng),長做異地之客,
每逢佳節(jié)良辰,越發(fā)思念眷親。
遙想今日重陽,兄弟又在登高,
他們佩帶茱萸,發(fā)覺少我一人。
賞析:
寫游子思鄉(xiāng)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2.小學二年級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 篇二
《端午》
【作者】文秀
【朝代】唐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釋:
①端午: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日。自:自從。
②(前340—前278):中國最早的浪漫詩人、戰(zhàn)國時代楚國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貴妃鄭袖、令尹子蘭、大夫靳尚等詆毀排擠,被貶黜流放。楚敗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羅江。相傳端午節(jié)習俗就是源自對屈原的紀念。
③楚江:楚國境內的江河,此處指汨羅江。
④直臣:正直之臣,此處指屈原。
譯文:
端午節(jié)日從何而來,前人傳說是為了楚國大夫屈原。
可笑汩羅空自浩浩蕩蕩,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3.小學二年級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 篇三
《除夜》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注釋:
除夜:指公元年(元朝至元十八年)除夕。
乾坤:指天地,即空間。
空落落:空洞無物。
歲月:時間。
堂堂:跨步行走的樣子。
末路:指自己被俘囚,不望生還,走上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
驚風雨:指有感于當年戰(zhàn)斗生活的疾風暴雨。
窮邊:極遠的邊地。此就南宋的轄區(qū)而言,稱燕京為窮邊。
雪霜:指囚居生活的艱難困苦。
屠蘇夢:舊歷新年,有合家喝屠蘇酒的習慣。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盡。
譯文:
天地之間一片空曠,時光公然地離我而去。在人生的末路上因為風雨而受驚,在偏僻的邊疆飽經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這一年一樣快要結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經歷也會被遺忘。以后再也夢不到過新年喝屠蘇酒,只能在漫漫長夜里撥動燈火。
4.小學二年級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 篇四
《靜夜思》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井上的欄桿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巴弊终諔饲熬涞摹耙伞弊?,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BR> 5.小學二年級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 篇五
中秋月
【作者】晏殊
【朝代】宋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譯文:
中秋月圓,月光灑到庭院,院中梧桐樹影婆娑,我一人羈旅異鄉(xiāng),節(jié)日里看這月亮下的樹影,時間緩緩過去,影子不知不覺的移動著。
遙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宮中的嬋娟,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樹。
6.小學二年級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 篇六
《十五夜觀燈》
【作者】盧照鄰
【朝代】唐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標簽:節(jié)日元宵節(jié)數字
注釋:
錦:色彩華麗,這里指色彩華麗的花燈,正月十五有放花燈的習俗。
開芳宴:始于唐代的一種習俗,由夫婦中的男方主辦,活動內容一般為夫妻對坐進行宴飲或賞樂觀戲。宋羅燁《醉翁談錄》常開芳宴,表夫妻相愛耳。開,舉行。
蘭缸:也作蘭釭,是燃燒蘭膏的燈具,也常用來表示精致的燈具。
早年:年輕的時候,這里指年輕人。
縟彩:也作縟采,絢麗的色彩。
漢:天河,銀河?!短鎏鰻颗P恰分杏叙ê訚h女,即為銀河中的織女星。
依:靠著,依靠。《說文》依,倚也。
千金笑:指美麗女子的笑。
九枝:一干九枝的燈具,枝上放置蠟燭或加燈油,也泛指一干多枝的燈。
譯文:
在色彩華麗的燈光里,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致的燈具下,年輕人顯得更加光鮮艷麗。
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的點綴著天際。
連接天河的燈光煙火好像是星星墜落下來,靠著高樓的燈似乎月亮懸掛空中。
還有美麗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1.小學二年級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 篇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流落他鄉(xiāng),長做異地之客,
每逢佳節(jié)良辰,越發(fā)思念眷親。
遙想今日重陽,兄弟又在登高,
他們佩帶茱萸,發(fā)覺少我一人。
賞析:
寫游子思鄉(xiāng)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2.小學二年級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 篇二
《端午》
【作者】文秀
【朝代】唐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釋:
①端午: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日。自:自從。
②(前340—前278):中國最早的浪漫詩人、戰(zhàn)國時代楚國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貴妃鄭袖、令尹子蘭、大夫靳尚等詆毀排擠,被貶黜流放。楚敗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羅江。相傳端午節(jié)習俗就是源自對屈原的紀念。
③楚江:楚國境內的江河,此處指汨羅江。
④直臣:正直之臣,此處指屈原。
譯文:
端午節(jié)日從何而來,前人傳說是為了楚國大夫屈原。
可笑汩羅空自浩浩蕩蕩,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3.小學二年級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 篇三
《除夜》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注釋:
除夜:指公元年(元朝至元十八年)除夕。
乾坤:指天地,即空間。
空落落:空洞無物。
歲月:時間。
堂堂:跨步行走的樣子。
末路:指自己被俘囚,不望生還,走上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
驚風雨:指有感于當年戰(zhàn)斗生活的疾風暴雨。
窮邊:極遠的邊地。此就南宋的轄區(qū)而言,稱燕京為窮邊。
雪霜:指囚居生活的艱難困苦。
屠蘇夢:舊歷新年,有合家喝屠蘇酒的習慣。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盡。
譯文:
天地之間一片空曠,時光公然地離我而去。在人生的末路上因為風雨而受驚,在偏僻的邊疆飽經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這一年一樣快要結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經歷也會被遺忘。以后再也夢不到過新年喝屠蘇酒,只能在漫漫長夜里撥動燈火。
4.小學二年級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 篇四
《靜夜思》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井上的欄桿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巴弊终諔饲熬涞摹耙伞弊?,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BR> 5.小學二年級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 篇五
中秋月
【作者】晏殊
【朝代】宋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譯文:
中秋月圓,月光灑到庭院,院中梧桐樹影婆娑,我一人羈旅異鄉(xiāng),節(jié)日里看這月亮下的樹影,時間緩緩過去,影子不知不覺的移動著。
遙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宮中的嬋娟,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樹。
6.小學二年級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詞 篇六
《十五夜觀燈》
【作者】盧照鄰
【朝代】唐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標簽:節(jié)日元宵節(jié)數字
注釋:
錦:色彩華麗,這里指色彩華麗的花燈,正月十五有放花燈的習俗。
開芳宴:始于唐代的一種習俗,由夫婦中的男方主辦,活動內容一般為夫妻對坐進行宴飲或賞樂觀戲。宋羅燁《醉翁談錄》常開芳宴,表夫妻相愛耳。開,舉行。
蘭缸:也作蘭釭,是燃燒蘭膏的燈具,也常用來表示精致的燈具。
早年:年輕的時候,這里指年輕人。
縟彩:也作縟采,絢麗的色彩。
漢:天河,銀河?!短鎏鰻颗P恰分杏叙ê訚h女,即為銀河中的織女星。
依:靠著,依靠。《說文》依,倚也。
千金笑:指美麗女子的笑。
九枝:一干九枝的燈具,枝上放置蠟燭或加燈油,也泛指一干多枝的燈。
譯文:
在色彩華麗的燈光里,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致的燈具下,年輕人顯得更加光鮮艷麗。
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的點綴著天際。
連接天河的燈光煙火好像是星星墜落下來,靠著高樓的燈似乎月亮懸掛空中。
還有美麗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