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物理下冊考點筆記

字號:

高中學習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識,還要把高中的知識與初中的知識溶為一體才能學好。在讀書、聽課、研習、總結(jié)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都比初中的學習有更高的要求。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年級物理下冊考點筆記》,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年級物理下冊考點筆記 篇一
    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shù)和。
    2.高一年級物理下冊考點筆記 篇二
    線速度V=s/t=2πR/T2.
    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與頻率T=1/f6.
    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角速度與轉(zhuǎn)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zhuǎn)速意義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zhuǎn)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
    (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高一年級物理下冊考點筆記 篇三
    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共點力
    如果幾個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該點不一定在物體上),這幾個力叫做共點力。
    尋找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1.物體保持靜止或者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叫平衡狀態(tài)。
    2.物體如果受到共點力的作用且處于平衡狀態(tài),就叫做共點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體在兩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平衡條件是這兩個離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個矢量分解在兩個相互垂直的坐標軸上,利于處理多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4.高一年級物理下冊考點筆記 篇四
    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在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chǎn)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稱為動摩擦因數(shù),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0<μ<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5.高一年級物理下冊考點筆記 篇五
    認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fā)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
    1)定義法(產(chǎn)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tài)是否有變化。
    3)假設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tài)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原狀的性質(zhì)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后,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后,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xiàn)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fā)生了塑性形變。
    探究彈力
    1.產(chǎn)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于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倔強系數(shù)),反映了彈簧發(fā)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并聯(lián):串聯(lián):1/k=1/k1+1/k2并聯(lián):k=k1+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