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地理上學期知識點整理

字號:

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復習以前的舊知識,肯定會累,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戰(zhàn),才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年級地理上學期知識點整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年級地理上學期知識點整理
    1.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
    2.丘陵:
    丘陵是指陸地上起伏和緩、連綿不斷的高地。海拔大約在200m~500m之間,相對高度小于100米。
    3.山地:
    海拔在500m以上,相對高度大于100米。
    海拔高度500~1000米為低山,1000~3500米為中山,3500米以上為高山。
    4.高原:
    海拔高度大(1000米以上),相對高度小。
    (等高線中間稀疏,邊緣密集)
    5.盆地:
    海拔沒有一定標準。四周等高線較密集,數(shù)值大;中間等高線較稀疏,數(shù)值小。
    6.海岸線:
    0米等高線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線。
    2.高二年級地理上學期知識點整理
    馬六甲海峽: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之間;溝通南海—印度洋的安達里海。太平洋—印度洋航運的咽喉要道,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霍爾木茲海峽:伊朗—阿拉伯半島之間,溝通波斯灣—阿拉伯海。波斯灣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峽”。
    白令海峽:楚科奇半島―阿拉斯加半島;溝通北冰洋―太平洋。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太平洋和北冰洋間通道。
    曼德海峽:阿拉伯半島—非洲大陸之間;溝通紅?!《妊?。溝通紅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土耳其海峽:黑海―愛琴海、地中海之間。黑海出地中海的門戶,亞歐分界線。
    直布羅陀海峽:伊比利亞半島——非洲大陸;溝通地中海——大西洋。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門戶,亞歐航線必經的要道。
    英吉利海峽:大不列顛島—歐洲大陸;溝通北?!人归_灣。北?!笪餮蠛竭\要道,世界貨運最繁忙、通過船只最多的海峽。
    麥哲倫海峽:南美大陸—火地島之間;溝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大型輪船和航運要道。
    德雷克海峽:南美洲—南極半島之間;溝通大西洋—南太平洋。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各國科考隊赴南極考察必經之道。
    莫桑比克海峽: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島之間。溝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長的海峽。
    3.高二年級地理上學期知識點整理
    (1)太陽輻射:
    ①使得不同緯度地區(qū)獲得的熱量產生差異,從而形成不同的溫度帶,如熱帶、XX帶、溫帶、亞寒帶、寒帶(極地);
    ②是同緯度地區(qū)的季節(jié)差異,加上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形成季風氣候。
    (2)下墊面:
    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
    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質的局部差異,其實質是熱量和水分的差異,因為下墊面是大氣直接的熱源和水源。
    (3)大氣環(huán)流:
    ①本身的低壓帶、高壓帶可以作為一種天氣系統(tǒng),長期影響一個地區(qū)的氣候,如赤道低壓帶終年高溫多雨;
    ②通過盛行風帶、季風環(huán)流影響水汽輸送,進而影響氣候,如季風環(huán)流下,冬季氣流由陸到海,降水少,夏季氣流由海到陸,降水充沛;
    ③通過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影響一些地區(qū)的氣候,如地中海氣候。
    4.高二年級地理上學期知識點整理
    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⑴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XX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qū)與半濕潤區(qū)的界線;
    ⑤XX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農業(yè)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長_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⑵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分界線;
    ③內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的分界線;
    ④牧區(qū)與農耕區(qū)通過的地方;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
    5.高二年級地理上學期知識點整理
    0°經線:
    穿過的點:倫敦、直布羅陀海峽東側、幾內亞灣。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倫敦、巴黎(0°東側)、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幾內亞灣等。
    東經30°:
    穿過的點:摩爾曼斯克港、土耳其海峽東側、開羅(尼羅河)。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摩爾曼斯克(30°東側)、莫斯科(30°東側)、東歐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處、黑海、小亞細亞半島(西側)、地中海、開羅、尼羅河、東非高原(西側)、南非高原(東側)等。
    東經60°:
    穿過的點:烏拉爾山脈、咸海、霍爾木茲海峽東側。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烏拉爾山脈、咸海、伊郎高原、阿拉伯半島東側、阿拉伯海等。
    東經90°:
    穿過的點:葉尼塞河、阿爾泰山、恒河三角洲。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葉尼塞河(西西伯利亞平原與中西伯利亞高原界河)、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灣等。
    東經120°:
    穿過的點:大興安嶺、渤海、杭州、臺灣西岸、菲律賓群島、澳大利亞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東側)、大興安嶺(東側)、北京(西側)、山東半島、遼東灣、上海杭州(東側)、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澳大利亞西部。
    東經150°:
    穿過的點:東西伯利亞山地、堪培拉(悉尼)。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東西伯利亞山地、千島群島、大分水嶺、堪培拉、悉尼等。
    180°:
    即國際日期變更線,穿過太平洋中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島、新西蘭等。
    西經150°:
    穿過的點:美國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島東部。
    西經120°:
    穿過的點:(溫哥華、西雅圖、圣佛朗西斯科)東側、洛杉磯
    西側。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脈。
    西經90°:
    穿過的點:哈得孫灣、五大湖(西)、新奧爾良。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哈得孫灣(西部)、密西西比河(東)、五大湖(西)、新奧爾良、墨西哥灣、中美洲。
    西經60°:
    穿過的點:紐芬蘭島(西部)、不宜諾斯艾利斯、南極半島。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紐芬蘭島(西部)、加勒比海(東部)、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拉普拉塔河口)、南極半島。
    西經30°:
    穿過大西洋中部。
    西經20°:
    東西半球分界線,從大西洋上經過。主要地理事物有格陵蘭島(東部)、冰島。
    東經160°:
    東西半球分界線,從太平洋上經過。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東西伯利亞山地、千島群島、澳大利亞東部水域。
    赤道:
    穿過的點:非洲中部、東南亞、南美洲北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剛果盆地、東非高原(維多利亞湖)、馬來群島、亞馬孫平原等。
    北回歸線:
    穿過主要點:北非、紅海、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中國華南(滇、桂、粵、臺)、夏威夷群島、墨西哥高原、墨西哥灣等。
    30°N:
    穿過主要點:北非(開羅)、(幼法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兩河河口、西亞、南亞、中國青藏高原(雅魯藏布_大峽谷)、四川盆地、長_中下游平原(杭州)、夏威夷群島、美國南部(新奧爾良)
    40°N:
    穿過主要點:伊比利亞半島(馬德里)、撒丁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土耳其海峽、小亞細亞半島、里海、中亞、塔爾木盆地(喀什)、酒泉、內蒙古高原、華北(北京)、渤海、朝鮮、日本(本洲北部)、美國中部(五大湖以南)、美東部(費城)
    50°N:
    穿過主要點:英吉利海峽、西歐平原、中歐平原南部、東歐平原(里海北側)、阿爾泰山、蒙古北側、中國東北北部、阿留申群島、美加國界線北側、五大湖北側、紐芬蘭島
    北極圈:
    穿過主要點:冰島南側、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北部、白令海峽、美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部。
    南回歸線:
    穿過主要點:非洲南部、澳大利亞中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馬達加斯加島、澳大利亞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嶺、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里約熱內盧(巴西)。
    6.高二年級地理上學期知識點整理
    能源的分類
    1、按照能源的性質分類
    (1)常規(guī)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
    (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熱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按照能量的來源分類
    (1)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現(xiàn)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巖;由太陽能轉化的能量——風能、水能。
    (2)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地球內部的熱能——地熱能、溫泉;核能——鈾、釷等放射性元素的聚變能和裂變能。
    (3)來自天體間的引力能——月球、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