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上冊期中知識點

字號:


    學習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邊是付出,一邊是收獲,少付出少收獲,多付出多收獲,不勞必定無獲!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勤奮至關重要!只有勤奮學習,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勤奮出天才,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它永遠激勵我們不斷追求、不斷探索。有書好好讀,有書趕快讀,讀書的時間不多。只要我們刻苦拼搏、一心向上,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下面是為您整理的《初三物理上冊期中知識點》,僅供大家參考。
    1.初三物理上冊期中知識點
    1、內能
    (1)概念: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
    ①內能是指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不是指少數(shù)分子或單個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內能與溫度有關,但不僅僅與溫度有關,從微觀角度來說,內能與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有關。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內能與物體的質量、溫度、體積都有關。
    ③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同一個物體,溫度升高,它的內能增加,溫度降低,內能減少。
    (2)影響內能的主要因素:物體的質量、溫度、狀態(tài)及體積等。
    (3)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叫做熱運動。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的溫度越低,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速度就越慢。內能也常叫做熱能。
    (4)內能與機械能的區(qū)別
    ①物體的內能的多少與物體的溫度、體積、質量和物體狀態(tài)有關;而機械能與物體的質量、速度、高度、形變有關。它們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但有些物體可以說沒有機械能,比如靜止在地面土的物體。
    ③內能和機械能可以通過做功相互轉化。
    ④內能的單位與機械能的單位是一樣的,國際單位制都是焦耳,簡稱焦。用J表示。
    2、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與熱傳遞
    (1)做功:
    ①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少。
    ②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實質是內能與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轉化的過程。
    (2)熱傳遞:
    ①熱傳遞的條件: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不同部分)存在溫度差。
    ②物體吸收熱量,物體內能增加;物體放出熱量,物體的內能減少。
    ③用熱傳遞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內能實質是內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3、熱量
    (1)概念:物體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所改變的內能叫熱量。
    (2)熱量是一個過程量。熱量反映了熱傳遞過程中,內能轉移的多少,是一個過程量。所以在熱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絕對不能說某物體含有多少熱量,也不能說某物體的熱量是多少。
    (3)熱量的國際單位制單位:焦耳(J)。
    2.初三物理上冊期中知識點
    1、內燃機及其工作原理:
    將燃料的化學能通過燃燒轉化為內能,又通過做功,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按燃燒燃料的不同,內燃機可分為汽油機、柴油機等。
    (1)汽油機和柴油機都是一個工作循環(huán)為四個沖程即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的熱機。
    (2)一個工作循環(huán)中只對外做一次功,曲軸轉2周,飛輪轉2圈,活塞往返2次。
    (3)壓縮沖程是對氣體壓縮做功,氣體內能增加,這時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4)做功沖程是氣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這時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5)汽油機和柴油機工作的四個沖程中,只有做功沖程是燃氣對活塞做功,其它三個沖程要靠飛輪的慣性完成。
    (6)判斷汽油機和柴油機工作屬哪個沖程應抓住兩點:一是氣閥門的開與關;二是活塞的運動方向。
    (7)汽油機和柴油機的不同處。
    2、燃料的熱值
    (1)燃料燃燒過程中的能量轉化:目前人類使用的能量絕大部分是從化石燃料的燃燒中獲得的內能,燃料燃燒時釋放出大量的'熱量。燃料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燃燒過程中,儲存在燃料中的化學能被釋放,物體的化學能轉化為周圍物體的內能。
    (2)燃料的熱值
    ①定義:l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用符號“q”表示。
    ②熱值的單位J/kg,讀作焦耳每千克。還要注意,氣體燃料有時使用J/m3,讀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熱值是為了表示相同質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燒時放出熱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過燃燒放出熱量本領大小不同的燃燒特性。不同燃料的熱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種燃料的熱值是一定的,它與燃料的質量、體積、放出熱量多少無關。
    (3)在學習熱值的概念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完全燃燒”是指燃料全部燃燒變成另一種物質。
    ②強調所取燃料的質量為“l(fā)kg”,要比較不同燃料燃燒本領的不同,就必須在燃燒質量和燃燒程度完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比較。
    ③“某種燃料”強調了熱值是針對燃料的特性與燃料的種類有關。
    ④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的計算:一定質量m的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為:Q=qm,式中,q表示燃料的熱值,單位是J/kg;m表示燃料的質量,單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單位是J。
    若燃料是氣體燃料,一定體積V的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為:Q=qV。式中,q表示燃料的熱值,單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體積,單位是m3;Q表示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單位是J。
    3.初三物理上冊期中知識點
    【力和機械】
    一、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2、塑性:在受力時發(fā)生形變,失去力時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3、彈力: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二、重力
    ⑴概念:
    萬有引力: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
    重力: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計算的時候g=10N/kg
    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⑶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指向地心)
    ⑷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三、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類:靜摩擦摩擦力滑動摩擦動摩擦
    滾動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4、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6、滑動摩擦力:
    ⑴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⑵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⑶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該研究采用了控制變量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
    7、應用:
    ⑴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四、杠桿
    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2、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說明:動力、阻力都是杠桿的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
    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轉動的方向相反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3、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①杠桿平衡是指: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②實驗前:應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可以方便的從杠桿上量出力臂。
    ③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也可寫成:F1/F2=l2/l1。
    【物態(tài)變化】
    1.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tài)。
    2.熔化:物質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3.凝固: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3.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4.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qū)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5.汽化: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fā)和沸騰。都要吸熱。
    蒸發(fā):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fā)生的,緩慢的汽化現(xiàn)象。
    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6.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7.液化:物質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xiàn)象如:“白氣”、霧、等)
    8.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叫升華,要吸熱(例如:樟腦丸變小,冬天結冰的衣服干了);而物質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叫凝華,要放熱(例如:霜、冰花、霧凇)。
    【杠桿】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
    2.杠桿要素: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
    4.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
    (2)費力杠桿:L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桿,理發(fā)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定滑輪)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質是個等臂杠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動滑輪重的幾分之一。(忽略摩擦阻力)
    4.初三物理上冊期中知識點
    1.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1安=1伏/歐。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③計算時單位要統(tǒng)一。
    4.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同一個電阻,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但加在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時,通過的電流也增大。(R=U/I)
    ②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
    ③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
    5.電阻的串聯(lián)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串聯(lián))
    ①電流:I=I1=I2(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電壓:U=U1+U2(總電壓等于各處電壓之和)
    ③電阻:R=R1+R2(總電阻等于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串聯(lián),則有R總=nR
    ④分壓作用
    ⑤比例關系:電流:I1∶I2=1∶1
    6.電阻的并聯(lián)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并聯(lián))
    ①電流:I=I1+I2(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U=U1=U2(干路電壓等于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總電阻的倒數(shù)等于各并聯(lián)電阻的倒數(shù)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并聯(lián),則有1/R總=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關系:電壓:U1∶U2=1∶1
    5.初三物理上冊期中知識點
    1.磁性:物體吸引鐵、鎳、鈷等物質的性質。
    2.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吸鐵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極:磁體上磁性的部分叫磁極。
    ①任何磁體都有兩個磁極,一個是北極(N極);另一個是南極(S極)
    ②磁極間的作用: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帶上磁性的過程。
    5.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發(fā)生的。
    6.磁場的基本性質:對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7.磁場的方向: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8.磁感線:①描述磁場的強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線。②磁體周圍的磁感線是從它北極出來,回到南極。③磁感線越密的地方磁場越強。④磁感線不相交。
    9.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磁感線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極在地理位置的南極附近;而地磁的南極則在地理位置的北極附近。(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理的南北極并不重合,它們的交角稱磁偏角,這是我國學者:沈括最早記述這一現(xiàn)象。)
    11.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
    12.安培定則: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N極)。
    13.通電螺線管的性質:①通過電流越大,磁性越強;②線圈匝數(shù)越多,磁性越強;③插入軟鐵芯,磁性大大增強;④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可用電流方向來改變。
    14.電磁鐵:內部帶有鐵芯的螺線管就構成電磁鐵。
    15.電磁鐵的特點:①磁性的有無可由電流的通斷來控制;②磁性的強弱可由改變電流大小和線圈的匝數(shù)來調節(jié);③磁極可由電流方向來改變。
    16.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一個利用電磁鐵來控制的開關。它的作用可實現(xiàn)遠距離操作,利用低電壓、弱電流來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還可實現(xiàn)自動控制。
    17.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xiàn)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18.產生感生電流的條件:①電路必須閉合;②只是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③這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19.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20.電磁感應現(xiàn)象中是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21.發(fā)電機的原理是根據(jù)電磁感應現(xiàn)象制成的。交流發(fā)電機主要由定子和轉子。
    22.高壓輸電的原理:保持輸出功率不變,提高輸電電壓,同時減小電流,從而減小電能的損失。
    23.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應用是制成電動機。
    24.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通電導體在磁場中不一定就受力的作用。
    25.直流電動機原理: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里受力轉動的原理制成的。
    26.交流電:周期性改變電流方向的電流。
    27.直流電:電流方向不改變的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