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奧數(shù)天天練及答案

字號:

奧數(shù),全稱為奧林匹克數(shù)學,是一種高難度的數(shù)學競賽活動,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雖然奧數(shù)在小學生中并不普及,但是對于有志于參加奧數(shù)競賽的小學生來說,每天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整理的《小學生奧數(shù)天天練及答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生奧數(shù)天天練及答案 篇一
    1、五年級上學期男、女生共有300人,這一學期男生增加1/25,女生增加1/20,共增加了13人。這一學年六年級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假設這一學期五年級男、女生人數(shù)都增加1/25,那么增加的人數(shù)應為300*1/25=12(人),這與實際增加的13人相差13-12=1(人)。
    相差1人的原因是把女生增加的1/20看成1/25計算了,
    即少算了原女生人數(shù)的1/20-1/25=1/100,
    也就是說這1人正好相當于上學期女生人數(shù)的1%,
    可求出上學期女生的人數(shù)(13-300*1/25)÷(1/20-1/25)=100(人),
    男生人數(shù)為:300-100=200(人),
    這學年女生的人數(shù):100*(1+1/20)=105人,
    這學年男生的人數(shù):200*(1+1/25)=208(人)
    2、水果店里西瓜個數(shù)與白蘭瓜個數(shù)的比為7:5。如果每天賣白蘭瓜40個,西瓜50個,若干天后,白蘭瓜正好賣完,西瓜還剩36個。水果店里原有西瓜多少個?
    設各運來7X和5X個
    (7X-36)/50=5X/40
    4(7X-36)=5*5X
    28X-156=25X
    3X=156
    X=52 
    2.小學生奧數(shù)天天練及答案 篇二
    1、張阿姨和李阿姨合買了一筐蘋果,連筐一共是20公斤。張阿姨從筐中取走10公斤,空筐重1公斤。問李阿姨買到蘋果多少公斤?合多少克?
    答案:案李阿姨買到蘋果20-10-1=9(公斤)1000克×9=9000克答李阿姨買到蘋果9公斤,合9000克。
    2、20個小朋友排一隊,從前面數(shù)學學排在第2個,思思排在學學后面第4個,那么思思從后往前數(shù)排第幾個?
    答案:從前面數(shù)學學排在第2個,思思排在學學后面第4個,說明從前面數(shù)思思排在第2+4=6(個),思思的右邊還有20-6=14(個),所以從后往前數(shù)思思排在第14+1=15(個)
    3、森林里的小動物舉行運動會,小豬排第13,小兔排第5,小豬要超過多少只小動物才能與小兔并列第5呢?
    答案:小兔與小豬之間有7個小動物,所以小豬只需要超過7個小動物即可。
    3.小學生奧數(shù)天天練及答案 篇三
    1、巧求周長
    二年級巧求周長奧數(shù)競賽題:明明用一根長30分米的黑線,給自己的照片鑲了一條黑邊,這個長方形相框的寬是6分米,你知道這個相框的長是多少分米?
    解答:30÷2-6=9(分米)
    【小結】這根黑線的長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周長。通過讀已知條件讓學生理解,這道題已知周長和寬,求長方形的長是多少?解答方法有以下兩種:
    方法一:用周長減去兩條寬,就是兩條長,再除以2就是一條長的長度。列式:(30-6×2)÷2=9(分米)
    方法二:用周長除以2,就是一條長加一條寬,再減去寬,就是長方形的長。列式:30÷2-6=9(分米)通過比較,第二種方法更簡便。
    2、巧求周長
    兩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周長比原來兩個正方形周長的和減少了4厘米,原來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解答:2×4=8厘米
    【小結】動手拼一拼便知。當2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時,組成2個正方形的8條邊減少了2條邊,而這2條邊的和是4厘米,那么一條邊長是4÷2=2(厘米)原來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2×4=8(厘米)。
    4.小學生奧數(shù)天天練及答案 篇四
    甲、乙二人分別從A、B兩城相向而行,4小時后在途中相遇,這時甲行了全程的40%。二人繼續(xù)前進,當乙到達A城時,甲還需要行駛全程的幾分之幾就可以到達B城?
    【答案】甲還需要行駛全程的1/3就可以到達B城。
    【解析】解法1:把全程看作單位“1”,根據題意“4小時后在途中相遇,這時甲行了全程的40%”,可知乙行了全程的1-40%=60%,甲、乙兩車路程之比是40%:60%=2:3,也就是說相同的時間內甲行的路程是乙的2/3,因此,當乙行完全程時,甲就行了“1”的2/3,剩下的路程就是全程的1-2/3=1/3。所以,甲還需要行駛全程的1/3就可以到達B城。
    解法2:根據題意“4小時后在途中相遇,這時甲行了全程的40%”,可以知道甲1小時行了全程的40%÷4=10%,把全程看作單位“1”,則甲獨自行完全程一共需要:1÷10%=10(時);同理,乙獨自行完全程一共需要:1÷[(1-40%)÷4]=20/3(時)。因此,當乙到達A城后,甲還需行10-20/3=10/3(時)才能到達B城。因為甲獨自行完全程需要10時,所以甲平均每小時行駛全程的1÷10=1/10,那么10/3時就可以行駛全程的1/10×10/3=1/3。因此甲還需要行駛全程的1/3就可以到達B城。
    5.小學生奧數(shù)天天練及答案 篇五
    某人以每小時3千米的速度沿公交線路前進,每8分鐘有一輛公交車從后面追上它,每6分鐘又與迎面而來的公交車相遇一次,公交車相隔的路相同,速度也一樣,公交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分析】當這人和一輛公交車相遇時,同前后兩輛公交車的距離相同,后面公交車追上需要8分鐘,和前面公交車相遇需要6分鐘,后面車追上他的速度差是:車速﹣3千米/小時,前面車與他相遇的速度和是:車速+3千米/小時,據此,可設車速為每小時x千米根據題意,列式解答。
    【解答】解:設車速為每小時x千米,根據題意得
    8×(x﹣3)=6×(x+3)
    8x﹣24=6x+18
    8x﹣24+24=6x+18+24
    8x﹣6x=6x+42﹣6x
    2x=42
    2x÷2=42÷2
    x=21
    答:公交車每小時行21千米。
    故答案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