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歷史必修三重點知識點

字號:

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復習以前的舊知識,肯定會累,所以要注意勞逸結(jié)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戰(zhàn),才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年級歷史必修三重點知識點》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年級歷史必修三重點知識點
    唐詩宋詞
    1、唐詩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兩個時期的詩壇最為光輝奪目。
    ①盛唐詩壇上有以王維、孟浩然為首的山水田園詩派和以高適、岑參為首的邊塞詩派。
    ②盛唐氣象是富于浪漫氣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唐詩中盛唐氣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詩仙李白。詩圣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積極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
    ③中唐詩壇有兩個主要流派,一派以白居易為首,一派以韓愈為首。
    2、宋詞
    ①詞是一種音樂歌詞,主要功用是在宴樂場合供伶工歌女歌唱,它的題材主要是描寫婦女的容貌、心理、生活情景,尤以男女愛情為主。
    ②北宋詞壇幾乎是婉約詞的一統(tǒng)天下。
    ③宋代豪放詞的代表作家就是蘇軾和辛棄疾,但他們都善于寫婉約詞。
    ④宋詞婉約含蓄的美學特征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審美思想的典型體現(xiàn)。
    2.高二年級歷史必修三重點知識點
    先秦散文與漢賦
    1、先秦散文
    ①先秦歷史散文中,主要有編年體的《左傳》、國別體的《國語》、《戰(zhàn)國策》、專記個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傳》的文學成就。
    ②先秦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爭鳴”時期諸子的言論編纂而成,有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莊子》,法家的《韓非子》等。
    2、漢賦
    ①賦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學樣式,它兼有散文和韻文的性質(zhì),其主要特點是鋪陳寫物,不歌而誦。
    ②漢賦按題材取向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抒情述志的短賦,一類是以鋪陳排比為主要手法的“體物”大賦。后者是漢賦的主流。漢大賦的代表作家是司馬相如和楊雄。
    漢賦的恢宏氣度是漢代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積極樂觀的時代精神的藝術(shù)體現(xiàn)。
    3.高二年級歷史必修三重點知識點
    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他強調(diào)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會動蕩的根源,在于人們的行為違背了自然,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
    (2)莊子,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學說。
    2、法家:
    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是戰(zhàn)國末期的韓非子。主張君主要以法治國,利用權(quán)術(shù)駕馭大臣,以絕對的來震懾臣民,提出了系統(tǒng)的法治理論。
    4.高二年級歷史必修三重點知識點
    《授時歷》和四大農(nóng)書
    1、夏朝時,我國就有了歷法《夏小正》,商朝改進為“殷歷”。
    2、元朝時,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集前代各家歷法優(yōu)點之大成,是我國古代秀的歷法。
    3、四大農(nóng)書。
    (1)西漢汜勝之的《汜勝之書》;
    (2)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shù)》;
    (3)元朝王禎的《農(nóng)書》;
    (4)明朝徐光啟的《農(nóng)政全書》;
    (5)特點:是中國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農(nóng)書?!洱R民要術(shù)》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tǒng)的—部古代農(nóng)業(yè)科學著作。
    5.高二年級歷史必修三重點知識點
    宋明理學:
    1、程朱理學(開創(chuàng):程顥、程頤;集大成者: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1)內(nèi)容:“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體系。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滅人欲。
    (2)歷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漸發(fā)展成官方哲學。
    ②明初確立在思想界的統(tǒng)治地位。
    ③流傳到外國,影響深遠。
    2、陸王心學
    (1)內(nèi)容:
    南宋,陸九淵:
    ①“心即理也”
    ②通過“發(fā)明本心”以求理(進行內(nèi)心反省)
    明中期,王陽明:
    ①“致良知”,內(nèi)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歷史地位:重視個體的主動作用,反對束縛,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6.高二年級歷史必修三重點知識點
    筆墨丹青中國畫
    1、遠古的繪畫藝術(shù):彩陶畫、巖畫、壁畫和地畫。其代表作是彩陶畫《鸛魚石斧圖》。
    2、戰(zhàn)國的繪畫:《人物馭龍圖》和《人物龍鳳圖》是出土的戰(zhàn)國楚國帛畫。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繪畫藝術(shù)從萌芽走向成熟的關(guān)鍵階段。
    3、秦漢時期:繪畫藝術(shù)有進一步發(fā)展。繪畫門類豐富,有壁畫、帛畫、木刻畫、木版畫、畫像石、畫像磚等。代表作有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彩繪帛畫、河南洛陽東漢墓出土的《夫婦宴飲圖》等。
    4、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注重寫意傳神);并總結(jié)出許多精辟的繪畫理論。代表作是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5、隋唐五代時期:中國繪畫藝術(shù)的高峰,糅合外來美術(shù)風格;敦煌莫高窟的壁畫盛極一時。代表作有:展子虔的《游春圖》、閻立本的《步輦圖》、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等。
    6、兩宋時期:宮廷畫院進入最為活躍的階段,畫學興起,風俗畫成為亮點,繪畫成為商品。代表作有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7、元明清時期:士大夫的文人畫成就最為突出。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圖》、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圖》、清代鄭板橋的《墨蘭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