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學期化學知識點復習

字號:

高一學生要根據(jù)自己的條件,以及高中階段學科知識交叉多、綜合性強,以及考查的知識和思維觸點廣的特點,找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下學期化學知識點復習》,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下學期化學知識點復習 篇一
    1、在任何的化學反應中總伴有能量的變化。
    原因:當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時,斷開反應物中的化學鍵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學鍵要放出能量?;瘜W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在發(fā)生過程中是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決定于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E反應物總能量>E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E反應物總能量
    2、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常見的放熱反應:
    ①所有的燃燒與緩慢氧化。
    ②酸堿中和反應。
    ③金屬與酸、水反應制氫氣。
    ④大多數(shù)化合反應(特殊:C+CO22CO是吸熱反應)。
    常見的吸熱反應:
    ①以C、H2、CO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如:C(s)+H2O(g)=CO(g)+H2(g)。
    ②銨鹽和堿的反應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數(shù)分解反應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2.高一下學期化學知識點復習 篇二
    氨氣及銨鹽
    氨氣的性質(zhì):無色氣體,刺激性氣味、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于水(且快)1:700體積比。溶于水發(fā)生以下反應使水溶液呈堿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紅色噴泉實驗。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種弱堿,很不穩(wěn)定,會分解,受熱更不穩(wěn)定:NH3.H2O===(△)NH3↑+H2O
    濃氨水易揮發(fā)除氨氣,有刺激難聞的氣味。
    氨氣能跟酸反應生成銨鹽:NH3+HCl==NH4Cl(晶體)
    氨是重要的化工產(chǎn)品,氮肥工業(yè)、有機合成工業(yè)及制造XX、銨鹽和純堿都離不開它。氨氣容易液化為液氨,液氨氣化時吸收大量的熱,因此還可以用作制冷劑。
    銨鹽的性質(zhì):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銨鹽),受熱易分解,放出氨氣: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氨氣:(干燥銨鹽與和堿固體混合加熱)
    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是否收集滿。
    3.高一下學期化學知識點復習 篇三
    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和特征
    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zhuǎn)移(電子得失或共用電子對偏移)的化學反應,它的基本特征是反應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
    (2)氧化劑和還原劑
    反應中,得到電子(或電子對偏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物是氧化劑;失去電子(或電子對偏離),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物是還原劑。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chǎn)物;還原劑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chǎn)物。
    “升失氧還原劑降得還氧化劑”
    (3)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總數(shù)必定相等,化合價升高、降低的總數(shù)也必定相等。
    4.高一下學期化學知識點復習 篇四
    物質(zhì)及其變化的分類
    (1)物質(zhì)的分類
    分類是學習和研究物質(zhì)及其變化的一種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關(guān)物質(zhì)及其變化的知識系統(tǒng)化,有助于我們了解物質(zhì)及其變化的規(guī)律。分類要有一定的標準,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可以對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進行不同的分類。分類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
    (2)化學變化的分類
    根據(jù)不同標準可以將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①根據(jù)反應前后物質(zhì)種類的多少以及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可以將化學反應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②根據(jù)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將化學反應分為離子反應和非離子反應。
    ③根據(jù)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zhuǎn)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5.高一下學期化學知識點復習 篇五
    離子反應
    1、常見的電解質(zhì)指酸、堿、鹽、水和金屬氧化物,它們在溶于水或熔融時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從而可以導電。
    2、非電解質(zhì)指電解質(zhì)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屬氧化物,氮化物、有機物等);單質(zhì)和溶液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
    3、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下有電解質(zhì)參與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4、強酸(HCl、H2SO4、HNO3)、強堿(NaOH、KOH、Ba(OH)2)和大多數(shù)鹽(NaCl、BaSO4、Na2CO3、NaHSO4)溶于水都完全電離,所以電離方程式中間用“==”。
    5、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
    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基礎(chǔ)上可以把強酸、強堿、可溶性鹽寫成離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寫成離子形式。
    6、復分解反應進行的條件是至少有沉淀、氣體和水之一生成。
    7、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主要含
    ①符合事實
    ②滿足守恒(質(zhì)量守恒、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
    ③拆分正確(強酸、強堿、可溶鹽可拆)
    ④配比正確(量的多少比例不同)。
    8、常見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
    ①發(fā)生復分解反應(沉淀、氣體、水或難電離的酸或堿生成)
    ②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MnO4-、ClO-、H++NO3-、Fe3+與S2-、HS-、SO32-、Fe2+、I-)
    ③絡(luò)合反應(Fe3+、Fe2+與SCN-)
    ④注意隱含條件的限制(顏色、酸堿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