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生物復習知識點筆記

字號:

高中學習重要的是在高一打好基礎,生物學習也是如此,那么必修一課本中有哪些必考知識點需要掌握呢?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必修一生物復習知識點筆記》,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必修一生物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一
    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視野中央)
    2、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3、調節(jié)(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
    4、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shù)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多)。
    3、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大。
    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范圍越小、視野越暗、視野中細胞數(shù)目越少、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shù)越小、視野范圍越大、視野越亮、視野中細胞數(shù)目越多、每個細胞越小
    4、放大倍數(shù)=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х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
    5、一行細胞的數(shù)目變化可根據(jù)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shù)成反比
    計算方法:個數(shù)×放大倍數(shù)的比例倒數(shù)=后看到的細胞數(shù)
    如:在目鏡10×物鏡10×的視野中有一行細胞,數(shù)目是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40×,那么在視野中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4=5
    6、圓行視野范圍細胞的數(shù)量的變化可根據(jù)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shù)的平方成反比計算
    如:在目鏡為10×物鏡為10×的視野中看見布滿的細胞數(shù)為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20×,那么在視野中我們還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主要類群:
    原核生物:藍藻,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進行光合作用,屬自養(yǎng)型生物。細菌:(球菌,桿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線菌:(鏈霉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2.高一必修一生物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二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糖類分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脫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核糖和脫氧核糖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它們是核酸的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麥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動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動物糖,淀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
    脂質主要是由CHO3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P(如磷脂)。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沖、減壓的作用;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物質對于生物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分別是單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這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這些生物大分子就稱為單體的多聚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
    3.高一必修一生物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三
    影響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溫度:溫度通過影響細胞內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的活性來影響細胞的呼吸作用。
    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細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低,細胞呼吸越弱;溫度越高,細胞呼吸越強。
    2、氧氣:氧氣充足,則無氧呼吸將受抑制;
    氧氣不足,則有氧呼吸將會減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來說,細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將增強.但陸生植物根部如長時間受水浸沒,根部缺氧,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過多酒精,可使根部細胞壞死。
    4、CO2:環(huán)境CO2濃度提高,將抑制細胞呼吸,可用此原理來貯藏水果和蔬菜。
    4.高一必修一生物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四
    1、呼吸作用(也叫細胞呼吸):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
    根據(jù)是否有氧參與,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過程。
    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4、發(fā)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無氧呼吸。
    5.高一必修一生物復習知識點筆記 篇五
    一、細胞器之間分工
    (1)雙層膜
    葉綠體:存在于綠色植物細胞,光合作用場所
    線粒體:有氧呼吸主要場所
    (2)單層膜
    內質網(wǎng):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脂質合成的場所
    高爾基體: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
    液泡:植物細胞特有,調節(jié)細胞內環(huán)境,維持細胞形態(tài)
    溶酶體:分解衰老、損傷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3)無膜
    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場所
    中心體:與細胞有絲XX有關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細胞膜
    (合成肽鏈)(加工成蛋白質)(進一步加工)(囊泡與細胞膜融合,蛋白質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