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字號:

通過完成家庭作業(yè),學(xué)生可以對課堂上所學(xué)的知識進(jìn)行進(jìn)一步的復(fù)習(xí)和鞏固,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以下是整理的《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一
    把口訣填完整。
    六()三十六 ?。ǎ┚潘氖濉 ∪撸ǎ?BR>    四()二十 ?。ǎ┌怂氖恕 。ǎ┒?BR>    【答案】①六②五③二十一④五⑤六⑥三七
    【詳解】根據(jù)題目已知內(nèi)容,故填空如下:
    (1)六(六)三十六;
    (2)(五)九四十五;
    (3)三七(二十一);
    (4)四(五)二十;
    (5)(六)八四十八;
    (6)(三七)二十一;
    2.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二
    直接寫出得數(shù)。
    9×6=  2+37=  70-8=  5×7=
    59+4=  7×3=  38+50=  6×6=
    【答案】54;39;62;35;
    63;21;88;36;
    3.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三
    在括號里填上“>”、“<”或“=”。
    73-13()86-13  4+5()5×4  3×5+16()60-29
    75+18()85  4+4+4()4×4  7厘米()1米-30厘米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
    4.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四
    1.黑板上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同樣大。()
    【答案】√
    【詳解】黑板上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同樣大。
    2.計算3×4和2×6用的乘法口訣是一樣的。()
    【答案】×
    【詳解】3×4的乘法口訣是:三四十二;2×6的乘法口訣是:二六十二。它們只是積相同,乘法口訣不一樣,所以原題說法錯誤。
    5.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五
    1.一個點和兩條邊一定能組成一個角。()
    【答案】×
    2.計算5+5×4時可以先算5+5。()
    【答案】×
    【詳解】5+5×4,既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所以原題說法是錯誤。
    故答案為:×
    3.乘法就是求幾個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
    【答案】×
    【詳解】由分析舉例為:3+3+3=3×3;2+5+6加數(shù)不同,不能用乘法計算。
    6.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六
    1.5×6=(),讀作(),用口訣()計算。
    【答案】①30②5乘6等于30③五六三十
    2.二年級有3個班,每班選6人參加跳繩比賽,______可以解決的問題是()。
    A.男生有多少人?
    B.二年級有多少人?
    C.二年級參加跳繩比賽的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C
    7.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七
    1.有2組同學(xué)正在拍皮球,一組有5人,另一組有6人,一共有()人拍皮球。
    A.11
    B.30
    C.16
    【答案】A
    【分析】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計算。根據(jù)加法的意義,把兩組人數(shù)相加,即可求出一共有幾人拍皮球。
    【詳解】5+6=11(人)
    一共有11人拍皮球。
    2.媽媽買菜正好付了3張2元和1張5角,媽媽一共付了()錢。
    A.11元
    B.6元5角
    C.6元
    【答案】B
    【分析】先求出用3張2元是多少錢,再加上1張5角進(jìn)行計算。
    【詳解】3×2=6(元)
    6元+5角=6元5角
    所以一共付了6元5角。
    8.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八
    1.三個幼兒園小朋友比身高。林林高98厘米,比華華矮得多,芳芳比林林高一些。(),()矮。
    【答案】①華華②林林
    2.5個7比6個7少(),比3個7多()。
    【答案】①7②14
    9.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九
    1.一個角有()個頂點,()條邊。用一個直角和一個銳角可以拼成一個()。
    【答案】①1②2③鈍角
    2.在括號里填上“+”、“-”或“×”或“÷”。
    1()1=0  2()6=12  6()6=1  3()1=9()6
    【答案】①-②×③÷④×⑤-
    10.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十
    1.老師把27朵花平均分給9個小朋友,他們每人一定分得3朵花。()
    【解答】解:27÷9=3(朵)
    答:每人分得3朵花。所以原題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2.1米長的鐵絲比100厘米長的鐵絲短。()
    【解答】解:1米=100厘米,
    即1米長的鐵絲與100厘米長的鐵絲一樣長;
    所以原題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11.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十一
    1、在一副七巧板中,兩塊大小、形狀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形,也可以拼成()形。
    【分析】七巧板中有3個完全一樣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個小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據(jù)圖形的拼組知識,自己動手操作一下。也可以畫一畫。據(jù)此解答。
    【解答】解:用一副七巧板中兩塊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故答案為:正方,平行四邊。(答案不)
    2、搭一個四邊形至少要用()根小棒,搭一個六邊形至少要用()根小棒。
    【分析】四邊形有4條邊,所以搭一個四邊形至要用4根小棒;六邊形有6條邊,所以搭一個六邊形至少要用6根小棒。
    【解答】解:搭一個四邊形至少要用4根小棒,搭一個六邊形至少要用6根小棒。
    故答案為:4,6。
    12.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十二
    1、舞蹈隊有女生38人,男生14人,足球隊有45人。
    (1)舞蹈隊有多少人?
    (2)足球隊再增加幾人就和舞蹈隊一樣多了?
    (1)38+14=52(人)
    (2)52-45=7(人)
    2、小芳家到學(xué)校87米,小兵家到學(xué)校比小芳家到學(xué)校遠(yuǎn)12米,蘭蘭家到學(xué)校比小兵家到學(xué)校近19米,小兵家到學(xué)校多少米?蘭蘭家呢?
    小兵:87+12=99(米)
    蘭蘭:99-19=80(米)
    13.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十三
    1、同學(xué)們排隊做操,站了8行,每行9人,一共多少人?
    解題思路:這道題主要是考查表內(nèi)乘法,已知同學(xué)們站了8行,每行9人,要求總?cè)藬?shù),就是總行數(shù)乘以每一行的人數(shù),列式計算,8×9=72(人),所以一共72人。
    參考答案:8×9=72(人)
    答:一共72人。
    2、茵苗帶了50元錢,買6本書,每本書4元,應(yīng)找回多少元?
    解題思路:題目要求的是應(yīng)該找回的錢數(shù),那么我們就要先求出買書需要花多少錢,根據(jù)已知條件,一本書4元,買了6本書就是4×6=24(元),茵苗帶了50元,那么需要找回50-24=26(元),所以應(yīng)找回26元。
    參考答案:6×4=24(元)
    50-24=26(元)
    答:應(yīng)找回26元。
    14.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十四
    1、小朋友們在游樂園玩碰碰車,每輛車可以坐2個人,4輛車可以坐幾個人?
    解題思路:這道題主要考查表內(nèi)乘法,已知每輛車可以坐2個人,4輛車可以坐的人數(shù)就是4個2相加,用乘法計算就是2×4=8(人),所以4輛車可以坐8個人。
    參考答案:2×4=8(人)
    答:4輛車可以坐人。
    2、同學(xué)們在操場上跳繩,每3個人一組,分成了5組,一共有多少人在跳繩?
    解題思路:題目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在跳繩,一共有5組,每3個人一組,那就有5個3相加,用乘法計算就是3×5=15(人),所以一共有15個人跳繩。
    參考答案:3×5=15(人)
    答:一共有15人在跳繩。
    15.小學(xué)二年級寒假家庭作業(yè)題及答案 篇十五
    1、一件衣服需要5??圩?,那么4件衣服要多少粒扣子?
    解題思路:這道題考查的是表內(nèi)乘法,已知一件衣服需要5??圩?,要求4件衣服要多少??圩?,也就是求4個5是多少,列式計算,4×5=20(個),所以4件衣服要20??圩?。
    參考答案:4×5=20(個)答:那么4件衣服要20??圩?。
    2、一只手有5個手指,那么一雙手有幾個手指?
    解題思路:這道題考查的是表內(nèi)乘法,已知一只手有5個手指,要求一雙手有幾個手指,一雙手也就是兩只手,所以題目也就是求2個5是多少,列式計算,2×5=10(個),所以一雙手有10個手指。
    參考答案:2×5=10(個)答:一雙手有10個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