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必修三物理知識點歸納筆記》,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必修三物理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一
1、晶體:外觀上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有確定的熔點,一些物理性質表現(xiàn)為各向異性。
非晶體:外觀沒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無確定的熔點,一些物理性質表現(xiàn)為各向同性。
①判斷物質是晶體還是非晶體的主要依據是有無固定的熔點。
②晶體與非晶體并不是絕對的,有些晶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非晶體(石英→玻璃)。
2、單晶體多晶體
如果一個物體就是一個完整的晶體,如食鹽小顆粒,這樣的晶體就是單晶體(單晶硅、單晶鍺)。
如果整個物體是由許多雜亂無章的小晶體排列而成,這樣的物體叫做多晶體,多晶體沒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但同單晶體一樣,仍有確定的熔點。
3、晶體的微觀結構:
固體內部,微粒的排列非常緊密,微粒之間的引力較大,絕大多數(shù)微粒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小范圍的無規(guī)則振動。
晶體內部,微粒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在空間周期性地排列(即晶體的點陣結構),不同方向上微粒的排列情況不同,正由于這個原因,晶體在不同方向上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物理性質(即晶體的各向異性)。
4、表面張力
當表面層的分子比液體內部稀疏時,分子間距比內部大,表面層的分子表現(xiàn)為引力,如露珠。
(1)作用:液體的表面張力使液面具有收縮的趨勢。
(2)方向:表面張力跟液面相切,跟這部分液面的分界線垂直。
(3)大?。阂后w的溫度越高,表面張力越小;液體中溶有雜質時,表面張力變小;液體的密度越大,表面張力越大。
2.高二必修三物理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二
1、三相交變電流的產生:互成120°角的線圈在磁場中轉動,三組線圈各自產生交變電流.
2、三相交變電流的特點:值和周期是相同的.
三組線圈到達值(或零值)的時間依次落后1/3周期.
3、電工學中分別用黃、綠、紅三種顏色的線為相線(火線),黑色線為中性線(零線)。三組線圈產生三相交變電流可對三組負載供電,那么三組線圈和三個負載是怎樣連接的呢?
4、端線、火線和中性線、零線.
從每個線圈始端引出的導線叫端線,也叫相線,在照明電路里俗稱火線.從公共點引出的導線叫中性線,照明電路中,中性線是接地的叫做零線.
5、相電壓和線電壓.
端線和中性線之間的電壓叫做相電壓(U相)(即每一個線圈兩端電壓).
兩條端線之間的電壓叫做線電壓(U線)(即2個線圈首端電壓).
我國日常電路中,相電壓是220V、線電壓是380V.
6、三相AC的有關計算(其中w為線圈旋轉角速度,Em為交壓值)。
e1=Em_in(wt)
e2=Em_in(wt+2π/3)
e3=Em_in(wt-2π/3)
3.高二必修三物理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三
一、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做狀態(tài)為止。
1、只有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才能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力是該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的速度不變,其運動狀態(tài)就不變)
4、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慣性。
1、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慣性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決定;
3、慣性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難易的物理量;
三、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數(shù)學表達式:a=F合/m;
2、加速度隨力的產生而產生、變化而變化、消失而消失;
3、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一致時,物體加速;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減速。
4、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根本區(qū)別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4.高二必修三物理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四
物質的電性及電荷守恒定律
1、物質的原子結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以及環(huán)繞原子核運動的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在一般情況下,物體內部的原子中電子的數(shù)目等于質子的數(shù)目,整個物體不帶電,呈電中性。
2、電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統(tǒng)的電荷總數(shù)保持不變。在一個系統(tǒng)的內部,電荷可以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系統(tǒng)的總的電荷時不改變的。
3、用物質的原子結構和電荷守恒定律分析靜電現(xiàn)象
(1)分析摩擦起電
(2)分析接觸起電
(3)分析感應起電
4、物體帶電的本質:電荷發(fā)生轉移的過程,電荷并沒有產生或消失。
5.高二必修三物理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五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xiàn)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shù)運算。
1.高二必修三物理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一
1、晶體:外觀上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有確定的熔點,一些物理性質表現(xiàn)為各向異性。
非晶體:外觀沒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無確定的熔點,一些物理性質表現(xiàn)為各向同性。
①判斷物質是晶體還是非晶體的主要依據是有無固定的熔點。
②晶體與非晶體并不是絕對的,有些晶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非晶體(石英→玻璃)。
2、單晶體多晶體
如果一個物體就是一個完整的晶體,如食鹽小顆粒,這樣的晶體就是單晶體(單晶硅、單晶鍺)。
如果整個物體是由許多雜亂無章的小晶體排列而成,這樣的物體叫做多晶體,多晶體沒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但同單晶體一樣,仍有確定的熔點。
3、晶體的微觀結構:
固體內部,微粒的排列非常緊密,微粒之間的引力較大,絕大多數(shù)微粒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小范圍的無規(guī)則振動。
晶體內部,微粒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在空間周期性地排列(即晶體的點陣結構),不同方向上微粒的排列情況不同,正由于這個原因,晶體在不同方向上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物理性質(即晶體的各向異性)。
4、表面張力
當表面層的分子比液體內部稀疏時,分子間距比內部大,表面層的分子表現(xiàn)為引力,如露珠。
(1)作用:液體的表面張力使液面具有收縮的趨勢。
(2)方向:表面張力跟液面相切,跟這部分液面的分界線垂直。
(3)大?。阂后w的溫度越高,表面張力越小;液體中溶有雜質時,表面張力變小;液體的密度越大,表面張力越大。
2.高二必修三物理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二
1、三相交變電流的產生:互成120°角的線圈在磁場中轉動,三組線圈各自產生交變電流.
2、三相交變電流的特點:值和周期是相同的.
三組線圈到達值(或零值)的時間依次落后1/3周期.
3、電工學中分別用黃、綠、紅三種顏色的線為相線(火線),黑色線為中性線(零線)。三組線圈產生三相交變電流可對三組負載供電,那么三組線圈和三個負載是怎樣連接的呢?
4、端線、火線和中性線、零線.
從每個線圈始端引出的導線叫端線,也叫相線,在照明電路里俗稱火線.從公共點引出的導線叫中性線,照明電路中,中性線是接地的叫做零線.
5、相電壓和線電壓.
端線和中性線之間的電壓叫做相電壓(U相)(即每一個線圈兩端電壓).
兩條端線之間的電壓叫做線電壓(U線)(即2個線圈首端電壓).
我國日常電路中,相電壓是220V、線電壓是380V.
6、三相AC的有關計算(其中w為線圈旋轉角速度,Em為交壓值)。
e1=Em_in(wt)
e2=Em_in(wt+2π/3)
e3=Em_in(wt-2π/3)
3.高二必修三物理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三
一、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做狀態(tài)為止。
1、只有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才能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力是該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的速度不變,其運動狀態(tài)就不變)
4、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慣性。
1、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慣性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決定;
3、慣性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難易的物理量;
三、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數(shù)學表達式:a=F合/m;
2、加速度隨力的產生而產生、變化而變化、消失而消失;
3、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一致時,物體加速;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減速。
4、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根本區(qū)別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4.高二必修三物理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四
物質的電性及電荷守恒定律
1、物質的原子結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以及環(huán)繞原子核運動的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在一般情況下,物體內部的原子中電子的數(shù)目等于質子的數(shù)目,整個物體不帶電,呈電中性。
2、電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統(tǒng)的電荷總數(shù)保持不變。在一個系統(tǒng)的內部,電荷可以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系統(tǒng)的總的電荷時不改變的。
3、用物質的原子結構和電荷守恒定律分析靜電現(xiàn)象
(1)分析摩擦起電
(2)分析接觸起電
(3)分析感應起電
4、物體帶電的本質:電荷發(fā)生轉移的過程,電荷并沒有產生或消失。
5.高二必修三物理知識點歸納筆記 篇五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xiàn)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shù)運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