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中的短篇文言文大全

字號:

左傳,相傳為左丘明著,是中國古代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下面是分享的左傳中的短篇文言文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1.左傳中的短篇文言文大全
    臧僖伯諫觀魚
    左丘明〔先秦〕
    春,公將如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君將納民于軌物者也。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農(nóng)隙以講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shù)軍實。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也。鳥獸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則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將略地焉?!彼焱?,陳魚而觀之。僖伯稱疾不從。
    書曰:“公矢魚于棠?!狈嵌Y也,且言遠地也。
    譯文
    春天,隱公準備到棠地觀看漁民捕魚。臧僖伯進諫說:“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講習祭祀、軍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禮器和兵器,那么,國君就不要親自去接觸它。國君是把民眾引向社會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的人。所以,講習大事以法度為準則進行衡量,叫做‘軌’,選取材料制作器物以顯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軌、物,叫做亂政。屢屢亂政,這就是所以敗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獵活動,都是在農(nóng)閑時節(jié)進行,并(借這個機會)講習軍事。每三年演練一次,回國都要對軍隊進行休整。并要到宗廟進行祭告,宴飲慶賀,清點軍用器物和獵獲物。(在進行這些活動的時候,)要(使車馬、服飾、旌旗等)文彩鮮艷,貴賤分明,等級井然,少長有序:這都是講習大事的威儀啊!鳥獸的肉不能拿來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齒、骨角和毛羽不能用來制作軍事器物,這樣的鳥獸,君主就不會去射它,這是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至于山林川澤的物產(chǎn),一般器物的材料,這都是仆役們?nèi)ッ?,有關(guān)官吏按職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應涉足的事。”隱公說:“我準備到那里去巡視?!庇谑蔷腿チ耍ㄌ牡兀対O民把各種漁具都擺出來捕魚,他在那里觀賞。僖伯推說有病沒有隨同前往?!洞呵铩飞险f:“隱公在棠地陳設漁具?!保ㄟ@是說他棠地觀魚這一行為)不合禮法啊,并且說他去的地方遠離國都。
    2.左傳中的短篇文言文大全
    周鄭交質(zhì)
    左丘明〔先秦〕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惫手茑嵔毁|(zhì)。王子狐為質(zhì)于鄭,鄭公子忽為質(zhì)于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zhì)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zhì),誰能間之?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jié)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zhì)?《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譯文
    鄭武公、鄭莊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分權(quán)給虢公,鄭莊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說:“沒有的事。”于是周王、鄭國交換人質(zhì):周平王的兒子狐在鄭國做人質(zhì),鄭莊公的兒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質(zhì)。
    周平王死后,周王室準備讓虢公掌政。四月,鄭國的祭足帥軍隊收割了溫邑的麥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鄭互相仇恨。
    君子說:“信用不發(fā)自心中,盟約抵押也沒用。開誠布公互相諒解地行事,用禮教約束,即使沒有抵押,誰能離間他們呢?假如有真誠的信用,山澗溪流中的浮萍,蕨類水藻這樣的菜,裝在竹筐鐵鍋一類的器物里,用低洼處溝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獻給王公為食,何況君子締結(jié)兩國的盟約,按禮去做,又哪里用得著人質(zhì)???《國風》中有《采蘩》、《采蘋》,《大雅》中有《行葦》、《泂酌》詩,都是昭示忠信的?!?BR>    3.左傳中的短篇文言文大全
    臧哀伯諫納郜鼎
    左丘明〔先秦〕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納于大廟,非禮也。
    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孫。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袞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厲游纓,昭其數(shù)也;火龍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鸞和鈴,昭其聲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shù)。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fā)之,以臨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今滅德立違,而置其賂器于大廟,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于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于大廟。其若之何?”公不聽。
    (周內(nèi)史聞之,曰:“臧孫達其有后于魯乎!君違,不忘諫之以德?!保?BR>    譯文
    夏季四月,(桓公)從宋國取得郜國大鼎,安放在太廟里,這樣做不合禮制。
    臧哀伯勸諫(桓公)說:“做國君的,應當發(fā)揚道德,阻塞邪 惡,以(更好地)管理和監(jiān)察百官;還怕有缺失的地方,所以發(fā)揚美德給子孫后代做示范。因此,太廟用茅草蓋頂,大車上用蒲席做墊子,(祭祀用的)肉汁不加調(diào)料,餅食不用精糧,這是為了昭示節(jié)儉;禮服、禮帽、蔽膝、玉笏,腰帶、裙衣、綁腿、鞋子以及冠冕上用的衡、紞、纮、綖(等各式各樣的帶子和飾物),這是為了昭示等級制度;玉器墊兒、刀劍套、佩刀刀鞘上的飾物、束衣革帶、飄帶、旌旗飾品、馬鞅,這是為了昭示(尊、卑)禮數(shù);(在禮服上繡的)火、龍、黼、黻花紋,這是為了昭示文采;(在車服和其他有關(guān)器物上)用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按天地萬物的形貌繪出各種不同的形象,這是為了昭示物各有其用,而并非虛設;(系在車馬和旗幟上的各種鈴鐺)钖、鸞、和、鈴,這是為了昭示動輒有聲;在旗幟上繪上(日、月、星)三辰,這是為了昭示光明。德(作為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是儉約并有(相應的)制度(規(guī)定)的,或增或減都要有節(jié)制。(所有這些,)都要形成典章制度,把它記錄下來,并公開地發(fā)布出去,以此來管理監(jiān)察百官,百官才有所警惕和畏懼,而不敢違規(guī)犯紀?,F(xiàn)在泯滅道德而樹立邪 惡,把人家用作賄 賂的器物安放在太廟,公開地展示給百官。(如果)百官也以此為榜樣,還能懲罰誰呢?國家的衰敗,來自官員的邪 惡;而官員喪失道德,是由于受寵而賄 賂公行。郜鼎放在太廟,還有什么比這更明顯的受賄呢?周武王攻滅殷商,把九鼎遷到雒邑,仁人義士中還有人非議他,更何況把表明違德亂禮的受賄器物放在太廟,這可該對它怎么辦呢?”桓公不聽。
    (周朝的內(nèi)史聽到這件事,說:“臧孫達的后代大概會在魯國世代享受爵祿吧!國君違禮,他不忘用德行加以規(guī)勸?!保?BR>    4.左傳中的短篇文言文大全
    齊桓下拜受胙
    左丘明〔先秦〕
    夏,會于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
    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饼R侯將下拜??自唬骸扒矣泻竺L熳邮箍自唬骸圆笋罄?,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譯文一
    (齊桓公與眾諸侯)在葵丘相會,重溫舊盟誓約,并發(fā)展友好關(guān)系,是合乎禮的。
    周襄王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肉,說:“天子祭祀文王和武王,派我來賜給伯舅胙肉?!饼R桓公將要下階跪拜,宰孔忙說:“還有后面的命令。天子派我來時說:‘因為伯舅年事已高,加之有功勞,賜給一等,不用下階跪拜!’”齊桓公回答說:“天子的威嚴離顏面不過咫尺之遠,小白我豈敢受天子的命令而‘不用下階跪拜’!我怕因失禮而從諸侯的位子上墜落下來,給天子帶來羞辱,豈敢不下階跪拜?”(于是齊桓公)下階,跪拜,登堂,受胙。
    譯文二
    夏天,齊桓公在葵丘與各國諸侯聚會,為的是重申原來的盟誓,使大家更加和好。這是合乎禮的。
    周襄王派宰孔賞賜齊侯一塊祭肉。宰孔說:“天子正忙于祭祀文王、武王,特派我來,賞賜伯舅一塊祭肉?!饼R侯剛要下階拜謝。宰孔說:“且慢,后面還有命令哩。天子命我告訴您:‘伯舅年紀大了,加之對王室有功,特賜爵一級,不必下階拜謝?!饼R桓公答謝:“天子的威嚴,離我不過咫尺,小白我豈敢貪受天子之命‘不下拜’?果真那樣,只怕就會垮臺,使天子也蒙受羞恥。怎敢不下階拜謝!”下階,拜謝;登堂,領賞。
    5.左傳中的短篇文言文大全
    陰飴甥對秦伯
    左丘明〔先秦〕
    十月,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憚征繕以立圉也。曰:‘必報仇,寧事戎狄?!訍燮渚渥铮粦務骺樢源孛?。曰:‘必報德,有死無二?!源瞬缓??!鼻夭唬骸皣^君何?”對曰:“小人戚,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為必歸。小人曰:‘我毒秦,秦豈歸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貳而執(zhí)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德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改館晉侯,饋七牢焉。
    譯文
    魯僖公十五年十月,晉國的陰飴甥會見秦伯,兩國在王城結(jié)盟。
    秦穆公問他:“你們晉國內(nèi)部意見和協(xié)嗎?”陰飴甥說“不和。小人以失去國君為恥,又因喪失親人而悲傷,不怕多征賦稅,舍得花錢添置武器盔甲,并且擁立太子姬圉繼任國君。他們說:‘寧肯奉事戎狄,也得報這個仇?!觿t愛護自己的國君,但也知道他的罪過。他們也不怕多征賦稅,舍得花錢添置武器盔甲,卻是為了等待秦國的命令。他們說:‘寧可犧牲,一定得報答秦國的恩德?!@樣,意見就不一致。”秦穆公又問:“你們對國君的命運有什么看法?”陰飴甥說:“小人發(fā)愁,認為國君不免災禍;君子寬心,以為國君必定回來。小人說:‘我對秦國太無情了,秦國豈肯還我國君?’君子說:‘我已認罪了,秦國必定還我國君?!撑蚜耍妥テ饋?;他認罪了,就放回來。恩德再沒有比這更厚的了,刑罰也沒有比這更威嚴的了。內(nèi)心臣服的自然感恩懷德,那懷有二心的也會畏懼刑罰。這一仗如此了結(jié),秦國真可成就霸業(yè)了。不然的話,當初幫他回國登位,又不讓他安于其位;后來廢了他的君位,又不讓他復位,以致原來施的恩德,反變成仇恨,秦國總不會出此下策吧!”秦穆公說:“你講的正合我心??!”
    馬上就讓晉侯改住賓館,贈送七牢,以諸侯之禮相待。
    6.左傳中的短篇文言文大全
    介之推不言祿
    左丘明〔先秦〕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荨褵o親,外內(nèi)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上下相蒙,難與處矣?!?BR>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
    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BR>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BR>    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偕隱?!彼祀[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地名)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BR>    譯文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見文公》)晉文公賞賜跟著他逃亡的人們,介之推不去要求祿賞,而(晉文公)賜祿賞時也沒有考慮到他。
    介之推說:“獻公的兒子有九個,現(xiàn)在惟獨國君還在(人世)?;莨?、懷公沒有親信,(國)內(nèi)外都拋棄他們。天沒有(打算)滅絕晉,(所以)必定會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誰呢?上天實際已經(jīng)安排好了的,而跟隨文公逃亡的人卻認為是自己的貢獻,(這)不是欺騙嗎?偷竊別人的錢財,都說是盜竊。更何況貪圖天的功勞,將其作為自己的貢獻呢?下面的(臣子)將罪當做道義,上面的(國君)對(這)*詐(的人)給予賞賜。上下互相欺瞞,難以和他們相處啊。”
    他的母親說:“你為什么不也去要求賞賜呢?(否則)這樣(貧窮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誰呢?”
    回答說:“(既然)斥責這種行為是罪過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況且說出埋怨的話了,(以后)不應吃他的俸祿了。”
    他的母親說:“也讓國君知道這事,好嗎?”
    回答說:“言語,是身體的裝飾。身體將要隱居了,還要裝飾它嗎?這樣是乞求顯貴啊。”
    他的母親說:“(你)能夠這樣做嗎?(那么我)和你一起隱居?!北悖ㄒ恢保╇[居到死去。
    晉文公沒有找到他,便用綿上作為他的祭田。說:“用它來記下我的過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BR>    7.左傳中的短篇文言文大全
    展喜犒師
    左丘明〔先秦〕
    齊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
    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使下臣犒執(zhí)事?!饼R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饼R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太師職之?;腹且约m合諸侯而謀其不協(xié),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冶忠赜貌桓冶>邸T唬骸M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汛艘圆豢??!饼R侯乃還。
    譯文
    齊孝公攻打魯國北部邊境。僖公派展喜去慰勞齊軍,并叫他到展禽那里接受犒勞齊軍的外交辭令。
    齊孝公還沒有進入魯國國境,展喜出境迎上去進見他,說:“寡君聽說您親自出動大駕,將要光臨敝邑,派遣下臣來犒勞您的左右侍從?!饼R孝公說:“魯國人害怕嗎?”展喜回答說:“小人害怕了,君子就不?!饼R孝公說:“你們的府庫空虛得就像懸掛起來的磬,四野里連青草都沒有,仗著什么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說:“依仗先王的命令。從前周公、太公輔佐周室,在左右協(xié)助成王。成王慰問他們,賜給他們盟約,說:‘世世代代的子孫,不要互相侵害?!@個盟約藏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腹虼寺?lián)合諸侯,而解決他們之間的不和諧,彌補他們的缺失,而救援他們的災難,這都是顯揚過去的職責啊。等到君侯登上君位,諸侯都給予厚望,說:‘他會繼承桓公的功業(yè)吧?!冶忠匾虼瞬桓冶3蔷郾?,說:‘難道他即位九年,就丟棄王命,廢掉職責,他怎么向先君交代?他一定不會這樣的。’依仗這個才不害怕。”齊孝公于是收兵回國。
    8.左傳中的短篇文言文大全
    蹇叔哭師
    左丘明〔先秦〕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BR>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譯文
    冬天,晉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剛走出國都絳城,棺材里發(fā)出了像牛叫的聲音。卜官郭偃讓大夫們向棺材下拜,并說:“國君要發(fā)布軍事命令,將有西方的軍隊越過我們的國境,我們襲擊它,一定會獲得全勝。”
    秦國大夫杞子從鄭國派人向秦國報告說:“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悄悄派兵前來,就可以占領他們的國都。”秦穆公向秦國老臣蹇叔征求意見。蹇叔說:“讓軍隊辛勤勞苦地偷襲遠方的國家,我從沒聽說有過。軍隊辛勞精疲力竭,遠方國家的君主又有防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軍隊的一舉一動,鄭國必定會知道。軍隊辛勤勞苦而一無所得,一定會產(chǎn)生叛逆念頭。再說行軍千里,有誰不知道呢?”秦穆公沒有聽從蹇叔的意見。他召見了孟明視,西乞術(shù)和白乙丙三位將領,讓他們從東門外面出兵。蹇叔哭他們說:“孟明啊,我看著大軍出發(fā),卻看不見他們回來了!”秦穆公派人對蹇叔說:“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個中壽就去世的話,你墳上的樹都有兩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現(xiàn)在離中壽都過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聵)。”
    蹇叔的兒子跟隨軍隊一起出征,他哭著送兒子說:“晉國人必定在崤山抗擊我軍,崤有兩座山頭。南面的山頭是夏王皋的墳墓,北面的山頭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你們一定會戰(zhàn)死在這兩座山之間,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庇谑乔貒?軍隊東行。
    9.左傳中的短篇文言文大全
    楚歸晉知罃
    左丘明〔先秦〕
    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執(zhí)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之惠也。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王曰:“然則德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兩釋累囚,以成其好。二國有好,臣不與及,其誰敢德?”
    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BR>    王曰:“雖然,必告不谷?!睂υ唬骸耙跃`,累臣得歸骨于晉,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請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于事,而帥偏師以脩封疆,雖遇執(zhí)事,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
    王曰:“晉未可與爭?!敝貫橹Y而歸之。
    譯文
    晉人把楚國公子谷臣和連尹襄老的尸首歸還給楚國,以此要求交換知罃。當時荀首已經(jīng)是中軍副帥,所以楚人答應了。楚王送別知罃,說:“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說:“兩國興兵,下臣沒有才能,不能勝任自己的任務,所以做了俘虜。君王的左右沒有用我的血來祭鼓,而讓我回國去接受誅戮,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實在沒有才能,又敢怨恨誰?”楚王說:“那么感激我嗎?”知罃回答說:“兩國為自己的國家打算,希望讓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憤怒,來互相原諒,兩邊都釋放被俘的囚犯,以結(jié)成友好。兩國友好,下臣不曾與謀,又敢感激誰?”楚王說:“您回去,用什么報答我?”知罃回答說:“下臣無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沒有怨恨,沒有恩德,就不知道該報答什么。”楚王說:“盡管這樣,還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訴我?!敝敾卮鹫f:“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夠帶著這把骨頭回到晉國,寡君如果加以誅戮,死了將很光榮。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賜給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寡君請求,而把下臣在自己的宗廟里誅戮,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寡君誅戮的命令而讓我繼承宗族的世職,按次序承擔晉國的政事,率領部分軍隊來治理邊疆,即使遇上您的手下,我也不敢違背自己的使命,只有竭盡全力到貢獻自己的生命,沒有別的念頭,以盡到為臣的職責,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君王的?!背餐跽f:“晉國是不能與之相斗爭的?!庇谑蔷蛯λ丶佣Y遇而放他回去。
    10.左傳中的短篇文言文大全
    吳許越成
    左丘明〔先秦〕
    吳王夫差敗越于夫椒,報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
    吳子將許之。伍員曰:“不可。臣聞之:‘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滅夏后相。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焉,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今吳不如過,而越大于少康,或?qū)⒇S之,不亦難乎?勾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棄勞,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讎。于是乎克而弗取,將又存之,違天而長寇讎,后雖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蠻夷,而長寇讎,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弗聽。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譯文
    吳王夫差在夫椒打敗越軍,報了槜李之仇,趁勢攻進越國。越王勾踐帶領披甲持盾的五千人守住會稽山,并派大夫文種,通過吳國的太宰嚭向吳王求和。吳王打算答應他。
    伍員說:“萬萬不可!臣聽說:‘樹立品德,必須灌溉辛勤;掃除禍害,必須連根拔盡’。從前過國的澆,殺了斟灌又攻打斟鄩,滅了夏王相。相的妻子后緡方懷孕,從城墻的小洞里逃走,回到有仍,生了少康。少康后來做了有仍的牧正,他對澆恨極了,又能警惕戒備。澆派椒四處搜尋少康,少康逃奔有虞,在那里做了庖正,躲避禍害。虞思兩個女兒嫁給他,封他在綸邑,有田一成,不過十里,有眾一旅,不過五百。但他能布施德政,開始謀劃,收集夏朝的余部,使其專心供職。他派女艾去澆那里刺探消息,派季舒去引誘澆的弟弟豷,終于滅亡過國和戈國,恢復夏禹的功業(yè),祭祀夏的祖先,以配享天帝,維護了夏朝的天命?,F(xiàn)在吳國不如過國,越國卻大于少康,如果讓越國強盛起來,吳國豈不就難辦了嗎?勾踐這個人能夠親近臣民,注重施布恩惠??鲜┒骰?,就不失民心;親近臣民,就不會忽略有功之人。他與我國土地相連,世代有仇,現(xiàn)在我們戰(zhàn)勝了他,不但不加以消滅,反而打算保全他,這真是違背天命而助長仇敵,將來后悔也來不及了!姬姓的衰亡,指日可待呀。我國處在蠻夷之間,而又助長仇敵,這樣謀霸業(yè),行不通??!”吳王不聽。伍員退下來,對人說:“越國用十年時間聚集財富,再用十年時間教育和訓練人民,二十年后,吳國的宮殿怕要變成池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