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聽的成語故事

字號:

成語是漢語中獨特的語言形式,它可以傳達深刻的含義和思想。而兒童聽的成語故事則是將成語融入故事情節(jié)之中,讓孩子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成語。為您推薦了一些適合兒童聽的成語故事。這些故事情節(jié)生動,語言簡潔,能夠讓孩子們在歡笑中學習成語,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能力和閱讀興趣。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吧!
    1.兒童聽的成語故事 篇一
    驚弓之鳥
    戰(zhàn)國時期,有個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贏。他的射箭本領在當時可稱是舉世無雙。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著,天空中忽然飛過一群鴻雁。
    更贏很自信的對魏王說:“我可以用弓聲就把飛鳥給打下來。”
    魏王很懷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飛過。鳴聲凄慘。更贏見了,就張著弓,扣著弦,砰的一聲,直入云宵。那孤雁果然應聲落地。
    魏王驚嘆之余,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
    更贏解釋說:“那孤雁飛得低且慢,因為它已經(jīng)受過箭傷;它鳴叫的聲音悲而哀,因為它離了群。身傷心碎,突然發(fā)出弓弦的聲音使它心跳加速,極力上沖,但受傷的兩翼卻無力上升,體重失去平衡,墜落下來。正如人們吃飯時,突然聽見雷聲,筷子落地的情況一樣自然而平常?!?BR>    后人根據(jù)上面的故事,做成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形容先前多次受過驚嚇的人,忽然遇到同樣可怕的事物,就嚇得魂飛魄散,驚惶失措,不知如何去應付新的環(huán)境。
    2.兒童聽的成語故事 篇二
    調(diào)虎離山
    戰(zhàn)國時,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趙國名將廉頗憑借長平關易守難攻的險要地勢,屢次挫敗秦軍。
    秦國把堅守長平關的廉頗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精心策劃了反間計,使趙王對廉頗起了疑心,將廉頗撤換下來,派去了無實戰(zhàn)經(jīng)驗、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
    秦將白起為了引誘趙括離開長平關,故意打了幾個敗仗后退走。趙括求勝心切,輕易殺出長平關,出城追擊秦軍,結果進入了秦軍的埋伏圈。白起將趙括的40萬大軍斷成兩段,分而制之。
    趙括只好就地筑起營壘,等待援兵。其實援兵早被白起悉數(shù)全殲。趙括在營壘里苦等了40余天,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時秦軍故意網(wǎng)開一面,引誘趙括強行突圍,結果趙括輕易離開營壘,再次進入秦軍的埋伏圈。這一次趙括回天無力,全軍覆沒。
    在這里,秦軍三次使用調(diào)虎離山之計。第一次用反間計調(diào)走了廉頗這只虎,第二次調(diào)趙括離開易守難攻的長平關,第三次誘騙趙括離開臨時營壘。值得稱奇的是,秦軍使用調(diào)虎離山之計連連得手,趙括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了秦軍的圈套。
    3.兒童聽的成語故事 篇三
    樂極生悲
    戰(zhàn)國時期,齊威王不理朝政,經(jīng)常通宵沉溺在酒色中,很多諸侯趁機侵擾,國家處于危亡之際。大臣們誰也不敢規(guī)勸,只是干著急。齊國有個叫淳于髡的人,他說話詼諧善辯,喜歡用隱語、微言諷諫威王的過失。
    有一次,楚國大規(guī)模發(fā)兵侵犯齊國,淳于髡(kūn)奉命請來了趙國的精兵來救援,楚軍當夜撤回。齊威王非常高興,設宴慶祝淳于髡請兵有功。宴飲中,齊威王問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說:“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BR>    齊威王覺得淳于髡的話很奇怪,就問他:“此話怎講?”
    淳于髡回答說:“像今天這樣,喝大王賞賜給的酒,旁有執(zhí)行酒令的執(zhí)法官,后有御史官,我一邊喝酒,心里一邊在害怕,所以喝一斗就醉了?!?BR>    齊威王頗感興趣地問:“那么喝一石呢?”淳于髡回答說:“假如遇到久別的朋友,邊喝酒邊談笑,這樣可以喝八斗、一石了。所以說飲酒過分,就會昏亂失禮,行樂到極點就會轉化為悲哀,天下的事都是這樣。”
    齊威王知道淳于髡是在委婉規(guī)勸他,于是取消了通宵達旦暢飲的惡習?!皹窐O生悲”這一成語,形容快樂到極點轉而發(fā)生悲哀的事情。
    4.兒童聽的成語故事 篇四
    鶴立雞群
    晉朝皇室有個侍衛(wèi)官中嵇紹,一次他跟著皇帝出去打仗,結果被敵人包圍,其他人都只顧自己逃命只有嵇紹,保護皇帝勇敢地殺出了重圍。大家都覺得他是個英雄。嵇紹的身材高大,一次,他上朝時,有人稱贊他:“他是那么高大神奇,就像一只鶴站在一大群雞中間!
    嵇紹是魏晉之際“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他體態(tài)魁偉,聰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晉惠帝時,嵇紹官為侍中。當時皇族爭權奪利?;ハ喙ⅲ贩Q為“八王之亂”,嵇紹對皇帝始終非常忠誠。有一次都城發(fā)生變亂,形勢嚴峻,嵇紹奮不顧身奔進官去。守衛(wèi)宮門的侍衛(wèi)張弓搭箭,準備射他。
    侍衛(wèi)官望見嵇紹正氣凜然的儀青,連忙阻止侍衛(wèi),并把弓上的箭搶了下來。不久京城又發(fā)生變亂,嵇紹跟隨晉惠帝,出兵迎戰(zhàn)于湯陽,不幸戰(zhàn)敗,將士死傷逃亡無數(shù)只有嵇紹始終保護著惠帝,不離左右。敵方的飛箭,象雨點般射過來,嵇紹身中數(shù)箭,鮮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紹就這樣陣亡了。事后惠帝的侍從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跡,惠帝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 憋B在世時,有一次有人對王戌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BR>    后來就用“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行很突出。
    5.兒童聽的成語故事 篇五
    諱疾忌醫(yī)
    戰(zhàn)國時的名醫(yī)秦越,被人們稱為傳說中的神醫(yī)扁鵲。一天,他見齊桓侯的氣色不好,就勸他趕快醫(yī)治。桓侯不予理睬。過了十天,他對桓侯說你的病已發(fā)展到肌肉血脈里了,但桓侯還是拒絕就醫(yī)。又過了十天,他說齊桓侯的病已經(jīng)進人到腸胃了,再不治就完了,可桓侯還是不聽。再過十天,他見到桓侯就跑,人們問他為什么,他說桓侯的病已經(jīng)深入骨髓,沒法治了。幾天后,桓侯果然死去。
    這個成語原指隱瞞病情,害怕就醫(yī)?,F(xiàn)也比喻掩飾缺點、錯誤,怕聽批評意見。